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1779
颗粒名称: 周論
分类号: I056
页数: 2
页码: 一至三
摘要: 范浚論周,作一篇議論文。
关键词: 论著 议论散文

内容

周有天下傳三十七王歴年八百六十有七視夏商
  最為長久而卒所以失天下者無令王以復興周道
  故陵遲而遂亡也或者過周東遷謂為失計是知周
  自東遷而衰不知東遷非所以致衰也周居豐鎬謂
  洛邑為東都蓋自武王之遷九鼎固以眷地中有意
  乎經營矣周公相成王成武王之志卜洛建邑凡郊
  丘社壝宗廟市里無一不備是豈無意乎遷哉藉令
  當時無意乎遷豈無意乎後世子孫計哉使成王周
  公無意乎遷又不為後世子孫計何利而為此紛紛
  也以書考之周公告王使居新邑為治王因遂東故
  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雖不留都亦既有事於烝
  祭矣則東遷何尤而以為失計哉謂洛邑形勢不如
  西周之據函崤界褒隴耶則以德致人賢於負固而
  西阻九河東門于旋豁險要阨猶足守也謂洛邑土
  地不如西周之為九州上腴天地奥區耶則阥阦之
  所和異於偏方而泝洛背河左伊右瀍交灌沃衍猶
  足富也謂東遷不足以朝萬國耶則赤芾金舄宣王
  固嘗會諸侯矣謂東遷不足以撫四夷耶則堅車齊
  馬宣王固嘗攘夷狄矣謂東遷致王室之陵夷耶則
  日蹙國百里周道為已衰謂東遷致王威之微弱耶
  則下堂見諸侯君尊為己替謂東遷致伯國之盛强
  耶則膠舟不復甚於問鼎輕重謂東遷致外侮之憑
  陵耶則四夷交侵甚於戎伐凡伯然則東遷何尤而
  以為失計乎使西周不有宣王吾知板蕩之後不待
  東遷而無周矣使遷洛而復有宣王吾知黍離之初
  雖移都而周必興矣且堯平陽舜蒲阪禹安邑商自
  契至湯八遷盤庚五遷唐虞夏商之都罔有定止漢
  世祖宅洛邑延祚二百魏孝文亦宅洛邑太和稱治
  使建國必於西周則前乎周者不都豐鎬何能國乎
  使東周必不可國則後乎周者或都洛邑何能國乎
  使文武都東周周其有不興乎使平王都西周周其
  將不衰乎又況周公營洛以為天下中諸侯蕃屏乎
  四面故立京師議者謂平王東居洛邑其後五覇更
  率諸侯以尊王室故周於三代最為長久然則周遷
  於東實資夾輔以永其年謂致衰可乎遷都之義曰
  洛邑之地四達而平使有德易以興無德易以衰是
  都洛可以興而所由致衰者果在不德東遷豈遽為
  失計哉

知识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香溪集二十二卷》

宋代诗文别集。22卷。范浚撰。此书卷1为古赋,卷2至卷3为诗,卷5、卷6为杂著,卷7至卷9为论,卷10为书总论,卷11至卷15为进策,卷16、卷17为记,卷18、卷19为书,卷20为启,卷21为传,卷22为墓志、祭文。卷首列宋人陈岩肖序,书后附元人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此书为作者门人高栴编,其侄范端臣刊刻。据吴师道后序说:金履祥《四书考证》已称范浚集不传,“至顺辛未始得先生文七卷于亲友应氏家,盖其首编也”。“一日先生族孙俊来言,家藏缺一至五卷,惜其无从补也。于是忻然畀之,足以成编。”除《四库全书》辑入此集外,《四部丛刊》续编也收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此本除将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移至卷端陈岩肖序之后,另有明人胡应麟序。书后附《范蒙斋先生遗文》及《范杨溪先生遗文》。最后还有姜殿扬跋。胡应麟序称“其诗文不甚概于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近体流易,犹守元祐旧格,不涉江西宗派;古体颇遒,亦非语录为诗之比”。

阅读

相关人物

范浚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