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寺茶的由来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清旅游文化》
唯一号: 110634020220000575
专题名称: 小山寺茶的由来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31/001
起始页: 0101.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很早以前,漾口一带的老百姓从来不种茶,也从不吃茶,一座并不出名的寺庙叫小山寺也引不起外界的注意。 有一年从外地来了一位法号叫法瑶的和尚,种茶吃茶之风才蔓延开来,小山寺也因为茶的关系名扬四海了。法瑶原本也是官宦弟子,后来因家中遭了变故,遂削鬓出了家,法瑶初来小山寺时,原有的几个和尚看他虽一身邋蹋衣衫,但相貌生得奇特,童颜鹤鬓,很有几分仙气。所以大家对他也有几分敬畏。凡庙里有些什么好吃的,大家总给他留一分。可是一连半个多月,没有看见法瑶吃庙里的饭菜。开始大家以为他在自己斋房里另弄什么好吃的。有几个好奇的和尚,乘着天黑,偷偷从门缝里看法瑶在吃啥东西,不看不知道,一看个个都傻了眼,只见他从一只石制中取出干草一样的东西,用沸水冲泡后慢悠悠地吃。这件事,庙里的和尚背后都议论开了,这个怪和尚不吃好端端的饭菜,却专吃这些什么叶冲泡的水喝!和尚们都想弄明白法瑶冲泡的究竟是什么?于是大家暗地里都注意他的一举一动。 一天,天刚蒙蒙亮,几个和尚终于发现了法瑶轻轻地出了门朝庙后面那座并不高的小山爬去。几个和尚悄悄地跟踪法瑶上了山,只见他在一棵生长乱石中小树旁坐下来歇息。过了一会工夫,他就双手把小树上的叶片摘下来,放进带来的小布袋里,等到天完全放亮时,他就提着布袋走下山来。和尚们终于解开了法瑶吃喝的谜。过了一天,几个看法瑶摘叶的和尚偷偷地上了那座山,找到了法瑶采摘过的那棵小树,学着法瑶的样,采了不少叶片带回庙里,也学着用沸水冲泡起来,和尚们争先恐后地你尝一口,我尝一口,把一大杯冲泡的水喝了个精光。可是,过了一个时辰,和尚们都先后呕吐起来,人人弄得四肢无力,躺在床上起不了身。当家和尚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也急得毫无办法,只好去找法瑶,当家和尚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法瑶,法瑶听了嘿嘿笑个不停。法瑶来到躺在床上的几个和尚身边说:“小师傅,你们偷吃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神农也没有尝过的仙食呢!今天既然被大家识破了,我索性说明白了,教教大家,不过我得有个条件,不知道大家能否答应。众和尚都跪在法瑶跟前,异口同声说:“只要法师教我们,我们什么都答应。法瑶说这种树叫茶树,本是生长在王母娘娘住的后院里,三千年才结一次籽,一次观音菩萨去为王母娘娘祝寿,王母娘娘一时高兴,将几粒茶籽赏给了观音。观音菩萨一向普渡众生,不忍心自己独享,遂将茶籽赐给了峨嵋山的普贤。从此人间才有了茶树,不过茶树移种到人间后,受了人间烟火的熏染,变成每年结籽了。大家听了法瑶讲了茶树的来历,方才知道自己妄生私欲,触动了仙树,纷纷要求法瑶饶恕。法瑶接着说,吃茶第一是要端正品行,才能得到无穷的好处。你们皈依佛门,不可妄生偷欲。 法瑶看几个和尚都心地纯正、态度诚恳,才把如何种茶,如何采摘,如何焙炒,如何冲泡等方法原原本本教会给庙里的和尚。后来慢慢又把种茶的技艺传给了附近的老百姓。不几年,这一带的茶叶名声大震、法瑶也成了大家推崇的和尚,原来的那位当家师过世之后,法瑶成了这庙的住持,远近慕名前来吃茶拜佛的人越来越多。 不知经过了几个朝代,有一位叫陆羽的文人慕名也来到这里,吃了这里的茶大加赞赏,说这种茶好就好在乱石中生长,据说,这位陆羽还把这种茶写进了他的一本研究茶叶的书里呢!

知识出处

德清旅游文化

《德清旅游文化》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节庆、神话传说、名优特产、历代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