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谷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501
颗粒名称: 中谷解
分类号: I214.82
页数: 2
页码: 十五至十七
摘要: 明蘇伯衡撰寫的一篇雜著文。
关键词: 别集 文集

内容

無偏無倚無過無不及之謂中至下至深至大至廣
  之謂谷中所以範圍天下者也而不外乎正谷所以
  囊括天下者也而不越乎虛書曰王道平平非正而
  何又曰王道蕩蕩非虛而何君子之於天下也不可
  一日而不正亦不可一日而不虛夫惟正然後能中
  夫不中夫惟虛然後能谷夫不谷欹于左則偏正則
  不欹而焉有所偏侵乎右則倚正則不侵而焉有所
  倚有餘于前則過正則無餘而焉有過不足于後則
  不及正則無不足而焉有不及是則不中之所以中
  者正而已矣高者不可藏虛則下而何所不藏淺者
  不可受虛則深而何所不受小者不可容虛則大而
  何所不容狹者不可居虛則廣而何所不居是則不
  谷之所以谷者虛而已矣中即正而谷即虛也故學
  以中為體而以谷為要焉中也者萬善之所出也谷
  也者萬善之所入也非中不足以為學非谷不足以
  成學古之聖人或執之或用之或建之以此知學貴
  乎中而亦求至乎中也古之君子或寛以居之或謙
  以自牧或虛以受人以此知學貴乎谷而亦求至乎
  谷也然中無定在者也故堂一家之中也而不可為
  一國之中京師一國之中也而不可為天地之中惟
  洛邑則為天地之中而謂之一家一國之中又不可
  中之無定在也如此而執一焉何怪乎天下之不中
  者不出於中也然谷有限量者也故溝洫一成之谷
  也其於江河之所納者不能納江河一隅之谷也其
  於四海之所納者不能納惟四海則為百谷之長而
  溝洫江河之所不能納者無不納谷之有限量也如
  此而我取盈焉何怪乎天下之不谷者不入於谷也
  是故君子其於中也不患其無定在而患吾無以中
  之其於谷也不患其有限量而患吾無以谷之故將
  中天下之不中必先中吾心之不中將谷天下之不
  谷必先谷吾心之不谷人之一心三極之主宰萬化
  之本原也可以制萬事而不可偏於一事可以包萬
  物而不可有夫一物苟為一事之所牽一物之所衡
  則不能自中何以中事不能自谷何以谷物喜而無
  使之勝焉怒而無使之遷焉哀而無使之傷焉樂而
  無使之淫焉所以自中也自中然後無我而至中者
  形焉夫何患乎不中先入之言而無使之留焉自是
  之意而無使之萌焉驕吝之氣而無使之長焉滿假
  之色而無使之作焉所以自谷也自谷然後無礙而
  至谷者形焉夫何患乎不谷不中之在我者中則其
  在天下者不足中矣當出而出當處而處當受而受
  當辭而辭當言而言當默而默當賞而賞當罰而罰
  孰不出於中哉不谷之在我者谷則其在天下者不
  足谷矣含垢而藏疾兼聽而博采俱收而並用山負
  而海涵天覆而地載畜之大而業之富孰不入於谷
  哉夫為學非中固無體然非誠意又何以致中夫成
  學非谷固無要然非遜志又何以致谷知此者可與
  論學矣可以盡性矣趙君伯容其先宋宗室也世為
  儒家而伯容嘗登故翰林待制柳公深褭先生吳公
  之門講論洙泗濓洛之學方將黜去外累而獨求諸
  内自號中谷子嘗試問之盖有見於此是以為之解

知识出处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苏平仲集十六卷首一卷》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蘇伯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