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碑記卷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蜀碑記》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9724
颗粒名称: 蜀碑記卷七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4
页码: 一-四
摘要: 本文蜀碑记卷七是由宋代王象之撰写,胡凤丹校刊。包括乐山县、洪雅县、容县、彭山县等地。
关键词: 碑文 考古 金华

内容

宋王象之撰 同郡後學胡鳳丹月樵校刋
  嘉定府
  樂山縣
  沐川古碑碑載唐垂拱三年玉津令馬元慶等殺馬湖賊紀功
  都安王廟碑碑載隋開皇九年置靑衣縣後周保定三年置靑州宣政二年始爲嘉州
  靈鷲山碑唐貞元中僧乾光爲其師道眞命徐宗彝撰碑而碑刻於長慶中
  韋南康大像碑在凌雲寺大像之左
  放生碑在凌雲寺前唐建
  郭璞移水記記爲世主播遷於是優游笑傲放意於山水閒仍於嘉州城東百步烏尤山鑿
  書嵒而蘇子由詩亦指其註爾雅於此史謂無
  入蜀之文謹按移記有嘉州二字則非璞之手
  筆恐後人之附會耳蓋嘉州之名始於後周而
  自周以前止曰漢嘉郡曰龍游縣耳安得有所
  謂嘉州哉或者後人
  追書則未可知耳
  張無盡沐川寨記其畧云南蠻東北接境常挾吐蕃以爲中國患其路一出大渡河一
  出沐川源一出馬湖江等其狹邪之徑曰榮經
  曰八面箐曰黑水曰中鎭曰賴因曰龍水曰陰
  川而沐川之路
  常爲嘯集之地
  申孝友西南會要孝友論唐自開元之際始有南詔之憂蓋合六詔而南詔最强連吐
  蕃而蜀患乃酷降及太和之際李德裕築筹邊
  樓南詔頗有所憚而蜀賴之以安今西南諸番自祖宗以來以迄於今阻隔大番之要道實爲
  蜀郡之藩籬是致雲吐之三番不復疥疽於中
  國今邊方近屬雖眾且微然而勢合則强力分
  則弱必離其黨使不得親分其勢使不得不弱
  斯可
  矣
  嘉定志郭公益編續志林潔已編
  嘉定詩岑參編
  洪雅縣
  漢靈帝時張道陵碑在縣易俗鄕上有嘉平二年三月日等字
  夾江縣
  漢二楊墓碑墓在縣東二十里墓前兩闕左隸書漢故益州太守楊府君諱宗字德仲墓道
  右隸書漢故中書令楊
  府君諱暢字仲普墓道
  漢和帝時開道碑在縣西蜀郡靑衣越巂道界中有永和七年八年等字
  犍爲縣
  孝女碑在淸溪口楊洪山下東漢永建初孝女叔先雄以父泥和墜湍水尸喪不歸雄於父溺處
  自投水死後五日與父屍相附浮江
  上郡表言爲雄立碑宋元祐中重立
  榮縣
  大周聖德勒石文碑在子城門外長安三年立韋綨撰
  州院碑僞蜀司倉參軍苟廷慶撰
  眞義侯碑在本廟唐元和二年遷舊經云卽古獨孤白馬蜀將二人廟也
  唐刺史薛高邱磨巖碑在榮德山唐開元二十年刺史薛高邱磨巖碑多載仙靈
  事今字畫巳磨滅
  榮隱山修道觀石碑在本山上
  榮黎山古寺碑在本山上
  唐元符元年禱雨碑在榮黎山上
  榮德山薛刺史磨崖碑在山半
  靜難侯廟碑在本廟內
  圖經隆興元年李燾爲守教官勾演編
  直隸眉州
  南康郡王紀功碑唐貞元十三年建碑原在龍興寺乃皇太子誦書天聖五年移在州
  治前
  眉州創羅碑記唐大順二年盧極撰
  城東貢院佛殿中唐碑及五代碑東城寺殿宇建於唐時今僞貢院有
  石碑二
  大池院題去眉山縣十里蘇文忠公甞過之今柱上有手書云自老翁井還偶憩治平丁未十
  二月七日子贍凡十八字
  眉州古志孫汝聽編
  通義編家安國編
  江鄕志張伯虞編劉光祖序
  丹稜縣
  龍鶴山成鍊師植松碑唐天寶元年建
  夷獠誓碑寰宇記在洪雅縣市中
  彭山縣
  漢黃龍甘露碑在縣之黃龍鎭
  楊洪碑漢犍爲大守碑在今縣北小板橋
  北平山碑在縣之北平山大書北平山治之碑餘不可讀碑陰書大唐上元二年道士施士衡
  筆字
  新移彭山縣碑唐會昌五年樓旦撰
  象耳山李白畱題李白書云夜來月下卧醒花影零亂〓人襟袖疑始濯〓於冰壺也

知识出处

蜀碑記

《蜀碑記》

本书记述了金华古代各个人物的碑文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象之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
月樵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