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亭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503
颗粒名称: 橘亭對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2
页码: 十九至二十一
摘要: 明蘇伯衡撰寫的一篇雜著文。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越之士陸孟文家于姚江之上歷山之下治圃以蒔
  橘中橘而搆亭落成之日問名於客客巧歷之莫當
  其意也乃名之曰橘亭其友高明遠諗於客曰孟文
  鍾情于一物因亭而寓名諸公亦知其志歟或對曰
  我知之矣蜀漢江陵千樹橘其人千戶等孟文之志
  大率以此不然珍菓之產于越者不為不少矣而孟
  文之圃非橘不蒔美名以扁其亭者其豈無之而孟
  文之亭非橘不命則何以哉或從而非之曰噫此志
  乎利者也孟文何取焉孟文君子人也而為利乎而
  獨不聞乎巴東人有橘大如甕剖之見二叟對奕其
  中相顧曰此樂不減商山孟文夙懷隱操能無景慕
  之情乎蒔橘盈圃亭於其間而日夜望之固有不能
  自已者矣方其逍遥自得釋然解聲利之纏脫然去
  嗜欲之梏雖處乎一圃之中一亭之内而浩乎有二
  叟之趣亦高世之士哉又有非之者曰甚矣若之流
  於誕也世有斯事吾未之信藉令有之不已怪乎夫
  君子之於利也且猶不為況於怪而為之乎竊謂孟
  文無慕乎爾也彼蘇耽者鑿井種橘病者以井水服
  橘葉即已是蓋不必據富貴之位攝尺寸之柄而可
  以推其及物之仁矣孟文亷于進取而切于濟利者
  也聞其風聲得不願學之乎惟其所願學者耽也是
  故耽之所種者孟文不獨蒔於其圃而又以之名亭
  然則孟文安往而不為耽哉明遠曰允若爾之言於
  計亦左矣吳越楚蜀交廣之境何地無橘何橘無葉
  以方匕之葉而已人之疾何獨於耽見之而他未之
  聞焉耽固自有道術焉耳不得其術而欲庶幾其為
  雖有函人之心寧不為矢人之忍乎則孟文又何取
  於斯耶三子者請曰然則其志果何居明遠曰亦若
  屈原而已矣原之頌橘也謂其受命不遷也謂其文
  章煥爛也謂其内白可任也方之伯夷而寘以為象
  焉自古知橘之深而尚橘之至豈復有加于原者哉
  今孟文之於橘也其知之猶原之知也其尚之猶原
  之尚也是以果之珍者非不多而其圃之所蒔則惟
  橘焉名之美者未嘗無而其亭之所扁亦惟橘焉原
  知而尚之形諸頌孟文知而尚之表於亭比德於橘
  其志一也於是三子者執爵為孟文夀侑之以歌曰
  有橘有橘亶后皇之嘉植兮有亭有亭為之以為庭
  實兮繄美人之好脩豈其花是玩而其實是食兮荃
  獨揆其中情曰希彼靈均于焉比德兮願爾子孫勉
  爾封殖兮庶以永君子之澤兮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