清風幙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685
颗粒名称: 清風幙記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3
页码: 三至六
摘要: 明蘇伯衡為清風幙寫的一篇記。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金華府經歷廳事之後舊有軒焉廣平馬君為經歷
  之又明年始葺而新之以為宴休之所地不改闢而
  勝戶不易鄉而敞城之北夫容諸峯不障于睥睨者
  一舉目可見環以喬木左右映帶囂聲遠遁野興横
  生君時從僚友集處其間油然不知日之既夕凡坐
  乎軒中者如坐大山長林之下未有不灑然者也太
  守鍾君曰是宜名清風幙既而告余請為文以記之
  余觀鼔万物以然而莫知其所以然者無過乎風而
  吾祖文忠公以為風也者力生於所激而不自為力
  故不勞形生於所過而不自為形故不窮夫如是故
  發達萬物而天下不以為德摧敗草木而天下不以
  為怒嗟乎豈惟風為然善為政者莫不然聖王之於
  民也所欲與聚所惡勿施生之而不庸殺之而不怨
  蓋得風之道也而君子法之曹參用蓋公之言以治
  齊而齊大治者其不出於此乎金華雖劇郡然其山
  水清遠其習俗淳厚其君子貴德而賤利其小人尊
  吏而畏法凡為郡者率以風流文雅談笑觴詠為事
  方國初用兵東南常倚金華以為重大將相繼於此
  治軍實以平勾吳定於越取七閩自是郡守以下勞
  於營職窮日夜不休茲軒直尋丈耳葺之猶不暇尚
  何暇能雍容自適如故事哉豈其材皆不足歟慮民
  之難擾懼事之難集不臨之以聲威則馭之以智巧
  皆務出奇而莫知行其所無事也而欲庶幾昔人之
  雍容宜其不可得哉惟二君之材賢既足以相濟而
  又能叶其志順其俗乘其時而施其政一切除去苛
  澆而與之相安於無事以故不勞而治然後因其餘
  閑葺其庭宇而與僚友退食之暇講求政理焉商確
  古今焉委蛇以自適焉郡之人聞其愉愉以適於斯
  也咸樂然相告曰自軍興郡無此風且二十年矣何
  幸於今復見之斯世其小康乎侯其遂與我休息乎
  我等其將優游以卒歲乎此與聞其鐘鼓見其田獵
  而欣欣者奚以異蓋君子之風善為政之傚也向使
  政未平訟未理田里未安雖有燕閑之地誰與適此
  而亦安能獨適哉故一軒之葺於二君之政雖不足
  以為損益而其為郡不煩綽有餘力則可概見也已
  矣余喜二君之政成嘉斯民樂與之同樂而又恐有
  力者將奪二君以去也故述其大節如此庶來者登
  其軒聞其風慨乎想見其人以其所以治郡者治郡
  則民之於二君雖至久遠而猶蒙其庥也而斯軒者
  亦將托以不朽乎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