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紫笋茶的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守望》
唯一号:
110634020220000515
专题名称:
紫笋茶的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29/001
起始页:
0267.pdf
专题类型:
茶
专题描述
紫笋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长兴县顾渚山一带。紫笋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紫笋”因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由茶圣陆羽推荐,唐大历五年(770)紫笋茶列为贡茶。自此,从唐延至宋、元,明末,连续进贡876年。 唐大历年间,在长兴顾渚山建造了贡茶院。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常两州刺史督造贡茶,届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盛况空前。唐初贡时的紫笋茶,以饼茶为主,后期也有团茶,加工饼茶的过程:采摘后经选纳,再涤、蒸、捣、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宋时的紫笋贡茶,蒸青后,研膏、模压为龙团茶;明洪武年间以芽茶作贡茶,即成为烘炒类的条形散茶。自此茶的形态大有改变,根据芽叶的采摘大小,分为紫笋、旗芽、雀舌等品类,并由蒸汽杀青改为锅炒杀青。顾渚紫笋鲜叶极为幼嫩,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炒制一斤干茶,芽叶多达三万六千个。 现在,紫笋茶鲜叶采回后,经5—6小时摊放,待含水量降至七成左右,发出清香时炒制。其加工工艺,分为杀青、炒干整形、烘焙三道工序。紫笋茶系半炒烘类型,既用锅炒,又用烘焙,因而外形紧结,又较完整,茶味鲜醇而回味甘甜。 1982年起紫笋茶分别被商业部、农业部、林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99年,在北京国际农博会上获名牌产品:2001年,“紫笋”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02年,紫笋茶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2004年,参展的紫笋茶被农业部批准为农业行业标准;2006年、2007年,参展的紫笋茶获得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2009年“紫笋茶的制作技艺”先后被列为湖州市、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出处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