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頌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魯齋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2559
颗粒名称: 魯頌辨
分类号: I206.2
页数: 2
页码: 十二-十四
摘要: 该文讨论了《诗经》中的《豳风》和《鲁颂》的作者和归属问题,提出了“阙疑之义”的概念,即对于无法考证的问题应该阙而不断。文章认为《鲁颂》中的《閟宫》一篇可能是僖公之诗,但其中存在传之者的过失;而《七月》等篇章并非周公所作。文章还针对“颂周公”的说法进行了反驳,认为周公并非僖公之功,而《鲁颂》中的“淮夷徐方荆楚之功”可能是传之者的误传。此外,文章还指出《诗经》中的“祝愿之词”与“铺陈事实之词”有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 豳风 传承 周公

内容

闕疑之義謂其無所考證不得巳而闕之也或幸而有所考
  証亦何爲而不決之哉夫魯之有頌亦變頌也惟閟宮一篇
  獨歐陽公厯考僖公之時初無所謂淮夷徐方荊楚之功深
  以爲疑其所論辨亦詳且明遂以爲非僖公之詩乎則詩中
  有周公之孫莊公之子兩句終不可泯没是以朱子于他篇
  皆曰無可考獨以此篇爲僖公之詩無疑者正以此兩句爲
  可信也愚嘗卽其詩而熟味之固不敢以爲非僖公之詩也
  意其間有顚倒参錯之誤是蓋傳之者之過也若引孟子之
  言爲據則戎狄是膺荊舒是懲爲頌周公也審矣又嘗考周
  公之世家亦未嘗有戎狄荊舒之役然亦無他明証不敢必
  以爲非周公之事也孟子之時詩書未火宜得其實又不應
  無所據而兩引之以姑就其說雖斷章取義固善詩者之常
  至于提魯頌之號而以僖公易于周公亦恐孟子不若是之
  髦也或以爲僖公四年嘗從齊桓公伐楚魯遂以爲僖公之
  功也當是之時楚方强大桓公且不敢與之戰而卒與之同
  盟在齊猶爲可羞況于僖公因齊之師從人之役進無尺寸
  之功而敢退爲虛誕之詞侈大浮誇以誑國人夫子尚何所
  取以播其醜哉必不然矣若夫徐方淮夷之事則與荊楚不
  同聖人存之于書載之於費誓之篇其爲頌伯禽之言昭灼
  明驗無可疑者顧讀之者偶未思耳又竊意土田附庸之下
  詞氣未終血胍不貫移泰山保有二章于此倫序方整旣不
  害其爲僖公之詩亦不妨以爲伯禽之事至于則莫我敢承
  以下文意亦不相接俾爾昌而熾一段當承千亦其福女之
  後方爲聯屬古人作詩章句雖重而有味條理雖寬而實密
  必不若是之斷續破碎也觀此一詩命詞措意雅奧淵源必
  出于賢人君子之手而周公伯禽之魯氣象尚可言也則其
  斷續破碎之疵可以知其爲傳者之誤惟駉與有駜二詩未
  知其爲何時之詩詳考其思樂泮水一篇則可以知其爲頌
  佰禽之詩蓋其詩專以平淮夷來獻馘于泮宮而作也夫魯
  之盛無出于伯禽之時自是以後武功不競世爲弱國惡有
  此俊偉之績哉祝而願之之說鑿尤甚矣蓋祝願之詞與鋪
  陳事實之詞語胍逈異且曰穆穆魯侯敬明其德云云味其
  詞氣雍肅句法莊重非伯禽其誰當之愚故曰幸而有所考
  証而求其考証之的又孰出于聖人之書旣足以破後世之
  惑亦胡爲而不決哉

知识出处

王魯齋集

《王魯齋集》

本文记述了鲁斋先生著述丰富共有文集七十五卷。先生的号称为“鲁”和“吾”,寓意着学习曾氏的思想。曾氏的鲁被定义为“钝”,是气质上的偏执,然而在易经中逐渐发展的思想,说明逐渐的效果非常显著。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都是逐渐积累的例子。鲁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长河经过龙门、洞庭一样,是逐渐积累的结果。杨子的尚白和柳子的愚溪都是逐渐发展的例子。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柏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