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蚕桑生产习俗(省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唯一号: 110634020220000542
专题名称: 德清蚕桑生产习俗(省级非遗项目)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42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德清蚕桑生产之历史悠久,据考可推至马家浜文化晚期,这里历来“山明水秀”“地僻上沃”。东中部地区,“重农桑务绩纺”“科第彬彬”“文士辈出”,其俗“尚礼仪贱勇力”。西部则“俗朴而茂,其士秀而文”。(见同治《湖州府志》卷二十九)所以,蚕桑习俗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文人的烙印,众多的文人留下的诗歌就是很好的说明。长期以来,蚕农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早早地总结出了养蚕的经验,道光武康县志中记录了养蚕从“浴种”到“布子”“相种”的整个过程,说明人们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养蚕技术。为祈求蚕茧丰收,其蚕桑生产习俗既带有科学性又带有祈求性。蚕事习俗颇多,围绕代表蚕桑生产的代名词“蚕花”,就有剪蚕花、戴蚕花、年三十的呼蚕花、点蚕花火(又称点蚕花灯)、焐蚕花(又称困蚕花)、谢蚕花、讨蚕花、扫蚕花、吃蚕花饭,还有清明蚕花庙会上的轧蚕花等等,另与婚嫁有关的有接蚕花、送蚕花箪等。育蚕时有诸多习俗与禁忌,如“关蚕房门”“开蚕门”“落花眠”“搭空山头”“压山”等等。另外语言也有禁忌,避免讲与“僵、死”谐音的词。 蚕桑生产前后之余,还请艺人来扫蚕花,唱蚕花,祝愿来年丰收,平时讲故事,猜谜语也离不开“蚕”的话题。经普查大致有几类:关于蚕、蚕神来源的传说,如《蚕字来源》;反映勤劳生产的故事,如《吊龙蚕》;蚕的字谜;养蚕的歌谣等等。伴随着生产,还有蚕信仰,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蚕生日”,要做茧圆子祭拜蚕花娘娘。 因此德清的蚕桑生产习俗具有广泛性、集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遍布全县,又为广大蚕农长期奉行,历代传承;并与人生礼仪、岁时习俗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无论从民俗学还是农业技术方面以及文学价值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恢复蚕俗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如举办蚕花庙会、蚕丝文化节、财富节等等。尽管如此,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多元化产业发展的今天,由于蚕生产不是唯一的经济来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降低,蚕俗意识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如《扫蚕花地》已濒临灭绝。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