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公試策題八首之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551
颗粒名称: 國學公試策題八首之八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1
页码: 三十一至三十二
摘要: 明蘇伯衡撰寫的一篇策題。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問商書曰事不師古匪說攸聞周書曰不于古訓于
  何其訓是以夏商周之有天下其損益者有之而所
  因者猶一曰董仲舒以謂質文有改制之名而無變
  道之實者是也自秦人廢古而先王維持天下之大
  經大法蕩然無復存焉者矣漢興掇拾於煨燼之餘
  其豈無一二為先王之舊然自秦迄今千五六百年
  時君世主初未嘗諄諄然取法之為務也而不害其
  為有天下有天下而最盛者莫過漢唐漢之法大抵
  襲秦唐之政一切因隋而其治則皆幾乎三王乃若
  新莽之復井田宇文周之復六官可謂篤於師古者
  矣而無救於其昏亂敗亡何秦隋之制可以傳遠而
  先王之法度顧不可以埀憲歟夫豈高帝之大度文
  帝之仁厚宣帝之勵精太宗之英武乃致治之資而
  莽之惡宇文之庸固自有取亡之道歟將善復古者
  貴求其實而不貴慕其名在得其意而不在泥其迹
  歟不然豈所謂世殊事異不相沿襲者不誣而商周
  之書乃虛言歟幸推明其故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