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論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11770
颗粒名称: 性論上
分类号: I056
页数: 2
页码: 一至三
摘要: 范浚論性,作一篇議論文上。
关键词: 论著 议论散文

内容

天降衷曰命人受之曰性性所存曰心惟心無外有
  外非心惟性無偽有偽非性偽而有外者曰意意人
  之私也性天之公也心主之也意迷之也迷而不復
  者為愚知而不迷者為知不迷而止焉者為仁仁即
  心心即性性即命豈有二哉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
  性也知其性則知天能盡其心則意亡矣意亡則寂
  然不動者見焉是之謂性記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静所以强名夫寂然不動者也然而又曰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故必於寂然之中有不可以動静名者焉
  然後為性孟子所謂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亡勿助
  長者蓋求知性之道也或曰孟軻知性以性為善善
  果性耶後世以軻與荀揚同論於軻不能無譏善果
  非性耶曰學者之患在不求其是而為眾說之惑苟
  捨眾說而自求其是則是得而眾說之然否昭昭矣
  且夫性不可言而可言者曰静子姑從其静者而觀
  之將以為善乎將以為惡乎必曰善可也然則善雖
  不足以盡性而性固可以善名之也彼荀卿者從性
  之偽而指以為性故曰人之性惡性豈本惡也哉且
  以古人之不善者無踰桀紂桀紂誠惡矣龍逄比干
  言其不善則諱而怒之是知不善之可恥者固自善
  也性豈本惡也哉彼揚雄者求性之所謂而不得則
  强為之說曰人之性也善惡混雄不明言性之果善
  果不善而以為善惡混是意之云耳意之而為不明
  之論庶幾後世以我為知性之深也雄豈眞知性哉
  且水之源無不淸性之本無不善謂水之源淸濁混
  是未嘗窮源者也謂性之本善惡混是未嘗知本者
  也故曰雄意之云耳或曰子以善為不足以盡性豈
  性與善異耶曰善性之用也夫豈有二哉孟子知性
  故不動心又以性之用教人故道性善易繫辭曰一
  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善繼乎道
  則非道也性成乎道則與道一矣然則善不足以盡
  性明矣且孟子亦豈以善為足以盡性哉其言曰可
  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
  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使孟子以善為足以盡性則一言而足矣豈復以信
  與美與大與聖與神為言乎故曰孟子道性善以性
  之用教人也

知识出处

香溪集二十二卷

《香溪集二十二卷》

宋代诗文别集。22卷。范浚撰。此书卷1为古赋,卷2至卷3为诗,卷5、卷6为杂著,卷7至卷9为论,卷10为书总论,卷11至卷15为进策,卷16、卷17为记,卷18、卷19为书,卷20为启,卷21为传,卷22为墓志、祭文。卷首列宋人陈岩肖序,书后附元人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此书为作者门人高栴编,其侄范端臣刊刻。据吴师道后序说:金履祥《四书考证》已称范浚集不传,“至顺辛未始得先生文七卷于亲友应氏家,盖其首编也”。“一日先生族孙俊来言,家藏缺一至五卷,惜其无从补也。于是忻然畀之,足以成编。”除《四库全书》辑入此集外,《四部丛刊》续编也收入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此本除将吴师道后序及章懋跋移至卷端陈岩肖序之后,另有明人胡应麟序。书后附《范蒙斋先生遗文》及《范杨溪先生遗文》。最后还有姜殿扬跋。胡应麟序称“其诗文不甚概于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近体流易,犹守元祐旧格,不涉江西宗派;古体颇遒,亦非语录为诗之比”。

阅读

相关人物

范浚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