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定伯夷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忠文公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4422
颗粒名称: 考定伯夷傳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十三-十七
摘要: 本文记述了伯夷叔齐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文献,强调了他们所代表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太史公对伯夷叔齐的饿死提出了质疑和感慨,并引用了孔子等人的评价,表达了对道德高尚者的敬意和同情。文章还对史记中伯夷传的体制作了订正,并阐发了相关的历史文化意义。
关键词: 伯夷叔齐 道德品质 价值观

内容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齊
  名致字公達夷齊其諡也始墨胎氏父曰初字子朝
  自伯夷名允以下據韓詩外傳呂氏春秋増入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
  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
  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
  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爲文王東伐紂
  伯夷叔齊扣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
  乎以臣弑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
  也扶而去之武王巳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
  恥之曰吾聞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亂世不爲
  苟存今天下亂周德衰其前乎用以塗吾身也不若
  避之以潔吾行自曰吾聞古之士以下據莊子増大義不食周粟隱於
  首陽山釆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
  山兮釆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
  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
  於首陽山
  太史公曰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書雖
  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
  間岳牧咸薦乃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旣興然
  後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
  而說者曰堯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
  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此何以稱焉孔子序列古之
  仁聖賢人如吳泰伯伯夷之倫詳矣余登箕山其上
  蓋有許由冢云余以所聞由光義旣高其文辭不少
  槩見何哉此太史公將稱伯夷讓國之節故先述帝堯讓位之難及由光不受讓之義因以見
  由光雖義髙其事不見於經史而伯夷之節則賴孔子序列故名傳世 孔子曰伯夷叔
  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余悲伯夷
  之意睹軼詩可異焉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
  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由
  是觀之怨耶非耶此舉孔子稱道伯夷之辭言其求仁得仁固若無怨然兄弟讓國乃
  至餓死能無怨乎蓋言其若有怨所以明其實無怨也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
  薦顏淵爲好學然囘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早天天
  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
  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
  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至若近世操行不軌專
  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
  時然後出言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
  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耶非耶此引言顏子有德而早天盜跖
  暴戾而壽終又極言操行不軌者乃富厚累代公正
  發憤者反遇禍災所以反覆致意於伯夷以讓國之
  賢而至於餓死也 孔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亦各從其志也
  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舉世混濁清士
  乃見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眾庶憑
  生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此言人之志善惡不同爲善者因眾人之
  惡而愈見然則盜跖曷甞爲足重而伯夷雖餓死豈足爲輕哉易曰同明相照同類
  相求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君子疾沒世
  而名不稱焉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
  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巖穴之士趨舍有時若此
  類名湮滅而不稱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
  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末又申言爲善者必待於聖人以著名而
  惡沒世之後善名之不著所以深幸伯夷得孔子而名彰顏淵由附驥尾而行顯也
  太史公伯夷傳自漢以來論者莫不稱其文章之
  奇偉萬喙一辭無異議者以予論之則有不然遷
  作史記體制最正其列傳之體必首著名氏鄉里
  世系繼序行能功烈之始終而其末論斷之辭則
  別稱太史公曰云云以補所未備之事發所不盡
  之意觀乎老莊管晏申韓孫吳等傳爲體皆然獨
  伯夷傳首述載籍博考等語次述太史公曰余登
  箕山等語乃始及夷齊之事而遂以天道無親等
  語終之辭意不倫體制乖舛意者必有錯〓而後
  世承訛襲謬不以爲非也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
  義不過隨文生意曲爲註解予切病之因爲考尋
  其指意易置其文辭之先後而訂定之間復援據
  古說補其一二而頗加箋訓庶幾其體正而義明
  讀而習之者有所取法也或曰太史公之文至矣
  後學顧乃妄議而竊更之不已僭乎曰非然也予
  之考定是傳也實因其本文而更次第之曷有妄
  贅一辭哉且書之武成禮之大學旣列爲聖人之
  經而在先儒悉嘗更改則予於是而考定之乃所
  以成其美也而奚僭之爲况乎史記本不完之書
  故褚少卿小司馬氏輒爲之補益設以僭罪予則
  於二人也其又將何尤庸志諸傳後以俟覽者詳
  焉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

《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四庫書目》已著録。顧世不概見,惟潘氏《乾坤正氣集》中載公集二十卷,爰鈔出,校訂付鎧,而弁其首曰:吾儒讀聖賢書,欲以輔世翼教,楷模人倫,則文章、節義,二者均不朽。而兼此者,或代不數人,或數代不得一人,蓋其難也。吾於忠文見之矣。公學有淵源,師黄友宋,其爲文醇樸宏肆,下筆千言,如霆驚電激,濤涌波迴,讀者舌搞而不敢下,莫不嘆其極文章之鉅觀。不知公之文章,公之節義爲之也。惟其浩然之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其發於文者,磊磊落落,適肖乎其衷之所藏,而不能掩。觀公之銜命滇南,義不屈辱,卒以身報高廟。特達之知,至今凜然有生氣。然則公即不以文章著,而其争光日星者,固自若也,又況其文之足以信今傳後耶!如公者,古何人哉?古何人哉?集中《青巖叢録》及《華川卮詞》二種載在《學海類編》者,已刊成單行,兹不復重出云。同治九年夏月,同郡後學胡鳳丹月樵氏謹序。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禕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
伯夷
相关人物
叔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