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禹貢集解》 古籍 |
唯一号: | 110720020220000292 |
颗粒名称: | 二百里流 |
分类号: | K221.04 |
页数: | 2 |
页码: | 八十三-八十四 |
摘要: | 流移、政教和五服的问题。孔子认为,政教应当顺应当地的风俗,五服相隔五千里,形成一个方形区域。吕氏表示,夷、蔡、蛮、流都是夷狄的本名,并不需要追求它们的字面义,就像唐朝的突厥和汉朝的冒顿这样的名称并没有什么意义可寻求一样。林氏提到,要服外的三百里地区是夷,向外的二百里称为亦夷;荒服外的三百里地区是蛮,向外的二百里称为亦蛮;而流则是指向外二百里地区中离中国最远的地方,那里的人民是因为积恶罪大而被先王不忍处死,所以被放逐到最远之地。因此,在要服和荒服这两个服从的范围中,取最远的地方作为衡量标准,用来描述放逐罪人的地方即蛮夷之地。五服的名称以及每个服从的范围的远近和详略都是当时划定疆域和管理天下的实际情况。 |
关键词: | 流移 政教 五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