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左氏传说二十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3087
颗粒名称: 昭公
分类号: K225.04
页数: 5
页码: 一至九
摘要: 吕祖謙撰左氏傳說卷第十二,評論春秋魯昭公時期的歷史。
关键词: 春秋 左传 历史

内容

治兵于邾南甲車四千乗十三年
  平丘之㑹叔向曰寡君有甲車四千乗在其
  何敵之有同上
  晉自平公以後所謂霸業僅存而已到得昭公時諸
  侯皆有二心在晉無䇿不過掃境内之衆以治兵於
  邾南欲以服呉甲車至於四千乗夫晉霸業之最盛
  者莫過於文公文公之戰最大者莫過於城濮城濮
  之戰不過七百乗當時能服強楚遂霸諸侯至於後
  来相繼或盛或衰亦未嘗有四千乗全出時節鞌之
  戰雖郤克再三請益兵不過至於八百乗及楚靈王
  欲執韓宣子與叔向而薳啓彊諫之亦不過曰晉常
  轂九百是晉當時出兵大率不過千餘乗何故當此
  削弱之時兵乃如是之多蓋當其盛時兵常在國雖
  有四五千乗所出不過千餘乗故力常有餘而能坐
  制諸侯到此霸業既衰求以自振於是焚林涸澤掃
  國内之衆而出欲以威靈氣焰驚讋諸國初不慮其
  後之不繼也然而主此謀者叔向也叔向晉之賢大
  夫豈不知前出兵規模如此叔向之心見國勢衰弱
  如此亦欲庶幾一時之強而已自古論王霸皆曰王
  以德霸以力德與力是王霸所由分處然而霸亦嘗
  假德而行亦未嘗專恃力而能霸者如晉文公之霸
  所謂出定襄王入務利民伐原以示之信大蒐以示
  之禮皆是依傍德而行惟文公以德輔力故能一戰
  而霸到得平公以後全無德全恃力不知霸雖是力
  亦必假徳方能立以此知維持天下者其可斯須去
  德邪昭公不合全倚靠着力此所以雖有四千乘而
  不能以一振也以此見兵初不在衆晉當時所以盡
  出兵革乃叔向之謀叔向晉之望也豈不知文公舊
  規模豈不知掃境出来後無以繼所以如此蓋出不
  得已當時晉君侈六卿強公室又卑紀綱文章皆不
  振雖叔向亦不能救勉強圖須臾之安所以為此舉
  看此事皆非叔向之本心觀平邱之㑹别無人奮臂
  攘袂主盟其事其謀大抵多出於叔向強如此主張
  先曰諸侯不可以不示威到得晉將尋盟齊人不可
  叔向又奉命告於齊齊遷延不從叔向又舉先王朝
  聘㑹盟之禮數十語責之之後方得齊人懼而聽命
  叔向見得諸侯解弛一㑹之閒凡兩治兵到得於治
  邾莒之愬又是叔向責魯時惠伯對曰君信蠻夷之
  愬以絶兄弟之國叔向又奮然言之曰寡君有甲車
  四千乗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考此一㑹本末
  見得晉衰弱皆無人維持全是叔向強主張振厲奮
  發如此然叔向豈得已哉亦圖於衰弱之中少振起
  之故不得已如此自形迹上看叔向但見得他發揚
  蹈厲見事風生風采凛然可畏然未嘗知叔向勉強
  恨愧不得已之氣象皆在言意之外此段事只看他
  震動諸侯非真知叔向者讀書須見得叔向外為壯
  語其内心如何
  叔弓圍費十三年
  南蒯將叛十四年
  魯昭公當時不能堪季氏之強暴陵弱公室不勝一
  朝之忿舉兵伐季氏至於失其國身死於外自當時
  觀之不過言魯失民數世一旦輕舉妄動以喪社稷
  固昭公之可罪然當時便俛首聽命於強族亦豈是
  承周公伯禽付托之意但季氏雖強然考當時事勢
  亦自有可乗之機昭公智不足以知此費季氏腹心
  之地季氏不能自固根本南蒯以費叛腹心内潰季
  氏討之三四年不服閒隙孰過於此昭公若乗此機
  㑹正一國之紀綱收公室之權當時又有子家覊清
  忠逺識與之圖回舉兵以伐之季氏必敗大抵投機
  之㑹固有閒不容髮者今也季氏討費數年之久亦
  一大機㑹也而昭公不能知當可為之時不為及季
  氏既服費大强之後始謀討季氏亦已晚矣此其所
  以反為季氏所陵而身死于外也
  楚令尹子旗有德於王不知度九月楚子殺
  鬬成然十四年
  楚令尹子旗有德於王而求無厭故楚子殺子旗當
  時平王所以立子旗實與其謀到得平王即位之後
  以子旗為令尹尊寵在羣臣之上報之亦云足矣然
  子旗之心責報無已所以至殺其身大凡有德於人
  人已報方且誅求無厭卒至以德為怨觀富辰之言
  曰報者倦矣施者未厭此兩言天下之至言也當時
  有德於人人報我之心已倦然施徳之人尚無厭卒
  至以恩易怨至於不得其終所以後漢崔子玉座右
  銘之語有曰施人謹勿念受施謹勿忘亦是富辰始
  終兩語然於此又當求其病根何故施恩之人常誅
  求無已受恩之人常厭倦此須思病根所在正縁不
  知反已只去人上看了有德之人但只以當時我曽
  有德於人只去誅求不知權衡輕重都不思量我當
  初有多少德在他處他如何報我了報者但說我已
  報他了又如此誅求不已兩者都不去反已只去自
  私心上看了然則報者自當無倦施者自當知足故
  以德易怨嘗出於不知此
  楚費無極害朝呉之在蔡十五年
  楚靈王之後平王立楚國稍整頓規模方略奠枕再
  傳至昭王終有呉入郢之禍幾亡楚國其病源皆起
  於費無極之亂楚國其病根則又在於譖朝呉上當
  時朝呉有功於楚與平王是同體人費無極欲害其
  寵用間諜使蔡逐朝呉夫朝呉有佐命之功未有顯
  惡王怒曰余唯信呉故寘諸蔡且微呉吾不及此女
  何故去之王之怒當矣使平王於此時便能正無極
  之罪必無後害惟平王却被他䜛佞辨給巧言移奪
  了反以無極為忠無極以此一事試得平王之意自
  此全無忌憚其後遂至譖逐太子建殺伍奢及昭王
  立又譖殺左右賢人不已終至於神怒民怨此其所
  以幾危楚之社稷只縁當時被他移換了大抵姦臣
  欲肆其謀第一次必先以一事試其君君若不受其
  欺即正其罪彼亦有所懼憚便自俯首帖耳不敢繼
  来若被他試過能移奪了便無忌憚矣無極之請一
  則是欲害朝呉之寵一則欲試平王之昬與明使平
  王不改初心之怒必無他日之禍以此䜛口移人最
  難自覺佞人須是屏絶之不使一時在左右纔近他
  雖自能執持終必為他移奪而不自知此孔子所以
  有言曰逺佞人此古今之所深戒
  晉荀呉帥師伐鮮虞十五年
  晉荀呉帥師滅陸渾之戎十七年
  晉荀呉使師偽糴者負甲襲鼓滅之二十二年
  晉荀呉帥師伐鮮虞圍鼓始者鼓人或請以城叛荀
  呉不許曰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惡也人以城来吾獨
  何好圍鼓三月或請降荀呉見其民曰猶有食色姑
  修而城當時軍吏以獲城而弗取勤民頓兵為諫穆
  子曰獲一邑而教民怠將焉用邑及鼓人告食竭力
  盡而後取之若獨以此論之雖三代之用師亦不過
  此然考其本末乃知伐鼓之役蓋是荀呉姑假此以
  立信義之名始者做得太過後来所以不能繼當其
  鼓人以城叛固未可受到得圍之三月之久至於他
  自請降則受之可也然必待他食竭力盡而後取之
  以此見得他分明是欲以此一事成信義之名惟其
  如此做得過當此其後之所以不繼也到得數年之
  後欲伐陸渾之戎亦是荀呉為主帥到得先張
  虚聲要祭雒與三塗使陸渾弗為備乃用牲于雒為
  祭之状掩其不備襲而滅之同一荀呉何故數年前
  滅鼓守信義如此其賢而伐陸渾之時詐謀如此其
  甚只是一箇荀呉而信與詐前後相反如此蓋當時
  圍鼓鼓外援既絶已在荀呉掌握中雖少緩之數月
  彼自不能逃故於此時示信義以假其名也若陸渾
  則貳於晉又有强楚以為之助雖欲示信義以假其
  名亦不得所以不得不用詐謀以勝之也以此知荀
  呉於無利害處常是信義於有害處常用詐謀惟其
  信義不出於誠所以不能服人考後来之事則可見
  觀十數年後鼓人又叛晉附鮮虞當時取鼓三次方
  受其信義如此論来人當心恱誠服何故不十數年
  而叛以信義不出於誠蓋天下之不可掩者誠也方
  荀呉伐鼓時鼓人已在掌握中呉故於此無利害處
  示信義此心之發鼓人已窺見其機矣所以召其後
  之不服遂致再叛而歸于戎狄使呉當時果能三擒
  三縱皆出於誠則鼓人雖數十世亦不叛可也以此
  知矯情飾詐不如誠之可以服人明矣到得第二次
  伐鼓使偽糴者負甲襲而取之前此信義都不見了
  何故蓋前此許多信義到此亦自知使不得了故不
  免用詐以此知矯情飾詐之人旣如此不可久他後
  来亦不自信他當時閑暇示信義鼓人旣窺見之及
  後来使不得不自咎此心不純方且謂誠不足以動
  人信義不可以服衆居春秋之世不如詐謀竒計之
  可以立國遂一向立詐故伐鼓所以如此譬如世之
  人誠心素不足以服人假一日之誠信求以服人而
  人不我服遂斷然謂不如詐此天下必無之理且以
  唐德宗觀之平昔猜忌無所不至特閒有一兩件假
  誠信而行及奉天之禍方且自以為推誠之過德宗
  平生是猜疑忌刻之人猜疑忌刻已信於人偶然一
  兩事人不信他不能自咎終身之猜疑忌刻反責片
  時之誠乃為信義用不得一日之誠豈足以勝其千
  日之猜忌學者須思一杯之水不能救車薪之火之
  意反言我已為信義事人猶不信我今里巷人多言
  好事做不得正為此爾須能自此充養不可暫時善
  善而不孚於人縁此遂止為善之心此與荀呉所謂
  示信義之意同矣

知识出处

左氏传说二十卷首一卷

《左氏传说二十卷首一卷》

二十卷。宋吕祖谦撰。吕氏一生研究《左传》,共着三书,一是《左氏类篇》(已佚),二是《左氏博议》,三即此书。吕氏为宋代着名散文家,其治《左传》亦重其文史,四库提要》为之辨云:“朱子所谓巧者,乃指其笔锋颖利,凡所指摘,皆刻露不留余地耳。非谓巧于驰辨,或至颠倒是非也。”吕氏论《左传》,要在明其如何申经之大义,与诸儒之治经传者无异。然吕氏之“巧”,则在其重视《左传》文字表达之技巧,此又与诸儒截然相别。吕氏不但重文,也重史。如卷二论毕万卜筮事云:“看《左氏》所载敬仲、毕万之言,盖左氏之世,适当战国之初,田魏始兴,故夸诬其祖,以神下民。当时民无有知者,故皆信之。左氏亦惑于流俗之见、不能于流俗之外着一只眼,故于敬仲、毕万之事亦从而书之。”又云:“以此知战国时已自有符命惑人了。虽左氏好说符怪,然战国之时,已自相传,如此便到得陈涉以符命惑乱一世,遂盛于王莽。”即是从历史之角度论《左氏》之失,远胜于诸儒之空谈。此书文体类似宋代散文家之史论,随事立论,随文解义。或一事一议,或总若干事而一论,均有感而发。现存清《通志堂经解》本、《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阅读

相关人物

吕祖謙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