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武使人刺殺故楚相袁盎詣闕謝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事记十二卷附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5923
颗粒名称: 梁王武使人刺殺故楚相袁盎詣闕謝罪
分类号: K204.3
页数: 2
页码: 二十至二十三
摘要: 宋代呂祖謙對梁王武使人刺殺故楚相袁盎詣闕謝罪一句作註解。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历史评论 通史

内容

解題曰按史記漢書列傳齊人公孫詭多奇邪計
  初見王賜千金官至中尉梁號之曰公孫將軍梁
  内史缺孝王新得公孫詭說之欲請以為内史竇
  太后聞乃詔王以韓安國為内史竇太后驕寵梁孝王以養成其
  釁始與鄭武姜寵叔段同科然觀其自用韓安國為内史之意則猶有調護不䧟於叛逆此鄭武姜
  所不能及也公孫詭與羊勝說孝王求為帝太子及益
  地事上立膠東王爲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議臣乃
  與公孫詭羊勝之屬隂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
  十餘人刺者至關中問袁盎諸君譽之皆不容口
  乃見袁盎曰臣受梁王金來刺君君長者不忍刺
  君然後刺君者十餘曹備之梁刺客後曹輩果遮
  刺殺盎安陵郭門外吴楚已破上以袁盎為楚相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
  相隨行鬬雞走狗袁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梁王欲求為嗣袁盎進說其後語塞梁王以
  此怨盎刺之置其劒劒著身視其劒新治問長安中
  削厲工工曰梁郎某子來治此劒以此發覺景帝
  遂聞詭勝等計畫乃遣使捕詭勝等必得内史韓安
  國聞詭勝匿孝王所入見王泣請死王曰何至此
  觀此語則驕騃之狀可見安國泣數行下曰大王自度於皇帝
  孰與太上皇之與高皇帝及皇帝之與臨江王親
  孝王曰弗如也安國曰夫太上臨江親父子之間
  然而高帝曰提三尺劒取天下者朕也故太上皇
  終不得制事居於櫟陽臨江王適長太子也以一
  言過廢王臨江如淳曰景帝嘗屬諸姬太子母栗姬言不遜繇是廢太子栗姬憂死
  用宫垣事卒自殺中尉府語曰雖有親父安知其
  不為虎雖有親兄安知其不為狼今大王犯上禁
  撓明法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終不
  覺寤有如太后宫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若詭勝不
  出則景帝窮治日急太后憂懣日深母子兄弟之間皆不能全矣韓安國所言皆實事非為危語以
  恐動孝王也王乃令詭勝皆自殺出之梁王始與詭勝
  有謀鄒陽爭以為不可故見讒枚先生嚴夫子皆
  不敢諫及梁事敗詭勝死孝王恐誅乃思陽言深
  辭謝之齎以千金令求方畧解罪於上者陽素知
  齊人王先生年八十餘多奇計即往見語以其事
  王先生曰難哉人主有私怨深怒欲施必行之誅
  誠難解也以太后之尊骨肉之親猶不能止况臣
  下乎昔秦始皇有伏怒於太后群臣諫而死者以
  十數得茅焦為廓大義始皇非能說其言也乃自
  強從之耳茅焦亦僅脫死如毛氂耳故事所以難
  者也今子欲安之乎陽曰鄒魯守經學齊楚多辯
  知韓魏時有奇節吾將歷問之王先生曰子行矣
  還過我而西鄒陽行月餘莫能為謀還過王先生
  曰臣將西矣為如何王先生曰吾先日欲獻愚計
  以為衆不可蓋竊自薄陋不敢道也若子行必往
  見王長君士無過此者矣鄒陽發寤於心曰敬諾
  辭去不過梁徑至長安因客見王長君長君者王
  美人兄也通鑑作王皇后兄是時皇后正位已久不應謂之美人所謂美人蓋指王皇后
  妹王夫人兒姁也鄒陽留數日乘間而請曰竊聞長君弟
  得幸後宫天下無有然則王皇后之立不惟善智數工交結亦其妹有寵之助
  也而長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卽窮竟
  梁王恐誅如此則太后怫鬱泣血無所發怒切齒
  側目於貴臣矣理誠如此非刼之也長君誠能為上言之得
  毋竟梁事長君必因自結於太后魯公子慶父使
  僕人殺子般獄有所歸季友不探其情而誅焉觀此
  則詭勝自殺之後景帝之怒尚未解也慶父親殺閔公季子緩追逸
  賊春秋以為親親之道也魯哀姜薨于夷孔子曰
  齊桓公法而不譎以為過也以是說天子徼幸梁
  事不奏長君曰諾乘間入而言之是時文吏窮反
  端頗見太后不食日夜泣不止景帝甚憂之問公
  卿大臣大臣以為遣經術吏往治之乃可解於是
  遣田叔往治之然後得釋因上書請朝五峯胡氏曰叔悉燒
  梁獄詞空手來見可謂善處人子母兄弟之間者也漢景忌刻之君也而能賢田叔有過人之聰明
  越人之度量者何歟以太后在上不敢肆故也天理存亡在敬肆之間耳孔子作春秋必記災異警
  乎人君萬世不易也梁世家云詭勝自殺上繇此怨望於梁王梁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
  太后然後得釋此乃安國為梁使時事至於殺詭勝時安國方為梁内史未嘗至京師也本傳載孝
  王從安國諫殺詭勝漢使還報梁事皆得釋當以此為證

知识出处

大事记十二卷附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

《大事记十二卷附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

十二卷。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提倡经世致用文学,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为婺学(即金华学派)代表人物。曾修《徽宗实录》,编校《皇朝文鉴》。著有《大事记》、《春秋左氏传等。祖谦原拟上承《春秋》,下至五代,集历朝大事为一书,因病未果,只成此编。该书成于孝宗淳熙七年(1180)。依司马迁年表例,采辑诸书,用编年体记载周敬王三十九年 (前481) 至汉武帝征和三年 (前90)间共352年的史迹、名臣等。所引史实,均注出处。对《史记》、《汉书》、《通鉴》等所载史事先后、地理沿革、职官迁易及名物象数等多所考订辨证,足补史缺。《通释》采录诸经要义格言及历代名儒议论。《解题》多论旧史记事得失异同,所作阐释、考证,多所发明。明王祎《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续本书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本书以南宋嘉定五年(1212)本为最早。另有明初刊本、吕楠刊本、新活字本、胡氏刊本。较通行的则是《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四库全书》本。解放后有1987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的影印本 《大事记》一函十二册。

阅读

相关人物

吕祖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