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祭田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642
颗粒名称: 王氏祭田記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2
页码: 三至四
摘要: 明蘇伯衡為王氏祭田寫的一篇記。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浦江之深溪有義門王氏王氏之長曰士覺厥既率
  子姪作祠堂以祀其先於是割上田五十畝隷焉歲
  入租以石計者若干别儲之以供粢盛以具酪醴其
  田之畝步字號在某鄉某甲具刻諸石乃來徵文為
  記古之有國家者莫不有廟廟必有祭祭必有田其
  禮可得而言矣天子為藉千畝諸侯百畝卿以下必
  有圭田圭田五十畝盖禮莫大於祭祭莫大於敬是
  以古人之有事於廟也常食不食常居不居常服不
  服常器不用懼其䙝也而必變焉必遷焉必更焉必
  異焉敬之至也矧夫醴也酪也粢盛也所以饗先祖
  者也苟不别儲以資用而臨時取諸常廪不既䙝乎
  又焉得為敬乎此先王制禮天子諸侯之祭罍爵籩
  豆簠簋之實必於御廪焉取之卿以下可類推也已
  而記禮者又曰有田則祭無田則薦當是時也井天
  下之田授天下之民凡民無不受田之家焉有士而
  無田者乎所謂無田者非無田之謂也無祭田之謂
  也無田則不祭田之所係豈輕也哉而固可無也哉
  後世廟無其制祭無其禮而況於田乎貴為公卿大
  夫猶然而況於士乎今士覺以韋布之士顧能推其
  烝嘗之孝即家建祠祀其遠始高曾之祖而凡同居
  羣從之考妣無不及豈非用心之厚者哉且王氏系
  出鳳林異時其先有登進士至達官諡忠惠者於淳
  熙宰相魯公為近宗則士覺固公侯之子孫也於是
  自附於古之有田禄者以田五十畝供祠事不亦善
  於禮矣夫余未嘗不嘉其孝誠之篤而喜其猶行古
  之道也於戲不賢能之乎抑聞君子之舉事惟可繼
  也故可尚惟不窮也故可貴士覺此舉本之以孝節
  之以禮斯不亦可繼乎田之所入歲取不竭斯不亦
  不窮乎然則其報本也詎曰一時之計而已來裔因
  其根於心者用其出於田者而以蕆事雖至於百世
  可也楚茨曰我倉既盈我庾維億以享以祀以妥以
  侑以介景福士覺有焉其卒章曰孔惠孔時維其盡
  之子子孫孫勿替引之余於王氏之嗣人盖日望之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