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貢禹敷土隨山刋木奠高山大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禹貢集解》 古籍
唯一号: 110720020220000201
颗粒名称: 禹貢禹敷土隨山刋木奠高山大川
分类号: K221.04
页数: 2
页码: 八-十一
摘要: 该文主要描述了禹治水的方法和策略。禹通过敷土、随山刋木等措施来治理洪水,分布九州的土地并奠定高山大川的位置,以此来安定水患、恢复土地舒缓河川流通。各位古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些措施做出了解释和评论,但总体来说,禹通过分布土地、开通山林为通道等举措来便于治理水患。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顺应自然形势和水势的特点进行治水,以恢复原有的制度和秩序。
关键词: 洪水 治九州 高山

内容

孔氏曰洪水泛濫禹分布治九州之土隨行山林
  斬木通道奠定也高山五嶽大川四瀆定其差
  秩祀禮所視
  唐孔氏曰禹身行九州規謀設法乃使佐已之人
  分布治之於是平地盡爲流源鮮有陸行之路
  故將欲治水隨行山林斬木通道往者山爲水
  所包川皆泛濫祭祀禮廢今始定之以見水土
  平復舊制也
  司馬氏曰禹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
  徒以傅土
  唐司馬氏曰尚書作敷土今案大戴禮作傅土故
  夏本紀依之傅卽付也謂付功屬役之事
  顏氏曰敷分也謂分別治之奠定也言禹隨行山
  之形狀而刋斫其木以爲表記決水通道故高
  山大川各得安定也
  蘇氏曰敷道修載敘義皆治也山行多迷刋木以
  表之且以通道史記云行山表木
  葉氏曰辨九州之封域而分布之使官各有守以
  任其事民各有宅以任其力而後隨山刋木之
  功可施隨山刋木以通道於四方而後高山大
  谷之名可正山川有主名而後或自山導或自
  川導而水可得治矣高山大川如荊岐江漢是
  也治水者不逆其性而行其所無事則惟形勢
  之順而已形勢以山川爲主山川以其高且大
  者爲主高山大川各定其所而名正則其餘可
  以類求奠定也猶周官言奠地守也
  張氏曰敷分也敷土卽別九州之義以謂分辨九
  州之地然後隨山之形勢以導水之歸路且又
  刋木之蔽障以表山路之遠近則又定高山如
  五岳者大川如四瀆者東西旣辨南北已明然
  後導山導川可得而施功也此蓋禹初措手治
  水之規模也
  林氏曰鯀陻洪水以與水爭勢於隄防之閒適以
  激其怒耳故禹惟務敷土而㪚之不與水爭勢
  而水得其性矣此所以有成功也隨山刋木者
  除障蔽而驅禽獸使避水者各安其居也奠高
  山大川者本其風俗之異以爲九州經界之準
  也
  程氏曰禹之經畫必以奠高山大川爲始蓋高山
  旣奠則避礙有方大川不迷則濬距有向
  呂氏曰史官作禹貢先言禹敷土三字見禹有一
  定之規摹在胷中分布九州之土甚處用此治
  甚處用彼治工役計用多少然後用工所以終
  能成功定高山有箇標準次便看得箇大川所
  歸喻如築城若尋常築動是數年不能得成至
  李光弼築萬里城不過數月之功蓋先擺布定
  甚處成隊聲勢相接故能速成禹之治水其規
  模在此而已刋木以通道定高山大川以爲高
  表凡一州之内必有高山大川先定其所知以
  爲表則其他可知
  治水非土木爲用不可也土則隨處以分布
  木則隨山以刋伐見禹之規摹簡易無生事
  擾民之患也如治華陰之河則先於華陰左
  右分布可取之土於華隂之山刋用便近之
  木此敷土隨山之義若夫奠高山大川則是
  定其方嚮源委以辨地域以知遠近以察眾
  流之所趨㑹而馴以加功故也此與孔子所
  謂別九州同

知识出处

禹貢集解

《禹貢集解》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而“集解”意为汇集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