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读四书丛说八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3584
颗粒名称:
分类号: B222
页数: 3
页码: 一至五
摘要: 許謙作讀中庸叢說上序。
关键词: 儒学 中庸

内容

中庸專言道故起首便言道學道統道學主于學兼
  上下言之道統主于行獨以有位者言之至孔子
  之生他無聖人在位則道統自在孔子凡言統者
  學亦在其中學字固可包統字
  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此是言
  堯舜以前夫子翼易始於伏羲今之言聖人者必
  自伏羲始然自開闢生物以來只有首出庶物之
  聖人與天同道而立乎其位者但前聖所未道故
  不知其名此但言上古聖神葢混言之又不知大
  學章句序專以伏羲爲始否也
  聖人大率有兩等有自然之聖生知安行所謂性者
  也有學而成之聖積而至於大而化之所謂反之
  者也此不言聖人而言聖神是指性之自然神明
  不測之聖也此言上古創始有位道與天合之聖
  人言動皆可爲天下法則者爲道統之始下此皆
  是接傳其統者
  繼立二字不要重看天道流行無物不在眾人所不
  能知惟神聖自然與天合而言動皆可為萬世標
  準非是有意繼續天道特爲人而立法也
  論語堯曰諮爾舜至天祿永終王文憲以爲舜典脫
  簡當在舜讓於德弗嗣之下此正傳心之要也
  理與氣合而生人心爲一身之主宰又理氣之會而
  能知覺者也人心於氣如耳目口鼻四肢之欲
  是也然此亦是人身之所必有但有發之正不正
  爾非全不善故但雲危謂易流入於不善而沒其
  善也道心於理如惻隱羞惡辭遜是非之端是
  也亦存乎氣之中爲人心之危者晦之故防而難
  見心只是一於心上加人字道字看便見不同若
  只順讀人心道心字卻似有二心矣謂之道則是
  天理之公謂之人則是我身之私雖我身之私亦
  非全是不善因身之所欲者而正即合乎道而
  爲道心之用矣如鄉黨所言飲食衣服之類皆人
  心之發在聖人則全是道心君子于毎事皆合乎
  理義則亦無非道心也大抵人心可善可惡道心
  全善而無惡
  朱子書傳曰心者人所知覺主于中而應於外者也
  指其發於形氣者而言則謂之人心指其發于義
  理者而言則謂之道心人心易私而難公故危道
  心難明而易昧故防惟能精以察之而不雜形氣
  之私一以守之而純乎義理之正道心常爲之主
  而人心聴命焉則危者安防者著動靜雲爲自無
  過不及之差而信能執其中矣 大防皆同而傳
  注與作文之體自不同故此語尤簡潔易看
  人心是所欲爲之事道心是發應事之理人心聴命
  於道心只是事皆順理耳危者既安則便是道
  微只是隠防之意故難見今添妙字是貼襯防字
  不必重看
  精則察夫二者之間是察人心道心之間要察到疑
  似纎毫之際此言心是指動處當時告大禹故言
  如此若學者則用格物致知之功辨別眾理明至
  善審然後可精其動處也
  私字就形氣上來蓋既見此形氣而成人則此人爲
  一人之私故必欲得於外以濟乎已所以易流於
  欲下當與公字對卻用正字者謂性命之正則是
  得之於天者固與天地人物同言正則公意自在
  其中而正字於已切
  繼徃聖開來學此學字應前道學字前道學是總包
  上古以來相傳者此學字是夫子教後人者言繼
  徃聖是明夫子教人亦是述上古聖聖相傳者耳
  則子思所憂者豈專指夫子之教哉
  更迭交互推演防繹
  切言深要詳言周備憂深爲道之不明也故言之深
  而要慮逺恐久而複失也故說之周而備
  天命即道也能率性即道心也擇善者察之精也固
  執者守之一也時中即中也惟君子爲能執之也
  綱維言道體之大蘊奧言節目之詳及精密隱防之
  理明言綱維盡言蘊奧
  孟子推明此書謂見之行事及著七篇
  上言異端下言老佛是異端至多楊朱墨翟許行之
  徒以及諸子百家各立門戶議論不合聖道者皆
  是
  爲其彌近理所以大亂真葢其說宏逺幽防陳說道
  德指明心性或有類乎吾道之言故爲所亂非如
  百家之淺近易見也然而道德非聖賢所言之道
  德心性非聖賢所指之心性固亦不難辨也倘無
  中庸之書則吾道反晦而不明學者莫知所從又
  焉得辨之乎
  裳之要衣之領皆是總會處
  章句輯畧或問三書既備然後中庸之書如支體之
  分骨節之解而脈絡卻相貫穿通透中庸一書分
  爲四大章如第一章十二章二十一章皆言其畧
  而余章繼其後者皆詳言之三十三章又一章之
  詳者詳畧謂此钜謂綱維細謂蘊奧諸說同異以
  下專言或問

知识出处

读四书丛说八卷

《读四书丛说八卷》

元许谦撰。谦有《诗集传名物钞》,已著录。案《元史》本传:“谦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说》二十卷。谓学者曰:‘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而《四书》之义备於朱子。顾辞约意广,读者安可易心求之乎?’”黄溍作谦《墓志》,亦称是书敦绎义理,惟务平实。所载卷数与本传相同。明钱溥《秘阁书目》尚有《四书丛说》四册。至朱彝尊《经义考》则但据《一斋书目》编入其名,而注云“未见”。盖久在若存若亡间矣。此本凡《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二卷。《中庸》阙其半,《论语》则已全阙,亦非完书。然约计所存,犹有十之五六。即益以所阙之帙,亦不能足原目二十卷之数,殆后来已有所合并欤?书中发挥义理,皆言简义该。或有难晓,则为图以明之,务使无所凝滞而后已。其於训诂名物,亦颇考证,有足补《章句》所未备。於朱子一家之学,可谓有所发明矣。

阅读

相关人物

許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