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庸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魯齋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2607
颗粒名称: 古中庸跋
分类号: B244.06
页数: 1
页码: 十六-十七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庸的来源和内容,以及其中义理的精微和难以理解之处。作者指出,古人著书未尝自名其篇目,凡题辞皆后人之所分识,遂从而参伍错综成就其总题。作者认为中庸二字为道之目,诚明二字可以为纲,但不可为目。作者尝试将中庸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以恢复其原来的样貌,并指出其中纲领纯而辨也如此之精,条目疏而理也如此之莹,首尾相涵可谓缜密,气脉流通可谓融畅。最后,作者指出此书唯有哀公问政章交搆最为深奥,加以王肃贸贸然独掇此章充塞乎家语之中,此先儒之所以不疑也幸有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十有四字,郑氏所谓误重在此者,此感人之根乎其论旧章之痕迹尚未磨也其性参之位置尚莫掩也,使后世可以指瑕索瘢正其苟合者殆天意也。
关键词: 中庸 朱子 天赋

内容

中庸者子思子所著之書所以開大原立大本而承聖緖也
  義理精微而實難於窺測規橅宏遠而實難於會通衆說淆
  雜而實難於折衷此子朱子以任其責而後學亦巳春融而
  氷釋矣惟愚滯之見常覺其文勢時有斷續語脉時有交互
  思而不敢言也疑而不敢問也一日偶見西漢藝文志有曰
  中庸說二篇顏師古註曰今禮記有中庸一篇而不言亡其
  一也惕然有感然後知班固時尚見其初爲二也合而亂之
  其出於小戴氏之手乎彼不知古人著書未嘗自名其篇目
  凡題辭皆後人之所分識徒見兩篇之詞義不同遂從而參
  伍錯綜成就其總題巳天賦爲命人受爲性所賦所受本此
  實理故中庸二字爲道之目未可爲綱誠明二字可以爲綱
  不可爲目僕不揆狂僭爲之隱索取而析之以類相從追還
  舊觀但見其綱領純而辨也如此之精條目疏而理也如此
  之瑩首尾相涵可謂縝密氣脉流通可謂融暢雖各題一性
  字而其義不同一原其性之所自來一原其性之所實有雖
  各提一敎字而其旨亦異一以行爲主故曰修道一以知爲
  主故曰明誠始於天者終於天始於誠者終於誠分限嚴而
  不雜塗轍一而不差子思子亦可以無遺憾於千載之上矣
  或曰自漢晉以來諸儒先未嘗疑也至于朱子章分句析研
  機極深而無間言也子何爲者而勇於妄論乎曰非敢妄也
  有所證也此書唯哀公問政章交搆爲最深加以王肅貿貿
  然獨掇此章充塞乎家語之中此先儒之所以不疑也幸有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十有四字鄭氏所謂誤
  重在此者此感人之根乎其論舊章之痕跡尚未磨也其性
  參之位置尚莫掩也使後世可以指瑕索瘢正其苟合者殆
  天意也又以班固中庸說二篇五字不列于諸子之上而晦
  昧於古禮經之末竊意子朱子未必見也或見而未必注思
  也不然以朱子之精明剛決辭而闢之久矣奚俟於今日哉

知识出处

王魯齋集

《王魯齋集》

本文记述了鲁斋先生著述丰富共有文集七十五卷。先生的号称为“鲁”和“吾”,寓意着学习曾氏的思想。曾氏的鲁被定义为“钝”,是气质上的偏执,然而在易经中逐渐发展的思想,说明逐渐的效果非常显著。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都是逐渐积累的例子。鲁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长河经过龙门、洞庭一样,是逐渐积累的结果。杨子的尚白和柳子的愚溪都是逐渐发展的例子。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柏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