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傳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魯齋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2561
颗粒名称: 經傳辨
分类号: I206.2
页数: 2
页码: 十五-十七
摘要: 该文讨论了咸阳三月之熖熄而经巳灰后世的不幸,即不得见圣人之全经。文章指出,出于煨烬之馀的经书,大多都是伤残毁裂而不可缀补的。经生学士不甘于缺疑而耻于有所不知,又不敢诵言其为伤残毁裂之物,于是研精极思刳剔凑订,雕刻藻绘,日入于诡而伤残毁裂之书又从而再坏。江左儒先尊经过厚而忘其再坏,乃以为先王之敎未经践蹂岿然独全者惟风雅颂而止耳。文章认为,圣人欲以诗人之平易而救五经之支离,孰知后世反以五经之支离而变诗之平易。文章认为诗之爲敎所以异于他经者,自有正说,为周之初,虽有易而本之卜筮,虽有书而藏之太史,仪礼未尝著,周官未颁,麟未出而春秋未有眹兆也。周公祖述虞舜命夔典乐之敎于是诏太师敎以六诗,是以诗之爲敎最居其先。然其所以爲敎者未有训诂传注之可说,不过曰此爲风此爲雅颂此爲赋比兴而巳,使学者循六义而歌之玩味其辞意涵泳其性情,苟片言有得而万理俱融,所以消其念虑之微而节其气质之杂莫切于此,此诗之所以有敎者然也。
关键词: 圣人 经书 五经

内容

自咸陽三月之熖熄而經巳灰後世不幸而不得見聖人之
  全經也久矣出于煨燼之餘者率皆傷殘毀裂而不可綴補
  經生學士不甘于缺疑而耻于有所不知又不敢誦言其爲
  傷殘毀裂之物於是研精極思刳剔凑訂雕刻藻繪日入于
  詭而傷殘毀裂之書又從而再壞矣江左儒先尊經過厚而
  忘其再壞乃以爲先王之敎未經踐蹂巋然獨全者惟風雅
  頌而止耳又謂聖人欲以詩人之平易而救五經之支離孰
  知後世反以五經之支離而變詩之平易是殆不然當三百
  篇全之時而五經未嘗碎缺當五經之支離而詩亦未嘗平
  易又以後世傷殘毀裂之經視聖人完全嚴密之經又非所
  以言聖人之時之經也六經雖同一道而各有體猶四時均
  一氣而各有用此皆天理之不容巳雖聖人亦不得以意損
  益之也聖人初何容心以此救彼哉若彼待此救則各有一
  偏而聖人之經在聖人之時巳非全書矣於理有所不通然
  詩之爲敎所以異于他經者自有正說爲周之初雖有易而
  本之卜筮雖有書而藏之太史儀禮未嘗著周官未頒麟未
  出而春秋未有眹兆也周公祖述虞舜命夔典樂之敎于是
  詔太師敎以六詩是以詩之爲敎最居其先然其所以爲敎
  者未有訓詁傳註之可說不過曰此爲風此爲雅頌此爲賦
  比興而巳使學者循六義而歌之玩味其辭意涵泳其性情
  苟片言有得而萬理俱融所以消其念慮之微而節其氣質
  之雜莫切于此此詩之所以有敎者然也漢之劉歆得見聞
  之近乃謂詩萌芽于文帝之時一人不能獨盡其經或爲雅
  或爲頌相合而成吾故知各出于諷誦之餘追殘補缺以足
  三百篇之數耳烏得謂之獨全哉自是以來承訛踵陋訓詁
  傳注之學而六義之別反湮至程夫子始曰學詩而不分六
  義豈能知詩之體其門人謝氏又曰學詩須先識六義體面
  而諷詠以得之故朱夫子亦以爲古今聲詩條理無出于此
  是以于詩集傳每章之下分別賦比興之三義而風雅頌姑
  從其舊非謂風雅頌部分巳明而不當易也亦非謂于六義
  中風雅頌可緩而不必辨也特以其無所考証而難于定耳
  朱子且難于定後世孰從而定之哉竊思朱子之作易本義
  也因晁氏古易復其經傳之舊于以正後世離經合傳之繆
  以是知周公之詩與夫子之詩必不雜出于風雅頌之中夫
  子未刪之前周公之詩雖或龐雜猶幸正變之說尚存于旣
  刪之後故敢祖是例以析之詳味其正經之旨則漢儒殽亂
  之病不待疏駮而自見矣昔夫子嘗謂分詩之經分詩之傳
  此詩得之吕伯恭而朱子因立此例于楚詞集注今推本二
  先生之意而爲是編因著其所疑於前以待有道者正之

知识出处

王魯齋集

《王魯齋集》

本文记述了鲁斋先生著述丰富共有文集七十五卷。先生的号称为“鲁”和“吾”,寓意着学习曾氏的思想。曾氏的鲁被定义为“钝”,是气质上的偏执,然而在易经中逐渐发展的思想,说明逐渐的效果非常显著。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都是逐渐积累的例子。鲁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长河经过龙门、洞庭一样,是逐渐积累的结果。杨子的尚白和柳子的愚溪都是逐渐发展的例子。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柏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