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成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572
颗粒名称: 謝成傳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3
页码: 四十一至四十六
摘要: 明蘇伯衡撰寫的一篇傳記。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千戸謝成字德用濠之定遠人歲甲午萬戸陶洪材
  其爲人以備前驅六月與俱取泗州盱眙縣十一月
  破雲山砦歲乙未正月遂從故御史大夫衛國鄧公
  拔和州署百戸六月渡江克采石進克太平八月從
  克溧水溧陽十一月還守太平署千戸歲丙申二月
  元中丞蠻子海牙復集舟師屯釆石衛國公與常忠
  武王合兵𢷬敗之成獲其戰艦二三月從拔陳也先
  營於殷港獲卒三人乘勝克建康獲卒七人因留守
  禦六月復從衞國公取廣德歲丁酉二月克長興六
  月僞吳張士誠遣兵入寇從陶萬戸出城東門奄擊
  走之獲卒二人七月攻下微州以功遷萬戸十一月
  苗軍楊完者盛兵薄城擇勇敢士往嘗之咸推成成
  率數百人橫戈鼓譟衝之眾皆辟易自相蹂躪大軍
  繼進遂覆其師楊完者僅以身遁論功成最受上賞
  歲戊戌二月從攻於潛昌化獲卒七人三月進攻嚴
  州拔之後一月張士誠兵圍嚴州率所部出擊追北
  二十里獲卒五人遂還守微州歲辛丑八月復從衞
  國公攻下樂平馳克饒州獲名馬一移兵指撫州獲
  其迎敵將一人卒十五人遂得撫州歲壬寅正月從
  守南昌僞漢陳友諒發精兵襲南昌成分地守寺步
  門寇犯寺步門咸先冒矢石與戰獲其驍將三人寺
  步門旣捷寇兵奪氣遂潰衛國公言於皇姪大都督
  曰今曰之戰氣吞敵者惟謝成爲然賜銀椀二加文
  錦一歲甲辰四月從攻下吉安及太和州十一月從
  圍贛州乙巳正月克之五月前克安福州還守南昌
  官制行實授百戸會忠武王克襄陽上命衛國公鎭
  襄陽以成從洪武九年別從指揮王誠下南陽進攻
  唐州又下遂以其兵攻泉白光石腦等砦或諭降或
  進討殺獲甚眾遂盡得黃口之地均州房州望風皆
  下二年制授昭信校尉襄陽衢管軍百戸三年三月
  從王指揮戍金州九月回首襄陽十一月復從王指
  揮戍嵩縣四年閏三月仍回守襄陽四月召爲虎賁
  衞百戸佩劔扈從八月以元從功多超授處州守禦
  副千戸階武略將軍處大郡也壤多巖險其民稍缺
  望輒負固跳梁成至無復竊發者守處之五年青田
  之沐溪民周大豹私鬻鹽衆四百餘人溢出平陽殺
  三魁巡檢都衛檄處州平陽守將會捕檄至之日成
  投衣而作曰此行非我不可也郎日頜兵向沐溪令
  嚴所過無所犯師次沐溪一卒入民家攘其薦一成
  立執而則之嚴愈益攝服時八九月豆芋盈野無敢
  私取者駐師之所有大塘魚充物其中主家私自意
  漁且竭矣比師還視之則魚固在其行軍以律如此
  周大豹等悉名得矣而平陽守將利剽掠使卒持文
  書來捕餘黨五十家成擲其文移於地曰藉令果其
  黨與猶當體朝廷寛大之意勤之沉非其黨與可輒
  捕之乎語卒曰而歸白而帥羅織平民有常律無自
  速辜也如不用吾言我當具奏彼乃不敢逞當是時
  微成五十家無燋類矣沐溪民以爲感相率祠之又
  二年錫以世體制書換武毅將軍又三年以府軍後
  衞後所千戸召至京師明年上遣千百夫長凡二十
  四人瞥造海舟浙江成在遣中當嚴之分水諸見遣
  者率縱私人淩辱縣官榜擊役戸豪橫過取無如之
  何而成獨不然又從而爲區畫焉執事者樂致其力
  未半載而舟首完其歸報也父老持羊酒追送浙江
  成堅謝不受後諸見遣者以虐民後期例黜就卒伍
  謫戍雲南獨成以稱旨還舊職其從都督孫恪備倭
  寇海上則十七年夏也秋七月有旨守禦平陽先是
  守平陽者以其地岸大海過於關防民舉足輒獲戾
  成至一切除去遠近安之不減處州矣成平生不事
  詩書而篤於孝友以禮法檢身始從軍上有老母下
  有稚弟軍行常擔以從自微時與弟友才貴睦同居
  共食雖富貴不變而二弟事之如事父不命坐不坐
  所至門無請謁雖吏士候於大門外非公事不得輒
  入而待搢紳先生恂恂卑讓惟恐失一士間輒致三
  老問民所疾苦懇懇白之守長雨暘或愆時輒憂形
  於色自奉養約甚無寒暑衣大布之衣家人進錦衣
  迄不衣狗馬聲色澹然無所好蓋其天性然也
  史氏曰謝將軍當削平僣亂之曰身列行伍之間轉
  戰吳越荊楚之域所至輒與有功非勇且智烏乎能
  之其爲衞國公之所屬任也宜矣尙論皇朝大將有
  古賢將之風未有盛於衛國公者也而謝將軍在衞
  國公麾下踰一紀則其孝友恭儉下士愛民異乎彼
  之長千夫者固自有所漸被哉聖天子興王之際將
  無小大無不得其人予於衛國公謝將軍徵之於戲
  豈所謂天惟純佁命則商實者乎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