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冦狄道從鼂錯議募民徙塞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事记十二卷附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5840
颗粒名称: 匈奴冦狄道從鼂錯議募民徙塞下
分类号: K204.3
页数: 4
页码: 五十六至六十二
摘要: 宋代呂祖謙對匈奴冦狄道從鼂錯議募民徙塞下一句作註解。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历史评论 通史

内容

解題曰按本紀匈奴冦狄道又按鼂錯傳是時匈
  奴彊數冦邊止發兵以禦之錯時上言兵事曰臣
  聞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
  大利髙后時再入隴西攻城屠邑敺畧畜産其後
  復入隴西殺吏卒大冦盜竊聞戰勝之威民氣百
  倍敗兵之卒没世不復自髙后以來隴西三困於
  匈奴矣民氣破傷亡有勝意今兹隴西之吏頼社
  稷之神靈奉陛下之眀詔和輯士卒底厲其節起
  殺傷之民以當乗勝之匈奴用少擊衆殺一王敗
  其衆此即本紀所書匈奴冦狄道之事也按地理志隴西郡有狄道縣非隴西之
  民有勇怯乃將吏之制巧拙異也故兵法曰有必
  勝之將無必勝之民繇此觀之安邊境立功名固
  在於良將不可不擇也臣又聞用兵臨戰合刃之
  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習三曰器用利有良
  將而後三者可用也臣又聞小大異形强弱異勢險易異備
  夫卑身以事强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
  形也師古曰彼我力均不能相使勝則連結外援共制之也以蠻夷攻蠻夷
  中國之形也師古曰不煩華夏之兵使其同類自相攻擊也今匈奴地形
  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
  與也中國之馬利於平地不利於險阻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
  之騎弗與也騎射匈奴之所長風雨罷勞飢渴不困未嘗宮室
  故不畏風雨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
  平原易地輕車突騎顔師古曰易亦平也突騎言其驍銳可用衝突敵人也則
  匈奴之衆易撓亂也勁弩長㦸射疏及逺則匈奴
  之弓弗能格也弩者中國之所長堅甲利刃長短相雜遊
  弩徃來什伍俱前顔師古曰五人為伍二五為什則匈奴之兵弗
  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如淳曰騶矢也處平易之地可以矢相射
  也臣瓚曰用矢者同中一的言其工妙也師古曰騶謂矢之善者也春秋左氏傳作菆字其音同耳
  材官有材力者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孟康曰革笥皮作如
  鎧者被之木薦以木板作如楯一曰革笥若楯木薦之以當人心也下馬地鬭劔㦸
  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
  長技也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若後世所謂歸
  順也其衆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
  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邊郡之騎風俗亦與匈奴同令
  眀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眀約將
  之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
  制之即漢儀注所謂民一歲為衛士一歲為材官騎士習射御騎馳戰陣也兩軍相
  為表裏各用其長技衡加之以衆此萬全之術也
  傳曰狂夫之言而眀主擇焉臣錯愚陋昩死上狂
  言唯陛下財擇文帝嘉之乃賜錯璽書寵答焉曰
  皇帝問太子家令上書言兵體三章聞之書言狂
  夫之言而眀主擇焉今則不然言者不狂而擇者
  不眀國之大患故在於此使夫不眀擇於不狂是
  以萬聽而萬不當也文帝謙損以來言者如此錯復言守邊僃
  塞勸農力本當世急務二事曰胡人食肉飲酪衣
  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歸美草甘水則止草盡水
  竭則移今使胡人數處轉收行獵於塞下或當燕
  代或當上郡北地隴西以候僃塞之卒卒少則入
  陛下不救則邊民絶望而有降敵之心救之少發
  則不足多發逺縣纔至則胡又已去聚而不罷為
  費甚大罷之則復入如此連年則中國貧苦而民
  不安矣此所以匈奴不過漢一大縣而能為漢患也陛下幸憂邊境遣
  將吏發卒以治塞甚大恵也然令逺方之卒守塞
  一歲而更師古曰更謂易代也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
  者家室田作且以僃之以便為之髙城深塹具藺
  石布渠答蘇林曰渠答鐵疾藜也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也墨子曰城上二歩一渠立程
  長三尺冠長十尺臂長六尺二歩一答答廣九尺袤十二尺復為一城其内城
  間百五十歩要害之處通川之道前所謂為之髙城深塹者護家
  室田作也此所謂復為一城者據勢也調立城邑毋下千家凡一城皆當有
  千家以上也為中周虎落鄭氏曰虎落者外藩也若今時竹虎也師古白虎落者以
  竹蔑相連遮落之也先為室屋具田器必如是然後至者如歸乃募罪
  人及免徒復作令居之臣瓚曰募有罪者及罪人遇赦復作竟其日月者今
  皆除其罸令居之也不足募以丁奴婢贖辠若罪人應募者少許罪人以成
  丁之奴婢納官贖罪及輸奴婢欲以拜爵者平民亦許納奴婢以鬻爵不
  足乃募民之欲徃者皆賜髙爵復其家罪人及罪人贖罪奴
  婢及平民欲爵輸奴婢已種人猶不足戍邊之數始募平民按百官表髙爵謂公大夫以上也予
  冬夏衣廩食能自給而止田作所收可以自給則官不供之也郡縣
  之民得置其爵以自增至卿孟康謂即食貨志所謂樂卿顔師古謂樂
  卿武帝所置錯之上書未得預言之然二十等爵内無有卿名盖謂其等級同列卿者也兩說皆非
  也若文帝時未有卿爵錯之書辭必不如此但未必謂之樂卿耳其亡夫若妻者
  縣官買予之人情非有匹敵不能乆安其處塞下
  之民祿利不厚不可使乆居危難之地此識人情者也胡
  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其半予之顔師古曰言胡人入
  為冦驅畧漢人及畜産而它人能止得其所驅者令其本主以半賞之縣官為贖顔師
  古曰此承上句之言謂官為官僃贖之耳其民如是則邑里相救助赴
  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親戚而利其財也此
  與東方之戍卒不習地勢而心畏胡者功相萬也
  如淳曰東方諸郡民不習戰鬬當戍邊者也上從其言募民徙塞下錯
  復言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益
  省輸將之費益寡甚大惠也下吏誠能稱厚惠奉
  眀法法雖異而吏不能惻怛體上意則亦徒法而已存䘏所徙之老弱善
  遇其壯士和輯其心而勿侵刻大要不過此兩條使先至
  安樂而不思故鄉則貧民相慕而勸徃矣臣聞古
  之徙逺方以實廣虛也相其隂陽之和嘗其水泉
  之味審其土地之宜觀其草木之饒然後營邑立
  城製里割宅此盖古之遺法定之方中公劉所載是也通田作之道正
  阡陌之界此秦法也先為築室家有一堂二内門戸之
  閉張晏曰二内二房也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
  民所以輕去故鄉而勸之新邑也為置醫巫以救
  疾病以修祭祀醫以救疾病巫以修祭祀各有所主然古亦有祀田之術焉男
  女有昏生死相䘏墳墓相從種樹畜長師古曰種樹謂桑果
  之屬張晏曰畜長六畜也室屋完安此所以使民樂其處而有
  長居之心也臣又聞古之制邊縣以僃敵也使五
  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里里有假士師古曰假大也音工雅反
  四里一連連有假五百五百之名始見於此十連一邑邑有
  假候皆擇其邑之賢材有護師古曰有保護之能者也習地形
  知民心者居則習民於射法出則教民於應敵故
  卒伍成於内則軍政定於外服習以成勿令遷徙
  所徙之民非壯有材力但費衣糧不可用也雖有
  材力不得良吏猶亡功也陛下絶匈奴不與和親
  以其冦狄道故絶之臣竊意其冬來南也一大治則終身創
  矣欲立威者始於折膠蘇林曰秋氣至膠可折弓可用匈奴常以為候而
  出軍來而不得困使得氣去後未易服也

知识出处

大事记十二卷附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

《大事记十二卷附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

十二卷。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提倡经世致用文学,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为婺学(即金华学派)代表人物。曾修《徽宗实录》,编校《皇朝文鉴》。著有《大事记》、《春秋左氏传等。祖谦原拟上承《春秋》,下至五代,集历朝大事为一书,因病未果,只成此编。该书成于孝宗淳熙七年(1180)。依司马迁年表例,采辑诸书,用编年体记载周敬王三十九年 (前481) 至汉武帝征和三年 (前90)间共352年的史迹、名臣等。所引史实,均注出处。对《史记》、《汉书》、《通鉴》等所载史事先后、地理沿革、职官迁易及名物象数等多所考订辨证,足补史缺。《通释》采录诸经要义格言及历代名儒议论。《解题》多论旧史记事得失异同,所作阐释、考证,多所发明。明王祎《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续本书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本书以南宋嘉定五年(1212)本为最早。另有明初刊本、吕楠刊本、新活字本、胡氏刊本。较通行的则是《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四库全书》本。解放后有1987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的影印本 《大事记》一函十二册。

阅读

相关人物

吕祖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