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史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事记十二卷附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4884
颗粒名称: 論語史觀
分类号: K204.3
页数: 2
页码: 六至八
摘要: 宋代呂祖謙借《論語》之言闡述自己的歷史觀。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历史评论 通史

内容

論語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兹乎天之將喪
  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
  見周公〇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
  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齊人歸女
  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楚狂接輿歌而過
  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
  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
  而避之不得與之言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
  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爲誰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
  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
  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吿
  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
  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
  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
  榖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
  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
  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
  行已知之矣〇子曰吾自衞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
  得其所〇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
  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
  不失矣自大夫出蓋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
  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
  庶人不議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
  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〇陳成子弑簡公孔
  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恒弑其君請討之公曰
  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
  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
  之後不敢不告也〇顔淵問爲邦子曰行夏之時乗
  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逺佞人鄭聲淫
  佞人殆〇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
  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
  者雖百世可知也

知识出处

大事记十二卷附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

《大事记十二卷附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

十二卷。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南宋吕祖谦(1137—1181)撰。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提倡经世致用文学,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为婺学(即金华学派)代表人物。曾修《徽宗实录》,编校《皇朝文鉴》。著有《大事记》、《春秋左氏传等。祖谦原拟上承《春秋》,下至五代,集历朝大事为一书,因病未果,只成此编。该书成于孝宗淳熙七年(1180)。依司马迁年表例,采辑诸书,用编年体记载周敬王三十九年 (前481) 至汉武帝征和三年 (前90)间共352年的史迹、名臣等。所引史实,均注出处。对《史记》、《汉书》、《通鉴》等所载史事先后、地理沿革、职官迁易及名物象数等多所考订辨证,足补史缺。《通释》采录诸经要义格言及历代名儒议论。《解题》多论旧史记事得失异同,所作阐释、考证,多所发明。明王祎《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续本书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本书以南宋嘉定五年(1212)本为最早。另有明初刊本、吕楠刊本、新活字本、胡氏刊本。较通行的则是《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四库全书》本。解放后有1987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的影印本 《大事记》一函十二册。

阅读

相关人物

呂祖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