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莫干山志》
唯一号: 110635020220002229
作品名称: 天泉寺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137.pdf
分类: 建筑
创建时间: 南朝梁大同(535~547)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在莫干山西麓后坞村,建于南朝梁大同(535~547)中,为莫干山建寺最早者。惟正禅师开山,初名“永光院”。宋祥符四年(1011),皓月禅师重建,改称“天泉院”。元毁,明洪武九年(1376)僧永镇重创,与天池寺、铜山寺、高峰寺、石颐寺同为莫干山“五大丛林”。清初毁,光绪中叶复建。寺院依山傍溪有金刚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及厢房等。主殿宽五六丈,规模宏敞。寺外,山帏迭翠,溪泉竞流,有见山台、西流涧等胜迹。寺门有银杏二,其一大可数抱,“枝干槎牙,形势雄壮”,传为元明之物。寺左僧墓累累,柳杉挺拔。寺右后坞村,烟火百余家,村民得天泉之利,“自昔饶腴”。清吴康侯诗“后坞村边午后鸡,天泉寺里日初低。山头百道潺湲水,流过溪桥尽向西。” 民国15年(1926)7月,周庆云游天泉寺,由寺僧安兰接纳,僧“年七十有六,俭啬自持,课一小沙弥,怡然自得。”此时寺院振兴,佛事兴盛,有僧10人,田数十亩,山可伐毛竹千帖(1帖为750斤),远近常请僧人做功德佛事。25年,安兰圆寂,村民五六百人哀悼,场面隆重。30年秋,日本侵略军窜犯后坞,焚烧大殿。此后,寺宇衰落,寺僧星散。今寺门银杏已成独木(一株枯死),寺左僧冢、嘉木无迹可觅,大殿基地,杂草芜生。

知识出处

莫干山志

《莫干山志》

出版者:上海书店

本书全面、客观地记载莫干山古今历史,浓笔重彩描摹景区、景物的现状,对莫干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的记述;对名山胜水,旖旎风光划分区域,其他著述、艺文、文献、别墅等资料收集、编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