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学疏义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3401
颗粒名称: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分类号: B222.1
页数: 2
页码: 四十四至四十五
摘要: 宋金履祥為《大學》中“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一句做的註疏。
关键词: 大学 儒家

内容

絜矩本以狀恕之形而此段又所以狀絜矩之形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則上下
  得其方矣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
  前則前後得其方矣所謂上下四旁長短廣狹彼
  此如一而無不方者矣合此一段之意不過夫子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兩言耳其所以積上下
  前後左右而言之者以狀絜矩之所以為方也所
  惡而毋以者絜也上下前後左右者矩也所謂所
  操者約而所及者廣此平天下之要道也者天下
  之大又安得人人度而處之哉其要不過在我不
  施其所惡耳在我惟不施其所惡則在人自各得
  其所欲夫己不施其所惡是所操者約也人各得
  其所欲則所及者廣矣此平天下之要道故平天
  下一章皆即此意而反覆推明之然絜矩之義通
  上下前後左右言之則又處處可用人人可行之
  道也

知识出处

大学疏义一卷

《大学疏义一卷》

宋金履祥撰。履祥为南宋末年理学家,其生平事迹,详见《尚书表注》。履祥籍贯为兰溪,与王柏为同乡,故受业于王柏。王柏之学出自朱子,亦以义理为宗,但在治经的态度上,却以疑经、改经、删经为旨,敢于怀疑经典的精神虽好,但其结论却往往流于武断,所以后人指斥王氏“抵毁圣经。乖方殊甚”。履祥则不然,为学谨严笃实,犹有朱子遗风。先是,朱子定《大学章句》,又作《大学或问》,用以申明《章句》去取之意。以后,《章句》屡经修改,而《或问》却无暇顾及,不复改易。故其说前后抵牾,致使后世学者多有所疑。履祥遂因随朱子《大学章句》之章第,作《疏义》以畅释其旨,并作《大学指义》一篇,以括其要。柳贯曾为之作序。但朱彝尊《经义考》于二书皆著录未见,仅据《一斋书目》给予著录。今传本为履祥裔孙于明代所刊,盖出于朱彝尊《经义考》之后。然仅存《疏义》一卷,其《指义》一篇及柳贯之序则已一并佚失。书中依文诠解,对朱子原旨多所阐发,反映了仁宗延以前尚未恢复科举之制,儒者多为明经计,不为程式计,故其言皆切于实际,与后来时文讲义迥异的特点,为研究南宋末年儒学发展情况提供了许多参考材料。有清雍正七年(1729)刻本,《四库全书》本及《金华丛书》本。

阅读

相关人物

金履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