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懷底績至于衡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集解》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0205
颗粒名称: 覃懷底績至于衡漳
分类号: K221.04
页数: 3
页码: 十九-二十三
摘要: 该文讨论了古代地名的变迁和漳水注入黄河的问题。孔氏认为覃怀是指禹治水中的一处地名,衡漳和清漳是两条流入黄河的河流。唐志记载河内有怀县,现今的武陟即为古怀县所在地。河内和武陟都有怀水之地。清漳水源于上党沾县大黾谷,注入渤海阜城县。浊漳水源于长子县鹿谷山,注入清漳阜城。禹治水时,先治最下游的河流,然后再疏导帝都四周的水流入河。禹贡中也有关于河流的描述。总结来说,禹治水的目的是疏导河流并避免河水堆积,以保障民众的生活和减轻水患。
关键词: 覃怀 衡漳 怀州

内容

覃懷底績卽今懷州之地至于衡漳清漳出今潞州縣濁漳出長子縣
  孔氏曰覃懷近河地名漳水橫流入河從覃懷致
  功至橫漳
  唐孔氏曰地理志河內有懷縣在河之北蓋覃懷
  二字共爲一地衡卽古橫字橫漳在懷北五百
  餘里從覃懷致功而北至橫漳也
  杜氏曰懷州禹貢覃懷之地案唐正觀元年省懷縣入武陟而杜氏云
  武陟漢懷縣地故城在今縣西是正觀所省懷縣卽漢之舊而武陟亦其地也後世變更名號
  不一難以盡詳唐志云河内縣有懷水往往覃懷之地也今懷之河内武陟皆有之武陟在河
  内東八十五里
  班氏曰清漳水出上黨沾縣大黽谷東北至渤海
  阜城縣入河濁漳水出長子縣鹿谷山東至鄴
  入清漳阜城今隸永静軍鄴今爲相州臨漳縣之鎭蓋熙寧六年省洺州肥鄉深州鹿
  城冀州衡水恩州障南皆漳水所逕唐天寶十五年更鹿成名東漉本朝至和元年省漳南
  爲鎭入歷亭
  林氏曰曾氏云河自大伾折而北流漳水東流而
  注之地之形南北爲從東西爲橫河北流而漳
  東流則河從而漳橫矣禹自覃懷致功遂踰太
  行而北旣得漳流而導之入河漳水合河下流
  如不以道則亦害於河流故也曾氏論禹貢山
  川地理援引書傳考究源流其說皆有依據比
  諸儒之說爲最詳
  堯都冀之平陽今晉州所治臨汾縣也禹之
  治水莫先於帝都而冀州三方距河深患所
  在其疏導莫先於河矣然行河當自下流始
  而冀州所紀惟急於帝都之傍近而下流未
  嘗及焉何也今以地理詳之壺口梁岐皆帝
  都之西也太岳在霍邑霍邑北臨汾百有餘
  里則太原岳陽帝都之北也覃懷帝都之南
  也衡漳帝都之東也於帝都四面固無水不
  達於河而吾第憂河之下流不決而上之水
  皆奔赴之速則豫兗青徐之民將何所逃其
  害乎禹之用心固愛君之至而其於救斯民
  之溺特可緩乎竊嘗思之而得其說於孟子
  之談禹而又熟復禹貢之書然後其疑始釋
  而於神禹治水之規畫始井井乎知其序矣
  孟子之言曰禹疏九河瀹濟漯是其爲談禹
  之要㫖無大於此者夫九河者河之最下而
  濟漯者其傍流也治其最下而速其行通其
  傍流而使其中無停積之患則河之大體無
  足憂矣禹旣規畫成此然後疏帝都四傍之
  水舉達于河而冀州之患平矣冀州之患卽
  平則凡兗青徐揚之所當治或四載躬臨或
  贊佐分命又從而次第舉矣苟或不然則雖
  奇計百出隄防萬端以殫終身之勞而水胡
  可得而治邪今觀禹貢而冀州不言疏九河
  以九河爲兗州之地而首言於兗州故也不
  言瀹濟漯以漯流兗州濟歷豫兗而不可總
  之於冀故也且又導九州之首尾各已條列
  於後儻於每州一一言之則經文不幾於重
  復之甚乎又況禹之治水苟其利害相因則
  雖川異州亦必有同一時之役者如其必待
  某州之功畢然後治某州則禹之聖豈無權
  而幾於執一者乎或曰壺口梁岐之役曾氏
  以爲鑿龍門而冀州所記不及龍門何也曰
  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已列之於後故於此但
  言壺口梁山所以互見其事也亦猶言導岍
  及岐至于荊山逾于河而捨梁山不言者與
  此治梁互見之也壺口雷首至于太岳則上
  捨太原而不言下舉雷首以見治龍門梁山
  之下而底柱析城王屋太行之治則覃懷底
  績之由也禹貢一書吾姑舉其一州言之其
  互見之法精密如此學者可得而易言乎哉
  或又曰載始事也禹經始冀州莫先龍門而
  雷首底柱析城王屋太行皆居其後乎曰瀹
  濟之時固嘗有利害相因而導之者矣然龍
  門汾水未治於上則雷首而東欲底績不能
  也故論天下之大勢禹之經畫雖無先於疏
  九河瀹濟漯而就冀一州言之則龍門者咽
  吭之害也汾水抑又次焉史書之曰冀州旣
  載壺口治梁及岐旣修太原至于岳陽然後
  覃懷底績以至于衡漳先後之序曉然如此
  然學者不識形勢而觀此書譬之靑天白曰
  瞽者欲知其淸明其可得乎

知识出处

禹貢集解

《禹貢集解》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而“集解”意为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