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之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诗集传名物钞八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1975
颗粒名称: 王一之六
其他题名: 變四
分类号: I207.222
页数: 6
页码: 一至十一
摘要: 許謙對朱熹所撰《詩集傳》內有關《詩經·國風·王》之說解。
关键词: 诗经 考订

内容

傳○防漢地理志洛邑與宗周通封畿東西長南
  北短相覆千里瓉案西周方八百里為方百里
  者六十四東周方六百里為方百里者三十六
  二都方百里者百方千里也○華胡化反太華
  即華山在京兆華隂縣南外方即嵩髙在潁川
  嵩髙縣前編外方非嵩髙今河南府伊陽縣伊
  闕鎭之西陸渾山據唐志一名方山蓋古為外
  方春秋時秦晉遷陸渾之戎居此因名陸渾雲
  其山固嵩髙之聯然謂為嵩髙則非爾○疏
  左氏傳襄王賜晉文公陽樊溫原櫕茅之田晉
  於是始啓南陽杜預雲在晉山南河北故曰南
  陽是未賜晉時為周畿內故知北得河陽百故
  應劭注漢河內郡修武縣雲有南陽縣是晉所
  啓南陽今修武省為鎮屬懷州河陽亦漢河內
  郡之縣今為孟州縣所謂漸冀州之南也○營
  洛在成王七年周禮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
  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
  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防也陰
  陽之所和也乃建王國焉正作洛之事也深尺
  鴆反又屍鴆反景與影同○前編幽王立襃人
  有罪請入女子于王以贖罪是為襃姒幽王三
  年王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五年廢申後
  及太子宜臼以襃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宜臼奔
  申十一年申侯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殺幽王
  驪山下虜襃姒晉文侯鄭武公衞武公秦襄公
  皆以兵來救晉鄭即申立冝臼是為平王繒慈
  陵反國在沂州○戲許冝反驪山下地名○鄭
  譜成王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既成謂之王
  城今河南是也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今
  洛陽是也東萊先生曰成周乃東都總名河南
  成周之王城也洛陽成周之下都也平王東遷
  之後所謂西周者豐鎬也東周者東都也威烈
  王之後所謂西周者河南也東周者洛陽也地
  理攷異王城本郟鄏在河南縣北九裡自平王
  以下十二王皆都此城至敬王乃遷成周在洛
  陽縣東北二十六裡赧王又居王城郟古洽反
  鄏而蜀反○防風雅之作本自有體言作詩不
  為雅而為風非謂采得其詩乃貶為風也張逸
  問鄭曰平王微弱詩不復雅厲王流彘幽王滅
  戲在雅何荅意謂幽厲以酷虐之政被于諸侯
  故為雅平桓政敎不及畿外故為風○李氏黍
  離以下皆平王之詩安得謂詩亡然後春秋作
  乎孟子蓋謂雅頌之詩亡也
  孟子所謂詩亡東遷之後王者跡熄雅頌之
  作亡也先王之德西都頌之至矣可無作也
  政令不能行於天下故雅亦無所為而作西
  都數百年非無風也古之録詩所以示勸戒
  有雅以道天下之故則無事于采風雅既亡
  則取民間之詩以紀政俗王風十篇黍離為
  大夫行役余皆民間之詩也蓋雅必出於朝
  廷風則在下之歌詠古則必有其制或上可
  兼下下不可僣上也是以東征之事大於玁
  狁之役而東山勞歸之詩不在采薇出車之
  列雖出於變亦不與六月采芑同什也于此
  可見風雅之體不可易置矣
  黍離王一大夫行役閔周
  經
  始視之謂黍之離離複視之乃稷之苖爾蓋
  心迷意亂目視不精而致誤也所以行往而
  遲遲者以心之搖搖而不定也又見惟欲徘
  徊于此而無意於行也至於稷之穗易辨矣
  而亦莫辨則憂之甚又至於成實則尤易辨
  而亦莫辨則憂愈極故心如醉如噎之辭亦
  愈重也此則賦體也
  傳○一章傍歩光反徨胡光反
  愚謂黍似粱而非粱稷今之穄也二物稍相
  類但黍黃而稷黒黍小而稷大今中原皆有
  之朱子解二物似差互今以傳文兩易之曰
  黍穀名似稷而小穗黃色稷亦穀名一名穄
  苗似蘆髙丈餘穗黒色實圓重雲或曰粟也
  四字如此恐得其實蓋古之粱即今之粟古
  之粟即今之谷粟穀實之總名說文稷五穀
  之長謂獨長於眾穀也本草稷今穄也與黍
  同類穄音祭
  三章防噎者咽喉蔽塞之名詩緝食窒也如噎
  謂氣逆而如噎也
  君子于役王二大夫妻思其君子 異
  經○一章箋羊牛從下牧地而來
  賦而興也上三句謂君子之役無期可歸次
  三句則以家中目前之所暏者以起興雞則
  必棲於塒與桀猶人必當止於家今乃不得
  止息日夕則羊牛必來猶人出有期必當歸
  今乃無期可歸則思君子之心容可已乎
  傳○一章畜許六反○二章杙以即反○防庶幸
  也幾覬也庶幾者幸覬之意覬幾利反
  君子陽陽王三前篇婦人 異
  經○陶釋文音遙毛義與傳同○語録問君子陽
  陽詩不作滛亂說如何曰有個君子于役如何
  別將這個做一様說由房只是人出入處古人
  屋于房處前有壁後無壁所以通內所謂焉得
  諼草言樹之背蓋房之北也○箋君子祿仕在
  樂官招我欲使我俱在樂官也
  此詩或為淫亂之辭而朱子不然者豈以執
  翿為舞噐由敖為舞位非淫者之所宜有乎
  然則以大夫招其妻入于舞位亦或有微礙
  否竊意此誠賢者仕於伶官如簡兮比鄭箋
  或得其說也但招我之招不必作相招祿仕
  爾房毛謂房中之樂防天子房中之樂以周
  南諸侯以召南
  楊之水王四戍申之人
  經○防言甫許者以其俱為薑姓既重章以變文
  因借甫許以言申其實不戍甫許也六國時秦
  趙同為嬴姓史記漢書多謂秦為趙亦此類也
  ○詩緝楚小於薪蒲輕于楚不流束蒲則弱之
  極矣此詩也彼其之子指留國中不出戍之人而
  言猶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之意怨辭也水本
  可以載巨舟今悠揚緩流乃至不能流一束
  之薪以比王本號令天下今號令不行至不
  能保其母家況賦役不均而彼其之子乃安
  處於家不與我同出戍思而又思何日月我
  得歸哉平王既不能正王室又以畿內之民
  下戍於不共戴天之讎而且賦役不均故其
  民怨之而言如此
  傳○一章屯徒門反數色角反○三章防蒲柳有
  兩種皮正青者曰小楊皮紅者曰大楊其葉皆
  長廣于柳葉皆可以為箭毛雲蒲草○題下
  施式豉反
  中谷有蓷王五婦人見棄自述
  經
  禮義陵遲風俗澆薄百姓失其夫夫婦婦之
  道以貧而仳其妻始怨而終悔也蓋天方旱
  時蓷草生於穀中幽隂之地者遇暵而且幹
  矣於是夫豫防食之不足仳離其妻婦人乃
  嘅然而歎以遇夫之艱難困厄故也脩如脯
  亦幹之義也婦人歎之不足又歗以發其憂
  思以不幸而遇其夫之不善者故也久而天
  雨既降蓷之暵者今則濕矣是則禾黍復蘇
  可以有得食之望而女之既離者不能再合
  雖泣而嗟歎無及深恨覆水之不可複收也
  夫之與婦固當偕老貧富苦樂皆宜共之而
  不變今非有可出之罪于天之方旱亦未見
  其黎民靡有孑遺之勢而輕儇無義遽仳離
  之將豫置於死地冝其歎歗涕泣而怨之深
  也及其旱之既解而室家之道已絶則雖嗟
  何及哉於以見上之人教化無素致下民無
  道可以觀東周之風矣詳味其辭人在言外
  蓋當時君子之言非婦人之所自作也
  傳○一章鵻萑並音隹爾雅萑蓷蓋草本名萑又
  名蓷毛氏以鵻字代萑字故傳從之葉似萑爾
  雅注及詩防皆作葉似荏今傳中萑字誤蓋鵻
  即萑不可謂之似萑也爾雅防臭穢草茺蔚也
  又名益母荏者白蘇紫蘇類也茺昌嵩反蔚紆
  勿反○穀不熟饑菜不熟饉○二章語録淑善
  也三字合移在歎矣字下蹙子六反懟徒對反
  兔爰王六君子不樂其生
  經○罹音離吪五戈反
  傳○一章難奴旦反○庶幾見君子于役○二三
  章爾雅繴謂之罿罿罬也罬謂之罦罦覆車也
  注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一物五名
  輾轉相解繴音壁罬音輟覆方六反罥古縣反
  序○左氏傳桓公五年王奪鄭伯政桓王鄭莊公鄭伯
  不朝王以蔡衞陳人伐鄭鄭伯禦之王為中軍
  虢公林父將右周公黑肩將左鄭原繁髙渠彌
  以中軍奉公曼伯右拒祭仲足左拒戰于繻葛
  王卒大敗祝聃射王中肩拒俱甫反繻音須聃
  他甘反射音石中竹仲反
  葛藟王七民流離失所 異
  經
  葛藟本生於山谷丘陵在河之滸為非其所
  興已之失所也
  傳○一章逺見鄘蝃蝀○左氏傳昭三年鄭罕虎
  如晉叔向曰君若不有寡君雖朝夕辱於敝邑
  寡君猜焉又二十年齊公孫青聘於衞衞亂從
  諸死鳥賔將掫主人辭賔曰寡君之下臣君之
  牧圉也若不獲扞外役是不有寡君也注有相
  親有掫祖侯反○三章爾雅夷上灑下曰湑防
  夷上平上灑下陗下愚謂灑猶洗也岸上面平
  夷而其下為水洗蕩齧入若唇也灑蘇典反
  采葛王八淫奔 異
  傳○二章爾雅蕭萩防萩一名蕭今人所謂萩蒿
  是也或雲牛尾蒿似白蒿白葉莖麤科生多者
  數十莖可作燭有香氣故祭祀以脂爇之爲香
  許慎以為艾蒿非也今傳作荻也誤字萩雌由
  反○焫如劣反○三章艾爾雅一名冰台注今
  艾蒿也○灸紀有反
  大車王九淫奔者畏大夫 異傳○一章毳衣
  以宗彞為首次藻次粉米凡三繢
  於衣黼黻凡二繡于裳宗有虎蜼毛蟲也故
  曰毳詩緝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大夫四命
  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八命加一等即上公九命
  其未出封則與侯伯同服公與侯伯同服則卿
  與子男同服此詩所謂周大夫者上大夫卿也
  蜼位柚壘三音
  丘中有麻王十淫婦 異
  經○玖見衞木瓜
  愚恐嗟非其人之字特歎語爾以三章之子可
  見子國則所私之人上下兩章皆異其文也
  王詩譜
  王詩十篇惟黍離揚之水灼知平王之詩餘
  皆不知何王之世鄭從序說分為平桓莊三
  王未詳是否

知识出处

诗集传名物钞八卷

《诗集传名物钞八卷》

许谦师从宋人王柏,但在经学思想上,却与其师不尽相同。此编为许氏说解《诗经》、并补充朱熹《诗集传》之作,其中所考名物音训,颇有根据,作者搜罗前儒旧说非常齐备,说解平和醇正,对《诗经》古义多所发明,足以补《集传》之缺遗。但王柏曾作“二南相配图”,并移《甘棠》“何彼□矣”入《王风》之中,又删除《野有死麇》,使《召南》亦仅剩十一篇,以于《周南》之篇数吻合,王氏此举全凭己意为之,并无确凿的证据,这种窜乱经文的作法,一直受到后人的驳难。而许谦却独守师说,亦将其尽列之卷中,犹未免门户之见。至于曾被王柏删除的国风三十二篇,许谦却疑而未敢据信。卷末依据郑康成作《诗谱》方法,亦作谱作诗时世,其说则改从《集传》,以表明渊源授受。各尊所闻。纵观全书,虽以王柏说为主,但实际上仍然大量采用了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孔颖达《毛诗正义》之说,说明作者并不仅株守一家之言。清人皮锡瑞《经学历史》曾说:“若元人则株守宋儒之书,而于注疏所得甚浅。”据此而言,此书于元儒之中堪称上乘之作。书成后,于至正间始行于世。传本有明代秦氏雁里草堂钞本,《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及日本《昌平丛书》本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許謙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