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读书丛说六卷》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1352
颗粒名称: 堯典
分类号: K221.04
页数: 8
页码: 一至十五
摘要: 元許謙讀《尚書》,對“堯典”一篇做註疏。
关键词: 儒家 史料

内容

典從冊在丌上皆象形字以丌尊閣冊為典為兩體
  㑹意以可常法而訓為常是就音假借此字今備
  六書三體
  欽明文思分而言之欽體而明用誠敬主於中而精
  明發於外也思體而文用智意動於内而文章著
  於外也合而言之欽明為體而文思為用主於中
  者誠敬則思之發也周盡存諸内者精明則文章
  著於外者煥然矣光被四表格於上下皆文思之
  昭著充塞而放勲之極至也
  光被四表横說明文格於上下堅說欽思
  九族古注髙祖𤣥孫之親蔡傳謂舉近以該逺五服
  異姓之親亦在其中疏云又異義九族者父族四
  母族三妻族二鄭𤣥云異姓之服不過緦麻非外
  族也朱子謂九族且從古注
  九族之說不一
  白虎通父族四謂父之姓父女昆弟適人有子身
  女昆弟適人有子身女子適人有子者也母族三
  母之父母母之昆弟母昆弟子也妻族二妻之父
  妻之母也
  朱子語録父族四謂本族姑之夫姊妹之夫女子之
  夫也此與白虎通異妻族二亦與白虎通同按白虎通言母之父
  母昆弟及昆弟子止是本姓一族不可謂三族也
  若語録之云則母有母之族而父反無之二家皆言
  妻之母族是又厚於妻而薄於父也今但自髙祖
  至𤣥孫而一以服斷之則上下旁殺之餘外姓凡
  有服之親皆該在其中親踈畢舉輕重皆當而無
  前說之失
  楚語少皥之衰也九黎亂德顓頊受之命南正重司
  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堯復育重黎之
  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叙
  天地而别其分主韋昭注曰即羲氏和氏史記序傳火正
  作北正為是而楚世家又叙重黎如一人者非此兩氏子孫之世官也則
  羲和為二伯與仲叔共六人無疑金先生謂書大
  傳舜巡四岳祀泰山霍山皆奏羲伯之樂華山弦
  山奏和伯之樂方與時皆與二氏所掌者合二伯
  當有其人也
  三方皆寅敬於日而北方不言於文勢亦少一句非
  缺文也蓋歲與方與晝夜各以類從故春之中於
  東方朝時賓日秋則西方昏時餞之夏則南方永
  時致之冬則北方宜於夜半非禮日之時而地去
  日逺非所經地故北方無祭日之文
  仲叔專候天以驗厯以日景驗一也以中星驗二也
  既仰觀而又俯察於人事三也析因夷隩皆人性
  不謀而同者又慮人為或相習而成則又逺取諸
  物四也蓋鳥獸無智而囿於氣其動出於自然故
  也驗之詳如此所以正厯正厯則專為使民趨作
  訛成易之時體天雖聖人之事亦凡以為民也
  易改易也仲冬建子之月新舊承續之交是除舊易
  新之時疏謂人三時在野冬入隩室物則三時生
  長冬入囷倉是人與物皆改易也謹約蓋藏循行
  積聚曰為改嵗入此室處故在察其政以順天常
  四方之職皆互文而見宅西則嵎夷為東可知朔言
  方則三方可知北曰幽都則南明都可知言南交
  則朔方為北可知舉春日中則宵中可知秋宵中
  則日中可知日永短則宵永短可知春中星全舉
  七宿言鳥則夏秋冬之為龍虎𤣥武可知夏獨舉
  大火一辰則春鶉火秋𤣥枵冬大梁可知秋冬獨
  言一宿則春星宿夏房宿可知至於分申殷正又
  是明互者虞廷史官皆大賢不惟紀事之精其文
  章之妙亦有不可勝旣者
  日月之行蔡傳與古注不同横渠先生曰天左旋處
  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此蔡傳之說所由起
  今重述其說以明蔡傳之意蔡傳天與日月行度分數皆本疏文但其
  言日月之行與疏異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本無度而
  有經星所麗不動者可攷以日行一晝夜之所
  至攷之於經星必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時然後
  周一匝故以天分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一而紀數此以天體東西而言也南北亦因分
  之其數如上東西以紀七政之常行南北以紀
  分至日月之行道蓋天體至圓虗而包於地外
  地則浮於氣中地面常居天之半天雖圓運而
  有南北二極為之樞天動而樞常居其所不動
  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常隱不見晉天文志以夏
  至之日景而以句股法計之自地上去天得八
  萬一千三百凡十四里三十歩五尺三寸六分
  此天徑之半倍之得十六萬二千七百八十八
  里六十一歩四尺七寸二分以周率乘之徑率
  約之得五十一萬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
  歩一尺八寸二分此周天之數也今以其數分
  之每度計一千四百單六里一百一十九歩四
  尺一寸六分一千四百六十一分分之七百五
  十二
  天一日繞地一周而過一度以地面校之是天
  一晝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如東方
  地面今日天明時見井一度明日天明時見井
  二度天只定有三百六十五度故地面數之見
  天過一度爾
  日行於天内亦一日繞地一周而不及天一度以地
  面校之是一晝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如東方地面今日天明時日在井一度若日與天齊行則明日天明時亦在井一度為趕不上天故
  只在井二度是不及天一度也日旣不及天一度而退行則盡三
  百六十五日零三時方再遇天前度謂如今年夏至在井一度
  只管退行至明年夏至方再到井一度所謂日一歲一周天也
  太隂舊法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天度有竒
  零難合今析一度為七十六分節四其十九也一晝夜不
  及天十三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八節十九分度之七盡
  將十三度以七十六析之則一日共得一千闕一
  十六分十三度析為九百八十八併元零二十八共得此數却
  以百刻分之
  一刻得十分一釐六毫以上月周天法一晝夜不及日
  十二度七十六分度之二十八盡將十二度以七
  十六析之一日共得九百四十分十二度析為九百一十二併元
  零二十八共得此數却以百刻分之一刻得九分四釐以上月與
  日㑹法以天度四分度之一析為十九
  月亦行於天内一日繞地未周而不及天十三度七
  十六分度之二十八是一晝夜行三百五十一度
  七十六分度之六十七如今日天明時月在井一度明日天
  明時却在井第
  十四度中未滿十四度旣一日不及天十三度二十八分則
  二十七日又三十二刻有餘而遇天前度如初一日卯時
  月在井一度至二十八日午時仍在井一度其法二十七日用十三度計
  之得三百五十一度又以二十八分計之得七百
  五十六分以七十六約之得九度零七十二分以
  九合三百五十一共三百六十度七十二分尚有
  四度零二十三分未徧以四度皆析為七十六得
  三百四合二十三共得三百二十七分而以刻法
  除之為三十二刻有餘是總為二十七日三十二
  刻有餘也是則月一周天之數也然推歩之法日
  以計嵗月以計月故論日則與天㑹而定一嵗之
  期論月則與日㑹而為一月之限所以月雖周天
  在所不論也今以前法求之則二十九日又五十
  三刻少强然後月與日㑹而謂之合朔而成一月
  也其法二十九日用十二度又以二十八分計之
  得八百一十二分以七十六約之得十度零五十
  二分以十合三百四十八共得三百五十八度五
  十二分尚有六度四十三分未徧以六度皆析為
  七十六得四百五十六合四十三共得四百九十
  九分而以刻法除之為五十三刻少强是總為二
  十九日五十三刻少强為日月之㑹也五十三刻
  計六時零三刻如前月子初一刻㑹於井一度此
  月午初四刻内㑹於井三十度未滿四刻
  七政疑
  唐堯命羲和居四方考天象惟舉分至四中星而知
  日之所在又言以閠月定四時成嵗而知月之所行
  典文簡古存其大法推歩之術未詳也西漢天文志
  始曰日東行星西轉而周髀家有日月實東行而天
  牽西没之說其論天轉如磨者則非論日月右行者
  則是自是志天文者轉相祖述以為定論言日月則
  五星從可知矣唐一行鑄渾天儀注水激輪一晝夜
  天西旋一周日東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晦明朔望遲速有準然則二十八宿附天西循而
  為經七政錯行而為緯其說為得之而文公傳詩亦
  猶是也蔡仲黙傳堯典則曰天體周圍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繞地左旋一日一周而過一度日月
  麗天亦左旋日則一日繞地一周而在天為不及一
  度月則尤遲一日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積
  二十九日復有餘分而與日㑹合氣盈朔虚而閏生
  典謨之傳已經文公是正而公蓋許之矣意以為日
  者陽之精其健當次於天月隂精也其行當緩月之
  行晝夜常過於日十二度有竒是隂速於陽不若二
  曜與天皆西轉則於隂陽遲速為合宜蓋亦祖横渠
  先生之意其說可謂正矣然愚以古說校之其可疑
  者有七天體左旋七政右逆則七政皆附著天體遲
  速雖順其性而西行則為天之所牽爾然有所倚著
  各得循序若七政與天同西行恐錯亂紛雜似泛然
  無統一也日君道也月臣道也從東行則合朔後月
  先行旣望則月在日後及再合朔是月之從日為臣
  從君為順若西行則日在月前至望後再合朔必日
  行從月是君從臣為逆二也大而一嵗隂陽升降小
  而一月日月合朔此正天地生物之心而隂陽得於
  此㑹合而以造就萬類者也以一嵗之運隂盛乃生
  意收斂之時而品物流形舉霄壤之間曷嘗有一息
  間斷哉其所以於盛隂閉塞之時而生生猶不息者
  正以日月之合以繼助元氣之偏也然凡進者陽道
  也生道也退者隂道也死道也日月東行則月之進
  從日之進西行則月之退又符於日之退三也日月雖皆
  進行比天行不及則如退日月五星行無殊金水在太陽前後率
  嵗一周天為最速次火次木惟土積重厚之氣入天
  體最深故在五星形最小行最遲而二十八嵗一周
  天若七政皆西行則向謂遲者今反速向謂速者今
  更遲是金水行最遲故一日即退一度而一嵗周天
  土行最速常及於天大約二十八日始不及天一度
  而二十八嵗然後周四也星雖陽精然亦日之餘也
  以日之陽次於天且一日不及一度星之陽不及日
  逺甚而木十餘日土二十餘日始不及天一度是木
  土之精及過於日逺矣五也五星以退留遲疾伏伏
  疾遲留退五段推歩姑以嵗星言之大約退九十三
  日而留留二十三日而遲疾伏共行二百六十餘日
  而復留而復退是行常三倍於退而退四倍於留之
  日然行乃其常而退乃其變也若西行則行為退退
  為行是五星進日甚少而退日何其多六也星家歩
  星伏行最急疾行次急遲行為緩留則不行退則逆
  而西此皆以星附著天體而言者也若七政隨天西
  行則天自天星自星不可附著天體但附著則星
  家所謂遲疾伏皆為最緩而不及天所謂留則不可
  言留乃行而與天同健一日皆能過於太陽一度至
  於所謂退乃更速過於天運矣七也由是言之則古
  法比蔡傳為密文公不可復作而吾師亦已即世無
  所質疑姑識於此以俟知者而問焉
  日月之行當從古法要而有序蔡傳言日月尚
  可若言五星則有不能通者愚故著七政疑以
  明其說若依古法則日月之㑹亦以前法求之
  易其進退足矣
  或問天度四分之一而有餘嵗日四分之一而不足
  故天度常平運而舒日道常内轉而縮天漸差而西
  嵗漸差而東此天行之速邪日行之速邪日非有遲
  速也日之於天晝夜百刻必滿一度三百六十五日
  之外當二十五刻而周天果爾則天日常合而無差
  矣蓋日乃不滿二十四刻而成嵗所以不能滿天度
  四分之一一嵗之差不可見積嵗之久乃可見爾問
  者曰天本無度因日行而謂之度日行既成嵗則是
  周天矣又何以不及天邪曰天固無度而經星附麗
  者昭昭日行不滿而成嵗則今嵗冬至與去嵗冬至
  之度必㣲有不及問者又曰成嵗以日周天為率當
  必待滿天度而定為嵗何故云有行不至邪曰日之
  行有冬有夏南北旦旦推移夏至至北之極即囘而
  漸南冬至至南之極即囘而漸北南北周囘有定則
  故一周嵗自不能滿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而止
  二十三刻餘也以天而言一度析為闕百四十則四分
  之一當得二百三十五而日之行一嵗止及三百六十
  五度二十四分餘耳嵗與天安得不差乎
  閏法十九嵗氣朔分齊為一章此亦大畧也蓋十九
  嵗猶有餘分未盡若整齊則須十一月甲子朔子
  時半冬至為厯元而十九年為章二十七章為㑹
  五百一十三年三㑹為統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三統為元積四千六
  百一十七年則日月皆無餘分而又得十一月甲子
  朔夜半冬至而又為厯元矣
  篇中六咨字下民其咨之咨訓嗟愁怨之意餘五
  字孔例訓嗟蔡在帝曰下者則訓嗟在疇下者訓
  訪問說文曰謀事曰咨五咨皆謀訪之意恐不必
  作兩訓但從訪問之意看自有意况古文皆作資
  登庸未須便指曰禪位大意亦是欲授相職故放齊
  舉𦙍國之君蓋堯廷大事必咨四岳治水禪位是
  也而此但曰疇可見其輕重若朱是丹朱恐不必
  放齊舉
  下民其咨其之為言意之之辭也聖人治天下民生富
  贍而水旱有備斯時雖有水災民未病也然聖人
  愛民之心如慈母之於子豈待饑寒呌號而後衣
  食之邪故其咨之言先己意之矣
  金先生曰史稱黄帝生𤣥囂𤣥囂生蟜極蟜極生嚳
  嚳生子堯則堯黄帝之𤣥孫也又稱黄帝生昌意
  昌意生顓頊歴窮蟬敬康句芒蟜牛以至瞽瞍而
  生舜則舜黄帝八世孫也堯舜俱出於黄帝則二
  女之妻不亦亡宗嬻姓亂序無别乎世系之傳史
  記失考司馬遷漢史也其紀漢之初已不知髙祖
  之世系父曰太公而不知名母曰劉媪而不知氏
  耳目所及尚如此傳聞者其足信乎考之書曰虞
  舜曰嬪於虞是虞者有國之稱也國語史伯曰成
  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虞幕能聼協風以成樂物生夏禹平水土以處庻
  類商契和合五教以保百姓周棄播殖榖疏以衣
  食民人其後皆為王公侯伯夫以虞幕竝契稷而
  言則幕為有功始封之君虞為有國之號左氏史
  趙曰自幕至瞽瞍無違命舜重之以明徳自幕至
  瞽瞍則非自黄帝昌意顓頊窮蟬敬康句芒蟜牛以
  至瞽瞍也或曰國語不曰幕能帥顓頊左氏不曰
  陳顓頊之族乎曰幕之出於顓頊左氏國語之說
  固足徴謂顓頊必出於黄帝史記之說果足徴乎
  黄帝氏殁則少昊氏作是為五帝之首國語稱少
  昊之衰九黎亂徳顓頊受之則少昊似一代之通
  稱後世始衰非少昊帝之世即衰也而史記於黄
  帝之後不及少昊懸紀顓頊指為黄帝之孫隔逺
  無序少昊之代何所徃而黄帝之孫何其壽莫難
  明者譜諜莫易知者朝代史記序朝代尚有遺則
  其序譜諜豈足信乎書稱帝堯明俊徳以親九族
  使堯舜果同出於黄帝則為同髙祖之族也舜在
  九族内為父母弟所惡屢瀕於死而不一顧省豈
  足謂之親九族迨四岳明揚而直妻以二女豈足
  謂之克明俊徳以天下之大聖人推而納諸天下
  之大惡則史記世本誣䧟聖人罪不勝誅矣
  舜父不知其名瞽者無目之稱也古注謂不能分别
  好惡故謂之瞽非也史記作盲者
  舜母名握登舜生而母死瞽瞍更娶而生象象傲瞽瞍
  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蓋瞽瞍有虞之國君欲殺舜
  者愛象而欲奪嫡也然欲殺之乃嬪虞以前事舜
  以孝感烝烝乂不格姦然後嬪之也孟子不辯世
  俗之訛唯在發明聖人之心耳

知识出处

读书丛说六卷

《读书丛说六卷》

元许谦撰。六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自蔡沈《书集传》出,解经者大抵乐其简易,不复参考诸书。谦独博核事实,不株守一家,故称丛说。”其说稍异于蔡沈,而本之于金履祥。以笺解形式发挥理学观点。刊于元至正六年(1346),明时有传抄本。收入《学海类编》、《通志堂经解》。

阅读

相关人物

許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