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左氏传说二十卷首一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3004
颗粒名称: 文公
分类号: K225.04
页数: 5
页码: 一至十
摘要: 吕祖謙撰左氏傳說卷第五,評論春秋魯文公時期的歷史。
关键词: 春秋 左传 历史

内容

夷之蒐士縠將中軍八年
  先克言狐趙之勲不可廢同上
  齊桓公後繼之以孝公霸業墜晉文公後繼之以襄
  公霸業不墜論來善繼前人之業莫善於襄公莫不
  善於孝公考二國所以興亡齊之霸業雖衰於孝公
  齊之亡形不成於孝公晉之霸業雖繼於襄公晉之
  亡形却成於襄公所當精察孝公不過委靡無志失
  霸業而已襄公當時自殽之戰名為繼前人之業諸
  侯又服從何故亡形成於此蓋襄公之權移於臣下
  所以後來六卿分晉自襄公造出來且如自殽之戰
  論之方其在喪服之中從先軫至既戰勝舍三帥以
  從文夫人之請先軫怒不顧而唾已失君臣之義後
  來襄公依舊敬先軫先軫之志不衰若把來做好事
  論襄公能用直言能待故老不知失君臣之義正在
  此到得夷之蒐時要立中軍帥其中又無所主大抵
  晉之中軍帥秉國政如後世兼將相者最是國之重
  任君之大事初襄公欲使士縠將中軍謀既定先克
  説狐趙之勲不可廢也公從之又使狐射姑將中軍
  趙盾佐之此是謀不定到陽處父至自温又改蒐于
  董又改趙盾將中軍狐射姑佐之謀中軍帥襄公全
  無所主頃刻閒三次改易人君大權何有自此趙盾
  有弑靈公之難中行偃有弑厲公之難自此馴致六
  卿分晉晉遂亡論來當時虗心任賢固可以成霸業
  然全無所主不知君道權安得不下移所以謂晉亡
  形成於襄公襄公但知虗心任人不看洪範三徳所
  謂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權皆在上初不知
  虗心與秉權兩者何嘗相妨只看晉文公可見當時
  以大者論之謀中軍帥問於趙衰衰對曰郤縠可乃
  使將中軍當時何嘗不虗心但不曾如此紛紛不定
  其中自有所主大抵人君用人固當虛心又當中有
  所主為君之道禍福相半遂至於亡
  西乞術來聘十二年
  西乞術聘魯襄仲辭玉西乞術一時應對之閒文辭
  可觀襄仲遂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國無陋矣厚賄
  之何襄仲一聞其言便信其為君子且知其國無陋
  何故蓋春秋去三代尚近人之氣質尚厚巧言令色
  者尚少至後世則氣質漸薄其言始不可信矣夫子
  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
  言而觀其行自春秋至孔子方百有餘年風俗推移
  其言便不可信如此況後世乎
  秦伐晉胥甲趙穿無功十二年
  秦伐晉晉與秦戰胥甲趙穿干紀犯令當軍門而呼
  帥遂無功而還晉治其罪殺胥甲恕趙穿自此以後
  趙穿順長其惡馴致弑君以此見權綱所在不可一
  日失晉所以不治趙穿當時不過謂穿是晉之壻不
  知其來有自惟當時不治趙穿之罪不知履霜堅冰
  之戒遂至穿後來去弑靈公然此事其端又出於晉
  文初晉文公遣顛頡魏犫去伐曹令無入僖負覊之
  宫魏犫顛頡至焚其宫文公止殺顛頡以徇于師以
  魏犫為才而免之所犯同而一誅一赦由文公倡之
  於先故襄公亦學之於後循習其弊至此以是知創
  業垂統之君苟有一毫不盡處其流弊皆足以為後
  世子孫累也
  君弱不可以怠十五年
  晉郤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君弱不可以怠戊申入
  蔡以城下之盟而還晉靈公之時人材如趙盾士㑹
  郤缺之徒皆立於朝人材非不衆多然靈公終至於
  身弑國危者何故蓋當靈公少時其惡未成郤缺趙
  盾士㑹之徒皆晉賢人都不能於是時正君心養君
  德自裏面做工夫一向只是謀人城攻人國却曰君
  弱不可以怠都去外面做了至於正君心裏面工夫
  都不曾做得一分及靈公長其惡已成熟雖先之以
  士會之諫繼之以趙盾之諫辭盡意竭終不能正救
  其惡賢如郤缺在當時人臣之最其謀亦不過張其
  甲兵侵伐以示威耳所以終不免有簒弑之禍
  羣蠻百濮叛楚十六年
  楚人謀徙阪髙同上
  羣蠻百濮叛楚楚人謀徙阪髙使當時不有蒍賈之
  謀楚便退避消縮之氣則羣蠻百濮並起乘之楚自
  此𤓰分亦未可知賴有蒍賈之謀振作其氣出師侵
  庸而羣蠻諸小國氷消瓦解使楚之社稷既危而復
  安將亡而復存則賈之謀國可謂精審然以其終始
  考之其終乃與伯棼共譖鬬般殺之伯棼為令尹已
  為司馬席未及煖而死於伯棼之手何故不知伯棼
  狼子野心蓋為利禄蔽了況賈初閒謀國利害不入
  其心心平氣定不為事所昬故其謀精其後則以貪
  位慕禄之心生雖伯棼是狼子野心之人亦與之共
  事而不覺卒斃其手所謂驅而納之罟擭陷穽而莫
  之避司馬遷曰利令智昬是也學者於此不可不戒
  宋饑公子鮑竭粟而貸十六年
  春秋之世上失其政亂臣賊子多以小惠取其民如
  公子鮑以粟救饑取宋公子商人以賑施取齊陳氏
  亦以賑施取齊當時亂臣賊子取人國者無不以小
  惠取其民其閒雖不是亂臣賊子公卿能保其世家
  亦多因小惠如宋之樂氏鄭之罕氏皆賑貸乏絶之
  故所以如此者亦有由矣大抵先王盛時荒政十有
  二有司之所掌至於札瘥荒歉有司聞于上以舉行
  荒政亂臣賊子無縁得入其間惟春秋時荒政不舉
  所以到札瘥患難之時小民剪焉傾覆無所告訴亂
  臣賊子便乘此以賑施收民心取其國若究本原論
  之大抵為人君者不逃其責君職不盡荒政不舉不
  當專責亂臣賊子侵上之權何故上失其道亂臣賊
  子何世無之雖然就亂臣賊子之中論之其間勢有
  厚薄而其失又有淺深且如陳氏以私施取齊公子
  商人亦以私施取齊然陳氏就他私施中積累多時
  自齊景公至於田恒所施已多時所以至於戰國尚
  能因此以取人之國若公子商人始者取齊固與陳
  氏無異然公子商人既得國之後又滅人之國奪人
  之妻肆行無道向來姑息小惠都消散了所以商人
  為人所殺舍爵而行畧無人恤也何故區區之私惠
  本不足恃既得其國又以無道行之如何㑹持乆如
  以理而大之大抵或以惠恩或以勢力牢籠把持天
  下纔力衰便無餘裕自然絶滅
  晉侯不見鄭伯十七年
  鄭子家以書與趙宣子同上
  晉靈公時不見鄭伯以為貳於楚當時鄭子家執訊
  而與之書具述朝會之疏數所謂將悉敝賦以待于
  鯈唯執事命之子家辭如此之峻晉遂使鞏朔行成
  於鄭又使趙穿公壻池貴寵之人為質方得鄭平此
  一段若以事迹論之晉始者不見鄭伯如此之倨後
  來見子家辭峻又却從而行成又使貴寵人為質其
  禮又如此之恭前倨後恭全不度德量力然就事上
  看是時趙宣子為政德雖不足其閲天下之事亦熟
  何故猖狂不審見輕小國徐思此事有由當時靈公
  不君自此後晉中衰外以霸主虚名加諸侯始者强
  張霸主之威以虛名加鄭卻得鄭服後來動不得鄭
  鄭却以實事抗晉之虛名都被他勝了此一段事正
  如渉佗成何一般當時趙簡子為政亦要張霸主虚
  威加衛侯到得衛侯忿怒始者執渉佗以求成於衛
  衛人不許又殺渉佗以謝衛亦未能得衛服然就趙
  宣子趙簡子二人論之亦是不同宣子自度不能服
  鄭便與他平所以遮蓋得疎脱簡子不能便平他所
  以直至後來無措至於殺渉佗若以理論之晉中衰
  虛𫝑不足以加人若以權謀論之簡子不如宣子以
  此知晉國雖縁霸業之盛衰亦縁當時秉權之臣有
  能否又就子家身上論之子家能不屈晉國之虛威
  以峻辭拒晉亦可謂能自立有子産之風然後來公
  子宋欲弑君不免受惡名何故子家外面拒晉能自
  立如此内而首䑕依違從公子宋不能自立蓋天下
  事切近處最難子家以峻辭拒晉晉雖强尚封疆不
  相接雖拒晉苟有兵戈之禍時事尚逺惟子家見得
  事𫝑逺所以敢明目張膽峻辭厲色以拒晉若夫公
  子宋與子家並立於朝其凶威姦謀甚切近便到身
  上所以子家到這裏畏縮不免從他弑君學者須知
  利害切近處能自立方可若利害不切近雖能自立
  未足為喜然子家為公子宋脅持亦自有由所謂利
  害逺近則是大綱論他若公子宋所以敢脅持他時
  就左氏看亦有形見處所謂子宋與子家謀先子家
  始欲不從公子宋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只看這
  幾句便見得子家依違怯懦所以致公子宋敢為弑
  君之謀何故伐國不問仁人始者公子宋敢與他論
  則子家可知此不足論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
  君乎子家雖有不忍之意他語脉已自慢無力了弑
  君何等事却以此語對之雖有隱然不忍之意未有
  凛然可畏之氣到後面又依違所以到公子宋反要
  譖他既懼不免從他弑君其間煞經時節使子家能
  以剛直自立聞公子宋謀便告君以正其罪何縁會
  有弑君之罪以受此惡名惟其不忍所以如此非惟
  不忍弑君亦不忍告公子宋於君惟依違無斷所以
  有此事此是他病之根由
  敬嬴私事襄仲十八年
  仲殺惡及視同上
  文公敬嬴私事襄仲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以襄仲
  殺嫡立庶論之罪固不可逃然論其根本源流却不
  在此閔之二年成風聞成季有為公室輔之繇乃事
  之而屬僖公焉故成季立之敬嬴惟見成風留下様
  子在遂亦案本而行傚成風私事襄仲而立宣公終
  有簒逆之惡大抵天下事雖當盛時不可做一件徼
  倖事徼倖而得者其害雖不見於當時終必為子孫
  之害如僖公之儉以足用寛以愛民三十年間魯國
  之人賴之季友為此初無大過失然後世做之其害
  始有不可勝言者徼倖之事不可做以此知家法不
  可不正

知识出处

左氏传说二十卷首一卷

《左氏传说二十卷首一卷》

二十卷。宋吕祖谦撰。吕氏一生研究《左传》,共着三书,一是《左氏类篇》(已佚),二是《左氏博议》,三即此书。吕氏为宋代着名散文家,其治《左传》亦重其文史,四库提要》为之辨云:“朱子所谓巧者,乃指其笔锋颖利,凡所指摘,皆刻露不留余地耳。非谓巧于驰辨,或至颠倒是非也。”吕氏论《左传》,要在明其如何申经之大义,与诸儒之治经传者无异。然吕氏之“巧”,则在其重视《左传》文字表达之技巧,此又与诸儒截然相别。吕氏不但重文,也重史。如卷二论毕万卜筮事云:“看《左氏》所载敬仲、毕万之言,盖左氏之世,适当战国之初,田魏始兴,故夸诬其祖,以神下民。当时民无有知者,故皆信之。左氏亦惑于流俗之见、不能于流俗之外着一只眼,故于敬仲、毕万之事亦从而书之。”又云:“以此知战国时已自有符命惑人了。虽左氏好说符怪,然战国之时,已自相传,如此便到得陈涉以符命惑乱一世,遂盛于王莽。”即是从历史之角度论《左氏》之失,远胜于诸儒之空谈。此书文体类似宋代散文家之史论,随事立论,随文解义。或一事一议,或总若干事而一论,均有感而发。现存清《通志堂经解》本、《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阅读

相关人物

吕祖謙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