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明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魯齋集》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2548
颗粒名称: 誠明論
分类号: B244.06
页数: 2
页码: 十三-十六
摘要: 该文讨论了《大学》首章的阐释,认为“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之”是子思子之言,表达了“诚”与“明”的反训关系。子思子又以“不二”和“纯亦不已”来表达人心的真实无妄和纯朴自然。作者认为,颜子喟然之叹揭示了“诚”与“明”的关系,而程子、张子等人的解释则未能突出“诚”与“明”的重要性。文章末段则重点阐述“诚”作为天地之道和修身之本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 论述 大学 阐释

内容

無妄之謂誠不欺其次之此反訓也子思子又以不二體之
  又以純亦不巳體之人之生也稟此眞實有仁有義有禮有
  智粲然在中無感不應是曰誠明人之一心孰無知覺氣質
  物欲或錮或蔽必有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物來順應不
  妄不欺是曰明誠前篇曰天命則性在命中修道則敎在道
  中然非誠則命不能立非明則道不能行此誠明之可以爲
  綱而不可以爲目次章曰至誠盡性此聖人之誠也其次致
  曲此賢者之誠學知之事也楊氏學問思辨篤行之說朱子
  於輯畧亦取之竊意顏子喟然之嘆實似之形著明動變化
  六字程子推出於外承上章言也張子推入於内起下章言
  也曰成巳成物言所以爲敎也至誠無息推而廣之言天地
  之誠也至誠前知與大舜文王之所以興相應鬼神之德與
  武王周公之達孝相應哀公問政章移修身一節入前篇之
  外舉夫子之答問以起明善誠身之義竊意夫子之言至其
  政息而止此下皆子思子之言申言其政之布于方策者如
  親親之仁尊賢之義等殺之禮其所以修身修道者皆明善
  誠心之功後之人欲舉文武之政行于天下者尤不可以不
  明善而誠身也博學之以下又明善誠身之本所以爲敎也
  曰誠者天之道以釋上誠字誠之者人之道以釋下誠字不
  勉不思從容中道此言聖人生知安行不待明而誠擇善固
  執此言賢者必待明而後誠非明不能擇非誠不能固皆訓
  釋之詞也漢儒悉亂于上豈有綱領未立而訓釋巳見本末
  先後之無序何足以爲典則之文哉一篇之中此章爲最長
  所以舒徐容與開亮彬蔚盡明誠爲敎之義復贊仲尼道傳
  四聖德參兩儀以結至誠盡性其意巳足而猶有餘思其詞
  巳終而猶有餘力再提至聖至誠開而又闔渾渾無涯至聖
  以德言推其所以能盡性配天地至誠以道言推大經大本
  之所自出也蓋能知天地之化育無所倚𠋣惟見此誠肫肫淵
  淵浩浩而巳至此無得而名焉故結之曰苟不固聰明聖知
  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言至聖之德非至誠不能爲至誠之
  道非至聖不能知誠明明誠兩下極功關鍵尤嚴歸宿尤密
  無以加矣子思子之書見于後世者立此三篇大學發明曾
  子之傳授中庸發明夫子之精藴此篇發明自巳之所得大
  學有三綱八目爲易見也所以爲初學入德之門中庸推性
  命之大原闡道德之明敎爲難知也所以爲學者最後工夫
  此篇以誠明爲性以明誠爲敎無形無色無聲無臭所以爲
  尤難知也蓋其胚胎造化橐籥貞元理深而又深辭密而又
  密但見其鏗鏘乎振家庭之金石雍穆乎開簡策之儀刑盛
  矣哉後世不足以追策其遐躅矣孟子親受業於子思子之
  門性善養氣之論眞發前聖人之未發可謂傳得其宗但其
  才高氣雄有英詞偉論以駕其仁義之具或抑或揚奇采振
  耀鋒鋩所向石裂山摧雖子朱子亦每嘆服其文章何其妙
  也然終未能盡滌濯戰國之餘習警悟超絕之意多而和平
  醲郁之味䪥其所以異於戰國者猶以師友見聞之懿而義
  利王伯之辨甚嚴豈可望子思子之文章自義理根原正面
  大體自然流出湻粹篤厚無一㸃疵纇之可指今觀七篇之
  書述子思子傳授之言自在下位不獲乎上至人之道也而
  止乃中庸之殘章斷簡也動字之外更無他語發明此誠以
  是知孟子之得於子思子者尚淺淺後世之知子思子者尤
  淺也韓子知孟子醇乎醇而不知子思子尤醇乎醇也濂溪
  周子心傳子思子之道於千五百年之後而得於子思子者
  反深其著於通書曰誠聖人之本此以性言次章曰聖誠而
  巳矣此以敎言曰誠之源曰誠斯立此以天道言曰五常之
  本百行之源此以人道言終其書推明誠之義不一而止精
  慤邃密皆孟子之所未發嗚呼道無古今學無先後亦在乎
  人之自勉而巳此僕之所以確然有俟乎後之朱子也

知识出处

王魯齋集

《王魯齋集》

本文记述了鲁斋先生著述丰富共有文集七十五卷。先生的号称为“鲁”和“吾”,寓意着学习曾氏的思想。曾氏的鲁被定义为“钝”,是气质上的偏执,然而在易经中逐渐发展的思想,说明逐渐的效果非常显著。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都是逐渐积累的例子。鲁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长河经过龙门、洞庭一样,是逐渐积累的结果。杨子的尚白和柳子的愚溪都是逐渐发展的例子。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柏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