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子伐吳為二隧十三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左氏传说二十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3155
颗粒名称: 越子伐吳為二隧十三年
分类号: K225.04
页数: 2
页码: 七至八
摘要: 吕祖謙論魯哀公十三年越子伐吳為二隧之故事。
关键词: 春秋 左传 历史

内容

越之謀吳自哀公元年勾踐棲於㑹稽自此便做謀
  吳工夫其次第機謀甚宻當時有大夫種范蠡深於
  知兵始者事吳皆如臣妾到得吳伐齊率其衆卑身
  以朝蓋欲以此驕吳之心使皆無後顧之患一意從
  事於中原到得十三年夫差空國盡出以争諸侯為
  黄池之㑹正是可乘之機越王於此方出兵伐吳蓋
  吳腹心臣既死又空國出在外所以守國者皆庸人
  此越所以沼吳之師其戰亦有本末當時所謂信臣
  精卒悉皆在外所與抗越師者不過太子友王孫彌
  庸之徒皆孱弱不足勝之人然初間與越戰彌庸尚
  且獲疇無餘王子地獲謳陽如何能以孱弱之兵勝
  越養鋒蓄鋭之師蓋此正是兵法示之以不能先與
  他一敗所以驕吳人到得越全師至果然大敗吳師
  入吳他當時分兵為兩道所謂越子全師是一道疇
  無餘謳陽所將皆寡弱之師委之於敵此有兩意一
  是驕吳人之心一是吳人敗越孱弱之師其兵已困
  及全師至所以不能敵然越既入吳國何故不盡滅
  必先退而後復滅之蓋當時越入吳不過能勝孱弱
  不足勝之人精鋭之卒隨吳王在外者尚多若便滅
  吳吳王之歸雖無道若收合餘燼以戰却自未可必
  故越之退所以嘗試吳王若吳王經此大變側身修
  行吳如何便滅得惟其經大變而不以為事遂一舉
  而滅之此是大夫種范蠡之深謀

知识出处

左氏传说二十卷首一卷

《左氏传说二十卷首一卷》

二十卷。宋吕祖谦撰。吕氏一生研究《左传》,共着三书,一是《左氏类篇》(已佚),二是《左氏博议》,三即此书。吕氏为宋代着名散文家,其治《左传》亦重其文史,四库提要》为之辨云:“朱子所谓巧者,乃指其笔锋颖利,凡所指摘,皆刻露不留余地耳。非谓巧于驰辨,或至颠倒是非也。”吕氏论《左传》,要在明其如何申经之大义,与诸儒之治经传者无异。然吕氏之“巧”,则在其重视《左传》文字表达之技巧,此又与诸儒截然相别。吕氏不但重文,也重史。如卷二论毕万卜筮事云:“看《左氏》所载敬仲、毕万之言,盖左氏之世,适当战国之初,田魏始兴,故夸诬其祖,以神下民。当时民无有知者,故皆信之。左氏亦惑于流俗之见、不能于流俗之外着一只眼,故于敬仲、毕万之事亦从而书之。”又云:“以此知战国时已自有符命惑人了。虽左氏好说符怪,然战国之时,已自相传,如此便到得陈涉以符命惑乱一世,遂盛于王莽。”即是从历史之角度论《左氏》之失,远胜于诸儒之空谈。此书文体类似宋代散文家之史论,随事立论,随文解义。或一事一议,或总若干事而一论,均有感而发。现存清《通志堂经解》本、《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阅读

相关人物

吕祖謙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