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齊諫武王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1788
颗粒名称: 夷齊諫武王論
分类号: I056
页数: 2
页码: 二至四
摘要: 范浚論夷齊諫武王,作一篇議論文。
关键词: 论著 议论散文

内容

或曰武王伐商伯夷叔齊諫之而不用商亂已平天
  下宗周夷齊恥之遂去隱乎首陽之山且曰義不食
  周粟而終以餓死有諸否乎曰有之曰然則孔子以
  夷齊為賢武王其非耶曰夷齊固賢矣而武王不非
  也夫以紂之不道不可不伐者也惟武王能將天命
  取而伐之易昏以明使四海赤子得脫虎口而乳慈
  母君子稱之曰順乎天而應乎人又曰武盡美矣此
  胡可非耶惟夷齊之心以為臣伐君蓋甚逆之道使
  君非紂不當伐也臣非武王不可伐也後世有亂賊
  之臣必將曰武王聖人也而伐紂當年無一人非之
  者是則臣伐君乃聖人之教其於簒奪竊取將多有
  之故於武王杖鉞指商之初叩馬陳諫以明君臣之
  分既不從則又恥而去之雖餓死不悔期於殺身以
  愈後世之亂使後世之人皆曰武王之伐商當也而
  夷齊猶非之是則伐君者乃臣子之深罪雖有簒奪
  竊取之志將逡廵而不敢發夷齊之心蓋如是初不
  以武王為非也不然諫而不入胡不死之以示争切
  之心以開武王之惑以見紂之決不可伐乃於有商
  既亡之後空自餓死何益耶且學者之所取信不惟
  孔孟耶孔子嘗言夷齊之無怨矣使其羞諫君之不
  用至於不食而死且不為怨乎孟子曰伯夷避紂居
  北海之濵以待天下之淸其所以避紂而待天下之
  清豈無望乎易紂以淸者予是以知夷齊之心初不
  以武王為非也而諫之是欲以愈後世之亂也武王
  之於紂不得不伐夷齊之於武王不得不諫非武王
  無以戡亂於一時非夷齊無以救亂於萬世予故曰
  夷齊賢而武王不非也或曰議者以伯夷之諫無有
  也其所不與伐商者蓋二老春秋已高自海濵趨文
  王之都遠計數千里自文王之興至武王之世歲亦
  不下十數意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於北海
  又意其死於道路又意其至文王之都不及武王之
  世而死此有諸乎曰無之此非折中之言無稽之論
  也夫伯夷之與太公俱稱大老年相若也伯夷處北
  海而太公處東海地相似也若曰伯夷之志不遂此
  固無所證信若曰死於道路則太公疑亦不能至文
  王之都若曰歲久而死則太公疑亦不及武王之世
  此實無稽之論非折中之言也論語曰伯夷叔齊餓
  於首陽之下春秋左氏傳曰武王伐商遷九鼎于洛
  邑義士猶或非之噫使二書不出於孔氏之門人其
  可也若其書果足傳則或人之言吾不敢聽

知识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香溪集二十二卷》

宋代诗文别集。22卷。范浚撰。此书卷1为古赋,卷2至卷3为诗,卷5、卷6为杂著,卷7至卷9为论,卷10为书总论,卷11至卷15为进策,卷16、卷17为记,卷18、卷19为书,卷20为启,卷21为传,卷22为墓志、祭文。卷首列宋人陈岩肖序,书后附元人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此书为作者门人高栴编,其侄范端臣刊刻。据吴师道后序说:金履祥《四书考证》已称范浚集不传,“至顺辛未始得先生文七卷于亲友应氏家,盖其首编也”。“一日先生族孙俊来言,家藏缺一至五卷,惜其无从补也。于是忻然畀之,足以成编。”除《四库全书》辑入此集外,《四部丛刊》续编也收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此本除将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移至卷端陈岩肖序之后,另有明人胡应麟序。书后附《范蒙斋先生遗文》及《范杨溪先生遗文》。最后还有姜殿扬跋。胡应麟序称“其诗文不甚概于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近体流易,犹守元祐旧格,不涉江西宗派;古体颇遒,亦非语录为诗之比”。

阅读

相关人物

范浚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