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里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集解》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0292
颗粒名称: 二百里流
分类号: K221.04
页数: 2
页码: 八十三-八十四
摘要: 流移、政教和五服的问题。孔子认为,政教应当顺应当地的风俗,五服相隔五千里,形成一个方形区域。吕氏表示,夷、蔡、蛮、流都是夷狄的本名,并不需要追求它们的字面义,就像唐朝的突厥和汉朝的冒顿这样的名称并没有什么意义可寻求一样。林氏提到,要服外的三百里地区是夷,向外的二百里称为亦夷;荒服外的三百里地区是蛮,向外的二百里称为亦蛮;而流则是指向外二百里地区中离中国最远的地方,那里的人民是因为积恶罪大而被先王不忍处死,所以被放逐到最远之地。因此,在要服和荒服这两个服从的范围中,取最远的地方作为衡量标准,用来描述放逐罪人的地方即蛮夷之地。五服的名称以及每个服从的范围的远近和详略都是当时划定疆域和管理天下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流移 政教 五服

内容

孔氏日流移也言政敎隨其俗凡五服相距爲方
  五千里
  呂氏曰凡曰夷曰蔡曰蠻曰流皆是夷狄本名皆
  不必求其義如唐之突厥漢之冒頓此豈有義
  可求
  林氏曰要服之三百里夷其外二百里是亦夷也
  而謂之蔡荒服之三百里蠻其外之二百里是
  亦蠻也而謂之流蓋其外之二百里其地爲最
  遠中國之人有積惡罪大而先王不忍殺之者
  則投之於最遠之地故於要荒二服取其最遠
  者言之以見流放罪人於此者其爲蠻夷之地
  則蒙上之文可見也五服之名與其每服之内
  遠近詳略皆是當時疆理天下之實迹也故於
  侯服則言其建國小大之制至於要荒則言其
  蠻夷遠近之辨與夫流放輕重之差皆所以紀
  其實也

知识出处

禹貢集解

《禹貢集解》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而“集解”意为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阅读

相关人物

傅寅
责任者
胡鳳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