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會不見先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萊博議》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3302
颗粒名称: 士會不見先蔑
其他题名: 文公七年
分类号: K225.04
页数: 2
页码: 六-八
摘要: 本段文字探讨了在困境中,人们容易与处境相同的人建立共情和合作关系。作者认为,在面对困难时,人们更容易与有着相同痛苦和怨愤的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与安逸自满的人难以产生共情。文章强调,在困境中,忧虑相同的人易于亲近、共同商议解决问题;怨愤相同的人易于亲近、共同发泄情绪;愤怒相同的人易于亲近、共同满足复仇心理。文章还提到了一些例子,说明在困境中,人们容易合作,但在没有困境时,合作变得困难。作者呼吁人们要重视共情、忠诚、善良和仁爱的重要性,在没有困境时就应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关系,而不是等待困境发生再亲近他人。最后,文章对于以利益为导向的心态进行了批评,认为利益心态只能欺骗一个人,而无法蒙蔽众人,也不是君子所应追求的公心。同时,作者指出,尽管可以理解现实中以利益为导向的行为,但将其应用于评价君子的公心是不恰当的,因为君子应该从公正的角度来衡量事情,而不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文章最后指出,即使会有利益心态,仍然会对以公心行事的人有所憾恨,因为没有完全发挥出公心的精神,而是受到了私利的限制。
关键词: 合作 共情 困境

内容

物之易合者莫如居患難之時同川之魚鱣不知鯨
  鯨不知鱣游泳不相顧也及失水則相沫相濡驩然
  而相親豈得水則不仁失水則仁耶居患難之地不
  得不合也同舟之人胡不知越越不知胡語言不相
  入也及遇風則相赴相救慨然而協力豈無風則不
  義有風則義耶居患難之地不得不合也隨會之與
  先蔑並立於晉朝其遊居周旋之久豈如胡越之無
  情哉及以公子雍之故俱得罪而奔秦此政涸澤之
  魚相濡沫之時會之視蔑乃漠然無情歲律三改而
  曾不與之一面居患難之地而反落落難合何耶人
  知患難之易合而未知其所以合也憂同則易合怨
  同則易合忿同則易合同憂相遇必相親以謀其憂
  同怨相遇必相親以致其怨同忿相遇必相親以逞
  其忿其朝夕聚會握手而語促膝而議者豈復有善
  意哉非咎人則訾人也非私計則詭計也以憂濟憂
  以怨濟怨以忿濟忿交日深而惡日長矣其所以易
  合者果正耶果不正耶竇嬰灌夫父子歡於廢退之
  時淮南衡山昆弟語於怨望之日其終之爲如何耶
  是宜隨會之所不忍爲也吾嘗聞君子處患難矣内
  省不疚者也反求諸已者也素其位而行者也本未
  嘗憂何必與人共其憂本未嘗怨何必與人共其怨
  本未嘗忿何必與人共其忿使其人道義可慕忠信
  可友樂易可近慈仁可依則未有患難之始吾固與
  之合矣豈必待有患難而與之合耶待患難而始合
  則其合者非吾本心也驅於患難苟合以濟事也是
  宜隨會之所不忍爲也貧者不肯與富者狎而與貧
  者狎是何也富者其所忌兩貧則無所忌也愚者不
  肯與賢者狎而與愚者狎是何也賢者其所忌兩愚
  則無所忌也人居患難之時以已之在難而疾人之
  無難其視優豫愉佚之人且憎且忌望望然去之惟
  其同在難者款密親狎而無閒其心豈不甚淺狹而
  可憐耶是宜隨會之所不忍爲也或曰趙盾實執晉
  柄背先蔑而立靈公則盾之所讎者惟蔑爾至隨會
  雖以累而俱出本非盾所怒也會明絕蔑於秦乃所
  以陰結盾於晉僥倖歸國不顧賣友以市恩非險薄
  之尤者乎吾應之曰此後世之心而非隨會之心也
  以後世之利心而量君子之公心則其舉其措其語
  其默無不可名以利豈獨先蔑一事哉會果出於利
  心則其險譎僅足以欺一夫耳不動聲色而羣盜自
  奔是亦可以利心感之耶光輔五君而名聞諸侯是
  亦可以利心圖之耶固不可以後世之利心量君子
  之公心也雖然會之公心吾猶有憾焉會不以同患
  而親蔑可也至於絕迹不見則矯枉過直矣吾不知
  會在晉之時於朝廷於官府於衢路果能避蔑而不
  見耶在晉則見之在秦則不見是不免以罪自嫌而
  非公之盡也以公自處則去國如在國有難如無難
  雖不加親亦不加疎企以秦晉二其心哉吾固疑會
  公心之未盡也吾固以公心責之而不以利心量之
  也

知识出处

東萊博議

《東萊博議》

本书详注东莱左氏博议二十五卷浙江巡抚採进本臣等谨按东莱左氏博议宋吕祖谦譔相传祖谦新娶于一月之内成是书今考自序称屛处东阳之武川居半岁里中稍稍披蓬雚从予游谈馀语隙波及课试之文乃取左氏书理乱得失之迹疏其说于下旬储月积浸就篇帙又考祖谦年谱其初娶韩元吉女乃绍兴二十七年在信州不在东阳后乾道三年五月持母丧居明招山学子有来讲习者四年已成左氏博议五年二月除母服五月乃继娶韩氏女弟则是书之成实在丧制之中安有新娶之事流俗所传误也书凡一百六十八篇通考载作二十卷与此本不同盖此本每题之下附载左氏传文中间徵引典故亦略爲注释故析爲二十五卷其注不知何人作观其标题版式盖麻沙所刊考宋史艺文志有祖谦门人张成招标注左氏博议继目一卷疑当时书肆以成招标注散入各篇也杨士奇称别有一本十五卷题曰精选黄虞稷称明正德中有二十卷刊本今皆未见坊间所鬻之本仅十二卷非惟篇目不完併字句亦多妄削世久不见全书此本有董其昌名字二印又有朱彞尊收藏印亦旧帙之可寳者矣乾隆五十年六月恭校上。

阅读

相关人物

胡鳳丹
责任者
廉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