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学疏义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3392
颗粒名称: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分类号: B222.1
页数: 2
页码: 三十六至三十八
摘要: 宋金履祥為《大學》中“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一句做的註疏。
关键词: 大学 儒家

内容

知既至矣而於正心之章復有所謂忿懥恐懼好
  樂憂患之偏何耶葢未誠意以前凡有病痛皆惡
  也既誠意以後凡有病痛則過也忿懥恐懼好樂
  憂患四者心之用人之所不能無者但或不能加
  密察之意則少鞭辟之功失節制之宜而心不得
  其正耳其原則無過也然其為病則大害故此章
  之傳復推明之大率看來誠意是善惡生死之關
  限自此則是檢㸃存養之工夫所謂四者心之用
  者葢以人之一心寂然不動者其體也所謂喜怒
  哀樂未發之時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其用也
  所謂發而中節之時也忿〓恐懼好樂憂患四者
  喜怒哀樂之發乃心之用而人之所不能無者夫
  苟心之用而人之所不能無也則何惡於是四者
  而便以為不得其正哉葢喜怒憂懼固所以為心
  之用而欲動情勝則深所以為心之累何者夫當
  怒則怒怒而不忤當懼則懼懼而非懾可好則好
  好而非欲可憂則憂憂而非傷是為得此心體用
  之正而非可以有無言之也今以傳文觀之一則
  曰有所二則曰有所即有所之辭則是心之所主
  者在此其失也固矣忿而曰忿〓懼而曰恐懼好
  而曰好樂憂而曰憂患即其重叠之辭則見情之
  所勝者至此其滯也深矣夫以心主於此而失之
  固情勝至此而滯之深則此心能得其正乎朱子
  所謂一有之而不能察則欲動情勝者此也夫無
  所喜怒憂懼而歸於寂滅固非此心之正體有所
  喜怒憂懼而失之滯固亦非此心之正用夫惟事
  至而隨應物去而不留其斯以為正乎非聖賢其
  孰能若此

知识出处

大学疏义一卷

《大学疏义一卷》

宋金履祥撰。履祥为南宋末年理学家,其生平事迹,详见《尚书表注》。履祥籍贯为兰溪,与王柏为同乡,故受业于王柏。王柏之学出自朱子,亦以义理为宗,但在治经的态度上,却以疑经、改经、删经为旨,敢于怀疑经典的精神虽好,但其结论却往往流于武断,所以后人指斥王氏“抵毁圣经。乖方殊甚”。履祥则不然,为学谨严笃实,犹有朱子遗风。先是,朱子定《大学章句》,又作《大学或问》,用以申明《章句》去取之意。以后,《章句》屡经修改,而《或问》却无暇顾及,不复改易。故其说前后抵牾,致使后世学者多有所疑。履祥遂因随朱子《大学章句》之章第,作《疏义》以畅释其旨,并作《大学指义》一篇,以括其要。柳贯曾为之作序。但朱彝尊《经义考》于二书皆著录未见,仅据《一斋书目》给予著录。今传本为履祥裔孙于明代所刊,盖出于朱彝尊《经义考》之后。然仅存《疏义》一卷,其《指义》一篇及柳贯之序则已一并佚失。书中依文诠解,对朱子原旨多所阐发,反映了仁宗延以前尚未恢复科举之制,儒者多为明经计,不为程式计,故其言皆切于实际,与后来时文讲义迥异的特点,为研究南宋末年儒学发展情况提供了许多参考材料。有清雍正七年(1729)刻本,《四库全书》本及《金华丛书》本。

阅读

相关人物

金履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