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图书馆
金华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华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仁山先生金文安公文集卷之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仁山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2689
颗粒名称:
仁山先生金文安公文集卷之三
分类号:
I218.55
页数:
12
页码:
一-二十四
摘要:
本卷内容包括传记、文集、书信、题跋、辞别辞、箴言、銘文、操典等类别。它们包含了小传、家书、赋诗、碑文、题跋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
文集
作品集
仁山先生
内容
深衣小傳
深衣三袪縫齊倍要要縫半下短毋見膚長毋被土
袵當旁續衽鈎邊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
詘之及肘袪尺二寸制十有二幅齊如權衡負繩改
踝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績具父母衣純以青如孤
子衣純以素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袷二寸帶下毋
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天子素帶朱裏終辟諸侯
素帶終辟大夫素帶辟垂士練帶率下辟居士錦帶
弟子縞帶并紐約用組三寸長齊于帶紳長制士三
尺有司二尺有五寸大夫大帶四寸雜帶君朱綠大
夫玄華士緇辟二寸再繚四寸凡帶有率無箴功傳
曰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準繩權衡制十有
二幅以應十有二月袂圆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
負繩及踝以應直下齊如權衡以應平故規者行舉
手以爲容負繩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義也故易曰
坤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下齊如權衡者以安志而平
心也五法巳施故聖人服之故規矩取其無私繩取
其直權衡取其平故先王貴之故可以爲文可以爲
武可以擯相可以治軍旅完且弗費善衣之次也
外傳
深衣者先王燕暇深居之服也衣之朝者謂之朝服
祭者謂之祭衣燕閒居之服則謂之深衣古者上衣
下裳以爲服而連衣裳爲深衣完且便焉故有虞氏
以爲燕衣三代用之周諸侯大夫士朝朝服而朝而
深衣以夕庶人吉服之盛也周衰禮廢後世失之矣
深衣之服製用布古者深衣之布十有五升則幅之
縷凡千有二百今無之取其細者可也度用指尺稱
人體也有體有短長而指尺如之自然之數也不以
指尺則度不應數長短不稱於體指尺之法各以其
人左手中指直取之上下節文之間以其中之長爲
寸之長曲取之屈其指兩節文之端度其中爲寸亦
如之積寸十以爲尺衣全四幅幅之廣凡尺有八寸
以布二幅中屈之不裁其腋其前幅領裾之邊餘二
寸不屬於裳裳十有二幅以布六幅交裂之一殺而
上一殺而下其端一廣一狹爲要上屬于衣而下廣
爲齊衣全幅一則裳狹幅之三屬焉狹之度六寸積
十有二則七尺有二寸廣之度尺有二寸積十有二
亦丈四尺有四寸此其大約也然衣前有領且前裾
疊而後裾展故裳之幅前廣于後則領後狹於前則
不餘幅邊之直合以爲製則其直應繩以裻之長爲
身之長古者上衣率二尺二寸裳如其人約餘四尺
故短不見膚長不被土袂屬于衣袼可以運肘袂之
本其經二尺有二寸今加之可也微廣而圓殺此爲
袂之徑尺有二寸行舉手而應規其長三尺有六寸
則反詘之及肘裳之兩旁連屬縫之前後之幅不殊
也謂之續衽右邊交而左左邊交而右左右交鈎謂
之鈎邊或曰幅之邊交鈎縫之則表裏如一也謂之
鈎邊衣領之交其袷如矩以抱方也帶下當髀則窘
步上當脅則不容袷當腰圍之結於前重繚而下垂
之爲紳紳者言其屈而重之也紳之長齊其裳用組
五采約帶之結餘則垂之長齊其紳紳垂三尺則組
之長六尺有三寸三寸以并紐約而垂各三尺與紳
齊焉凡帶古者大夫四寸士二寸今皆博四寸古者
士以下皆禪而今夾縫之古者天子以素而朱裏諸
侯大夫以素士以練居士以錦弟子以縞而今以白
繪其飾之也古者君朱綠大夫玄華士緇而今之色
視純或飾以緇古之士帶也古者天子諸侯終裨之
大夫裨垂士下裨今有爵者通飾之古諸侯之帶也
無爵者飾其紳古大夫之帶也其長古者士三尺有
司二尺有五寸子游曰三分帶下紳居二焉而今與
裳齊禮從宜而有可以義起者也其純具父母大父
母以續具父母以青領表裏皆二寸私邊齊表裏皆
一寸有半今純以黑色之便也具慶者如古純可也
君子曰取義之多乎其惟深衣乎衣之全以象天也
裳之博也以象地也袷之矩也以正義也袂之規也
以容仁也背之純以中直也下齊之權衡以行平也
故深衣者規矩準繩之服也服其服必思蹈其理焉
是以君子清純以律天博厚以律地仁義以法規矩
直其政以法繩平其行以法權衡故詩曰服之無斁
又曰緇衣之宜兮小雅曰行歸于周萬民所望此之
謂也
從曾祖曰九府君小傳
府君諱景文字唐佐邑之望雲鄉桐山人也少有大
志力學慕義不求聞達與配包氏竭誠事上甘旨親
承其大父患噎不療公殫篚實效流俗人之見裝佛
像虔禱而幸得瘳母病嘗侍床褥毀瘠骨立衣不解
帶者數月母哀則多方以致其樂怒則率妻跪而受
責晝夜不敢入私室必得其歡心而後巳父忽患疽
外笳內瓜痛楚無奈法宜刀主鍼砭公弗忍曰以口
就吮其膿血惟齋禱祈天乞以身代父疾愈而公罹
恙經旬亦痊人以爲天祐孝子母葬廬其右夜見天
光下燭射墓五色爛然續廬父墳茹潔誦梵鳥鼠繞
聽其傍無怖狀風雹環四隣獨不入其舍境鄉人遇
旱曰旱毋苦金公禱必雨隨禱隨應時人謂之孝子
雨郡守李椿以公事狀聞詔依例存恤湻熙六年㑹
朝旨勸承義役公首割膏腴命子煒總成之然人信
公者篤不踰月而事集郡守韓元吉更其鄉曰純孝
里爲循義云爰作小傳以備他日輶軒之採
答葉敬之書
不相晤者倏二月餘室邇人遠懷思更切切也茲承
手教下問曰堯以天下與舜于舜則終陟元后矣如
丹朱之難爲情何予曰善哉問也蓋堯以天下爲心
者故視天下皆吾子也何親疎耶樂以天下與舜冀
以安天下也曾何擇于舜與丹朱耶又何丹朱之難
爲情而是顧耶故曰堯之心天之心也孔子曰惟天
爲大惟堯則之蓋知堯之深者也曰至舜之禪禹或
者其踐堯之迹乎不屑堯獨豪其舉于天下後世乎
曰商均果勝禹耶則舜不免爲踐跡爲妬堯苟不如
禹則舜之心卽堯之心也堯視天下之人皆吾子則
舜視天下之人亦皆吾子也苟可以安天下者胥而
遷之矣曾何擇于禹與商均耶孔子曰重華協于帝
則堯與舜皆天矣曰然則先儒何以曰堯行天道以
治人舜行人道以奉天予曰善言天道者以人事是
故堯命羲和欽若昊天行天道也則敬授人時者非
人道而何天與人一也舜敘百揆行人道也則烈風
雷雨勿迷者非天道而何人與天一也曰堯舜之禪
受則旣聞命矣若湯之放桀亦爲天下除殘虐也而
商人乃曰我后不惜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人心
猶若有未歸者曰商人以穡事爲念一人之私心也
湯以正夏爲急天下之公心也以湯天下之公心伐
天下之同害猶不免有慚德於天下者遭天下之不
幸任天下之至疑而爲至難爲之事耳是心也惟仲
虺知之獨眞故作誥以釋之首言天乃錫王勇智表
正萬邦次言夏王有罪帝用不臧是天意舍夏眷湯
湯可以仰無愧于天矣又言湯克寬克仁彰信兆民
攸徂之民相慶徯至是人心去夏而歸湯湯可以俯
無怍于人矣然湯之所以不寕如此者不忘戒懼之
心也故雖撫有天下猶誕吿于四方惟恐獲戾于上
下凛凛然若隕于深淵由湯此言而觀之則人心之
難得更有甚于天意者在湯且然而況去湯萬萬者
乎曰湯之放桀有從而不然之者特有夏之細民耳
至于武王伐紂則伯夷叔齊乃古之賢人也亦嘗被
紂之虐者不先商人迎之則義矣何至叩馬而諫及
天下宗周恥不食其粟遂飢餓而死果不知紂之不
道烈于水火耶抑知而不欲民避之耶予曰武王將
天命易皆以明使四海之赤子脫陷穽而就枕席孔
子于數百載之後稱之曰盡美者悲商末之民窮也
夷齊生于其時目擊其流毒海內豈不知紂之當伐
耶其心以爲臣之伐君道之甚逆者也君至紂固當
伐臣至武王固可伐後有亂賊之臣借之以爲口實
乃曰武王聖人也而伐紂當時無一人非之者則臣
之伐君乃聖人所常行之事其于篡奪必多有之故
於武王仗鉞之初夷齊叩馬陳諫所以明君臣之大
分也至不從則又恥而去之必餓死不悔蓋志在殺
身以弭後世之亂使後世之人皆曰武王伐商當也
而夷齊猶非之況去武王萬萬者乎則所以如夷齊
之非之者又當何如雖有篡奪之志必潛消而不敢
竊發矣夷齊之本心也初非眞以武王爲非此商周
交代之大閑正易所謂革之時義大矣哉者前輩論
之固詳茲因敬之之問而更悉之冀敬之自得之復
申其說于同志之士愚意仍欲起堯終東周按書典
謨訓誥之辭作爲一書以補通鑑周威烈王以前一
編之缺志有在而筆猶有未下處敬之素相愛者故
承問奉答殊爲草草兼以鄙志相聞欲敬之爲我助
也
答趙知縣百里千乘說
孟子言公侯百里等制與周禮諸公封疆方五百里
等制不同按井田之制方里爲井方十里爲成方百
里爲同方千里爲圻天子一圻諸侯一同則所謂封
方百里者特以田計耳若合山林川澤附庸言之則
公侯之國不止於百里也如周公之封於魯爲方百
里也而泰山在其封內顓臾亦在邦域之中若曰總
方百里則泰山之外土田無幾顓臾成國而魯地益
無幾也故閟官之詩曰錫之山川土田附庸然則周
之所謂方五百里者蓋合山川附庸大約之限言也
而禮記所謂魯地方七百里者則山川附庸之多所
以厚周公也夫以井田之制方方整整而天下地勢
高高下下故山川林麓雖有餘地而不可以畫井畝
分溝澮者則以爲園地菜地牧地散地耳但取其地
之平濶者井之是以古者池田各以地名如所謂濟
西之田汶陽之田龜陰之田戚田許田蓋可田之地
畫爲井洫隨其廣狹以爲多寡故各以其地名其田
至於封國則總其田計之公侯則定一同之數而伯
子男以此降殺焉此封國之大畧也古者井田方里
而井方十里者爲方一里者百方百里者爲方十里
者百以方十里之百乘方一里之百是百里之田計
萬井也八家同井則方井者八萬家包氏曰方里爲
井十井爲乘每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是八十
家而出七十五人每家一人其餘五家以防疾病死
喪之數蓋司徒之法民之可用者家率二三人而凡
起徒役則毋過家一人其餘以爲羨卒又每車有餘
子二十五人乃所帶羨卒子弟臣妾之類以備薪芻
負爨之役者夫八十家而出一乘八萬家而出千乘
此百里之田所以爲千乘之國也或曰古者一甸六
十四井凡五百一十二家始出長轂一乘魯作〓甲
使六十井一百二十八家出之春秋譏其重賦而今
曰十井十家出一乘不亦萬乎曰不然古人用民不
盡民力如大國三軍每軍萬二千五百人三軍總三
萬七千五百人僅用夫家之半耳而古人用軍亦不
盡軍力故每調兵賦則六十四井五百十二家而起
七十五人併餘子二十五人耳大約三分其軍而調
其一七分其夫家而起其一十二分其民數而役其
一所以惜民力亦以備更役也然則封建之法孟子
以田里言周禮合土田山附庸言也車乘之
制所謂諸侯千乘者以地力夫家言所謂甸出一乘
以用兵征調言之也秋夜因朋友異同之問筆其大
槩如此至於制數之詳則未暇考云
自號次農說
宗周班祿之制自天子而下凡四等國自諸侯而下
凡六等其下維農農田百畝上農夫食九人次食八
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亦凡五等百畝
均也而若是差之地有肥磽力有强弱也然古者以
周尺六尺爲步步百爲畝今以官尺五尺爲步二百
四十步爲畝古者周尺當今浙尺七寸四分今之浙
尺當今官尺一尺一寸三分絕長補短則古者百畝
當今東田三十三畝有奇也以今三十三畝有奇之
田一夫耕之其屋居與其租稅之入古又出之公田
宜其力贍者食九人而無不足弱者食五人而亦有
餘也予生二千餘載之後去周室遠矣學先王之道
將以措諸國家謂君心可正公卿士大夫可齊民風
可一夷狄可屏也而非有庠以養之非有卿大夫以
興之羣試有司類非宗周之制取聖人之經副字儷
語謂之程文少有振奮則有司劾之以爲非度予以
是數黜家貧親老亦甚病焉知予者以爲有志未遇
責予者以爲未能忘祿仕也嗟乎有志未遇者時也
而未能忘祿仕亦勢也使予得百畝之田而耕之予
亦豈能區區然較得失一夫之目哉顏子一簞食一
瓢飲不改其樂孔子賢之彼顏子猶有簟食瓢飮足
以事有安知千載之下其貧又有甚於顏子者予也
上無可官之祿下無可植之畝進無代耕之人退無
歸耕之計也食人之食則多愧自食其力則無地不
然予何求哉予嘗欲於桐山之下晏原之間爲舍八
楹擬古二畝半之宅求田三十三畝有奇擬古百畝
之田注下灌高擬占遂畎予負笠而荷蓧深畊而力
耘畜雞種蔬上養下教間歌七月之詩公劉之雅顧
天子清源以厚下公卿大夫忘私以爲公使時和歲
豐穡事不擾則予也固三代之農也他何求哉予力
貧而體弱不能爲上農夫之事庶幾其次次不能爲
庶幾其中中不能爲爲中次亦可矣故命之曰次農
噫三代之治不可見百畝之田未易求安得遂吾之
求耶復安得見吾之所不可見者耶有宋景定甲子
次農金履祥吉父記
亡兄桐陽仲子與瞻甫行狀
兄諱彌高字與瞻姓金氏始出三衢之劉十一世祖
徙于婺之蘭谿擇桐山之下居焉世有隱德以詩禮
相傳五世祖諱明倖紹興初以耆行賜爵族曾祖景
文以孝行聞於朝遂旌其居之鄉爲純孝曾祖諱天
錫早天曾祖妣唐氏少寡喜讀書清苦守家課子孫
尤嚴切詩書之緖遂以振祖諱世臣祖妣童氏父夢
先是爲桐陽散翁母童氏兄蓋仲子也兄生于紹定
戊子十有一月甲戌性湻慤仁厚數歲就學頴悟日
進先生長者異之命之聯詩曰勳業歸卿手卽拱手
而對曰讀書養我心聞者驚歎以學識期之比長學
不暫輟讀聖人之經常欲體之躬行之實凡一舉動
輒引經爲據而後爲之非止爲口耳之資辭藻之計
而巳也兄于事親至孝承顏養志朝夕惟謹無一節
少懈二親以是老佚寠歡每得于人遊于市苟一物
之旨脆蘄以饋親雖遠或飢渴不以自嘗及壯家貧
子女之累且漸重兄不牽于私不以私財自有究其
所行古所謂一出言不敢忘親一飮食不敢忘親者
兄眞以之兄之事長最爲悌順雖遇嚴急亦能回其
歡心有事勤焉雖勞不憚教諸弟自句讀至能文其
勤不倦族姻之交寕過于厚而無不及者朋遊以實
相與久而不狎平居終日未嘗見其愠厲之色人視
之愿者也然義所當爲輒奮不顧俗鄕黨閭里聞其
賢爭羅而致之子弟從之學者咸不嚴而化兄之學
始務弘博湻祐辛亥遂縈微恙爾後一以理義之學
自涵泳程朱子之書不釋于前加之誦數精熟編摩
勤整討論簡密而文辭詳贍所到日且益深假令兄
博交遠遊則其學行當表表人耳目顧積厚薄發無
一毫務外爲人之意是眞古之學者矣寶祐丁巳之
春感寒自利醫復誤之腹益急醫復灼之末更醫復
下之遂不起矣嗚呼傷哉兄之病也語言雅正恐傷
親之意惟以溘先朝露爲不孝以學道未成爲憂且
勉諸弟以學而無一語及妻孥之私者至病革猶口
誦周易韓退之詩頃之誦曹太尉內宴應制之詩語
訖而逝蓋是年四月三日也世衰俗薄忠信之資而
能學者少學焉而務實行者益尤少也如兄兼之而
壽命不長享年三十死之日聞之者無少長貴賤莫
不咨嗟涕洟者傳曰州閭鄉黨稱其孝兄弟親戚稱
其慈執友稱其仁交遊稱其信斯言也惟兄足以當
之矣兄娶唐氏男一人濟孫女三人皆幼曰存者後
兄之歿二月始生後五年景定辛酉始克卜以十月
己酉葬于桐湖山之原前期散翁命二子曰嗚呼仲
子之孝與其學行之實人皆信之吾慮其無以傳于
世遂以湮淪魯齋子王子立言君子也仲子將受業
焉而歿不果惟爾履祥及爾麟皆供洒掃于門其往
請銘庶斯子也死且不朽夫表微闡幽爲善者勸君
子之責也夫子必樂書焉爾往請之履祥謹敘其實
以請謹狀
書浮屠可立舊蔔齋記後
舊蔔夷花也釋氏書有取焉予少也魯不能讀釋氏
書以爲縱其有同吾道自足況其不同大儒君子且
辭而闢之比之淫聲美色不敢觀也舊蔔之說予蓋
懵焉佛者翠竹黃花之語先生夫子亦亟稱之因物
喻理彼亦各有得也雪庵可立上人以藉蔔名齋自
爲之說予舊友何君師文爲跋其後暇日何公權晜
舉以示予讀之爽然且請予書其左可立上人我之
自出逃儒歸釋使我親黨間俊遊爲少予蓋屢嘆之
故不辭而爲之書景定甲子良月望日書
魯齋先生文集目後題
右魯齋先生王文憲公文集今所編次其第錄如上
初公之大父煥章公與朱張呂三先生爲友父仙都
公早從麗澤又以通家子登滄洲之門公天資超卓
未及接聞淵源之論而早孤年長以壯謂科舉之學
不足爲也而更爲文章偶儷之文又以偶儷之文不
足爲也而從學于古文詩律之學工力所到隨習輒
精今存于長嘯醉語者蓋存而未盡去也公適不謂
然因閱家書而得師友淵源之緖敘間從撝堂先生
劉公船山先生楊公克齋先生陳公考問朱門傳授
之端而于楊公得聞北山何子恭父之名于是尋訪
盤溪之上盡棄所學而學焉黜浮就實攻堅研深間
因述所考編以求訂証謂之就正編迨至端平甲午
學成德進粹然一出于正自是以來一年一集以自
考其所進之淺深所論之精粗自甲午至癸卯凡五
卷謂之甲午稿其後類述倣此甲辰稿二十五卷甲
寅稿二十五卷甲子稿二十五卷其雜著成編者論
語衍義七卷涵古圖書一卷研幾圖一卷詩辨二卷
書疑九卷涵古易說一卷大象衍義一卷太極衍義
一卷其餘編另集不在此類也其程課交際出處事
爲著述前後則見于日記履祥又嘗集公與北山先
生來往問答之詞爲私淑編咸湻甲戌七月九日公
歿書藏于家後又分藏他所丙子以後散失幾亡履
祥切念自湻祐乙酉得侍函丈自是以來無日不陪
書冊几杖之右凡有詩歌聞得次和及有論著首得
披觀故于諸書具得本末一時多事不料散逸比年
以來收訪裒錄未之得全迨己丑庚寅之間天相斯
文募得諸稿之全其他著述雖間逸亡而未盡喪也
于是與同門之士相與釉釋諸稿各以類聚其他雜
著卷帙少者用朱子大全集例亦各附入就正編大
象衍義北山亦俱有答語與履祥所集私淑編當依
延平師友問答之例別爲一書但大象乃公所拈出
謂爲夫子一經故其衍義亦自入集講義雖嘗刊于
天台而未盡聞其再講者今皆入集古者有圖有書
自易大傳以後書存而圖亡公嘗因先天圖之出與
太極圖之作謂圖學中興故公建圖亦多今亦立門
編入云
題潘默成君子三戒文磨鏡帖後
〓子有言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吾於
默成潘公之風亦重有感於斯焉蓋公之志節剛毅
不可犯其著於言語文墨者眞若斷金激石以履祥
昏老頑鈍每一讀輒一奮勵猶有平日不自揣量
之心況方來有志之士且有十百於我者其感慨激
烈當何如也世多言託於金石者可以不朽公之三
戒文磨鏡帖刊於東陽道院於永嘉於八桂於義陵
蓋非一處亦非止一二帖而東陽道院者已毀漫不
復存其他碑厄蓋可知矣而公之夙志久而益振賴
有國史文集與朱子序文千載不磨則有非碑之所
能盡者公之來孫於東陽叔裒集諸家墨碑整褫成
集以視當世名流見者心肅髮上指使君子之澤再
新於五世之後則其遺風之興起可期於百世之餘
也嗚呼肆哉
書鄭北山帖後代魯齋先生
故資政北山鄭公其言議在文集其行事之偉在史
傳鄉里耆俊獨多能誦其遺文而吾氏於公家復有
世睦以故所聞爲尤多今又得見公之遺帙於其元
孫某皆與其義敬之書也人之稱公者大抵多其勳
業而某獨謂公之勳業百未一試今讀公之帖見其
辭氣間無一毫自愜者而尤信也何者天下大勢惟
關中可以舉山東次則蜀漢可以入關中也自關中
而舉山東周秦漢唐咸以之自蜀漢入關中漢王之
收巴蜀定三秦正用此也方寇之歸我關河也朝廷
以公招撫京陜由潼關入關謂人有勸其守要害據
形便者謂寇覺且復取矣時公爲其屬聞之擊節亟
請於朝重爲保關陜之計此恢復之第一籌也公言
不用而其事卒驗及公之使西川也時權奸又決計
事讐割地辱國而公獨爭險隘肅號令營關外之田
以計軍實使一旦得便而爲之出關陜也如探囊耳
此恢復之第二籌也權奸忌之罷公於蜀尋以罪去
失此二籌遺憾大矣而顧區區以保蜀爲功至前時
入關保陜之計又無能道之者獨子朱子嘗致嘆之
今讀公帖亦復有田渭濱省水運之事因有感焉而
書其後如此北望中州如隔宇宙而巖巖坤維亦爲
墟矣後之君子必有嘆公之功不遂而悲予之所以
書者於戲咸湻丁卯二月初吉書
和蘇金華歸去來辭以送之
歸去來兮先生何庸歸豈陋邦之難仕繄當路之無
知抑直道之難行伊民命之蕭斯旣歸興之方浩寕
挽畱之非癡薄宦情於秋光審去就於先時覽盈虛
其如彼嘆奔走以奚爲歸去來兮車班班而將駕旆
悠悠以先馳轅欲東而或挽輪將發而或支謂單父
之爲政寕有民之忍欺障貧賤之橫決非夫子其爲
誰彼椎肌之未息此鼓琴之已希胡爲乎忘百里之
命翔千仞之輝嗟夫君之去此是吾民之數奇將焦
熬之益熱見百里之罄垂吏婞婞以賣怨民盻盻而
觀顧歸去來兮先生毋庸歸聖賢無必不爲之意而
天下未嘗無不可爲之幾觀廉直之得民如此則公
道之未泯奚疑胡不舒南溟之雲翼活東海之波魚
移松菊之清歡爲黔黎之愉怡其毋以蘭芝爲糧毋
以椰瓢爲巵毋以猿鹤爲伍而與斯人爲辭不然五
柳先生幾於閉關毋遺王河汾之笑嗤
越州箴上浙帥王敬岩
維元祀天子以王公守越帥浙東庶士金履祥效
楊雄州箴作越州箴以獻詞曰
源源浙流東南之紀自浙而東首衢角尾至於海邦
莫不來求越惟郡曾方伯元侯帝命侯伯作鎭于越
帥東諸侯銅符虎節巍巍會稽神禹所藏世祚綿綿
以表東方皇皇吳京此惟畿輔右挾左翼以寬東顧
維越之民今瘠不肥維爾元侯撫其瘡痍維越之支
兵慮不備維爾方伯師干之試翼翼元侯其子我民
毋若秦人匪戚匪欣屹屹方伯東方是保治斯裘揭
亂亦瀾倒勿敏爲明勿異爲奇庶士小子敢吿誦詩
篆銘經籍
聖有謨訓允啟爾性敢拜手服膺對揚不顯休命子
子孫孫勿替引之
篆老母扇
弈弈桐陽穆穆北堂清風其長旣壽且昌
銘扇
維九祀夏四月帝命臣箑賜爾清風以播於爾躬以
毋愠於爾衷敢拜手奉揚其尙施於庶民亦惟帝之
功
周平之印銘
后稷受民古公岐陽至於文武是興周邦八百厯年
源深流長以國爲姓作賓後王子孫千億永世其昌
書行父弟所得銅爵臺硯銘
於乎曹魏漢之浞羿曾是遺甓猶爲世所貴匪貴爾
物蓋有感於廢興存亡之意
紀顏自贊
景定辛酉之春桐陽叔子肖其容而爲之贊贊之
爲言佐也佐爾弗及非以自誦也詞曰
幼爾冥行長爾及更驟爾壯齡樂爾純清爾矯而輕
以重而敦爾警而慵以敏而勤爾謹而獨以養而存
爾戒而弱以毅以弘肅爾威儀維敬之門視爾踐修
維德之成小子識之毋忝爾所生
潘默成先生文集序贊
默成之文斬釘截鐵朱子序之河傾川決沙隨名筆
詎論工拙伏讀仰瞻如火烈烈字字言言玉璜金玦
寳祐而降公卿跋章文斂鋒鋩附中掩剛風俗議論
駸駸刓方匪公之節實邦之光嗟公文孫毋寕珍藏
方來日長必或發揚
廣箕子操
炎方之將大地之洋波湯湯兮翠華重省方獨立回
天天無光此志未就死矣死南荒不作田橫橫來者
王不學幼安歸死其鄉欲作孔明無地空翺翔惟餘
箕子仁賢之意畱滄茫窮壤無窮此恨長千世萬世
聞者徒悲傷
宋季爲相者曾聘先生館中先生以竒策干之不
果用而去先生感激舊知後爲賦吳正傳謂其辭
旨悲慨音節高古眞奇作也
知识出处
《仁山集》
《仁山集》是宋代金履祥创作的诗文集。内容部包含序文、文集、论文、诗歌、书信、行状、跋署等不同类型文学作品。它记录了不同作者的作品、对先贤的祭文、对历史人物的传记、讨论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