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襄公朝王先且居胥臣伐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萊博議》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3291
颗粒名称: 晉襄公朝王先且居胥臣伐衞
其他题名: 文公元年
分类号: K225.04
页数: 2
页码: 十五-十七
摘要: 本段文字讨论了人们在思考利害、责任和善恶问题时的态度和观点。文章指出,人们常常因为外界的影响而犯错,但君子不会因此谴责他人;人们也常常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做善事,但君子也不会因此夸耀自己。文章举例说明了一些历史人物因为他人而犯错误或做善事的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最后,文章强调了人们在判断利害、责任和善恶时应该以自己的心之正为准绳,而非仅仅依赖外界的因素。
关键词: 人性 责任 利害

内容

因人而有過者君子不謂之過因人而有善者君子
  不謂之善周公之過因管叔而過也過在管叔而周
  公何與焉孔子之過因昭公而過也過在昭公而孔
  子何與焉過端發於人而不發於已是安得爲周孔
  累哉漢高帝因傾項籍而爲義帝服非眞悲也服帝
  所以挫羽也劉裕因傾桓元而謀復晉祚非眞忠也
  復晉所以滅元也時無項籍則高帝必不爲服義帝
  之喪時無桓元則劉裕必不倡復晉祚之師其爲善
  果出於已耶因人而過者猶鑑遇嫫母而醜本非鑑
  之醜也因人而善者猶木託喬岳而高本非木之高
  也是故因人而有過者雖百過不足尤因人而有善
  者雖百善不足喜爲善由已而由人乎哉晉襄公卽
  位而朝王於温人皆善其尊周也及攷其朝王之由
  蓋將討衞之不朝故身先朝周以責之其意曰周王
  也晉霸也衞小侯也晉獨朝周而衞不朝晉可乎故
  朝王之事名爲尊周而實則討衞也因討衞而後朝
  周非因朝周而後討衞也然則尊王之善豈襄公之
  本心哉特因衞而發耳向若衞侯之車先叩於晉關
  則吾知晉襄之施未必入於周境矣彼因人而有善
  者果足以爲善耶臣之於君猶子之於父也子必因
  責人而始敬父則父得子之敬寡矣臣必因責人而
  始朝君則君得臣之朝寡矣周之諸侯苟皆若晉襄
  之用心則是父無故終不得子之敬君無故終不得
  臣之朝也又况子之敬父自敬汝父耳於人何有臣
  之朝君自朝汝君耳亦於人何有挾敬父之孝而辱
  人者必反爲人所辱挾朝君之忠而陵人者必反爲
  人所陵使晉襄之事周春朝秋覲史不絕書亦昏定
  晨省之常耳猶不足以自高况甫陟周之庭遽傲然
  自足鳴鐘擊鼓淩責他人之無禮安得不納孔達之
  侮哉世有妄人常拜其父者他日執塗人而責之曰
  我常拜父汝何爲不拜我天下未有不笑其狂者晉
  襄之責衞非此類耶雖然無諸已而後非諸人大學
  之道也大學古之遺言也晉襄先朝王而後責衞似
  合於大學之旨庸可毀耶非也觀書要當忘言而得
  意大學之意在於無諸已而不在於非諸人也欲學
  者將非人之時常思無諸己之戒不欲學者持無諸
  己之論用爲非人之資也故先曰無諸已次曰非諸
  人其意主於攻己過而不主於攻人過明矣黠吏姦
  民將與人訟必痛自刻削不入文法鄕閭未有以脩
  飾許之者以其身之治而心之險也豈有士君子而
  嘗懷非人之心者耶吾恐說經者以文害辭浸入黠
  吏姦民之用心故力辨之以吿吾黨之士云

知识出处

東萊博議

《東萊博議》

本书详注东莱左氏博议二十五卷浙江巡抚採进本臣等谨按东莱左氏博议宋吕祖谦譔相传祖谦新娶于一月之内成是书今考自序称屛处东阳之武川居半岁里中稍稍披蓬雚从予游谈馀语隙波及课试之文乃取左氏书理乱得失之迹疏其说于下旬储月积浸就篇帙又考祖谦年谱其初娶韩元吉女乃绍兴二十七年在信州不在东阳后乾道三年五月持母丧居明招山学子有来讲习者四年已成左氏博议五年二月除母服五月乃继娶韩氏女弟则是书之成实在丧制之中安有新娶之事流俗所传误也书凡一百六十八篇通考载作二十卷与此本不同盖此本每题之下附载左氏传文中间徵引典故亦略爲注释故析爲二十五卷其注不知何人作观其标题版式盖麻沙所刊考宋史艺文志有祖谦门人张成招标注左氏博议继目一卷疑当时书肆以成招标注散入各篇也杨士奇称别有一本十五卷题曰精选黄虞稷称明正德中有二十卷刊本今皆未见坊间所鬻之本仅十二卷非惟篇目不完併字句亦多妄削世久不见全书此本有董其昌名字二印又有朱彞尊收藏印亦旧帙之可寳者矣乾隆五十年六月恭校上。

阅读

相关人物

胡鳳丹
责任者
廉彥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