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坞乡中学砂片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唯一号: 110631020220000283
机构名称: 后坞乡中学砂片厂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246.pdf
地址: 西部山区

机构描述

后坞乡中学位于西部山区,经济落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费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办起了饲养场、茶场、蔬菜场、烧炭工场。自己动手建窑,上山砍柴烧炭,由学生挑到庾村供销利出售。 随着勤工俭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明确了指导方向:搞生产劳动或劳技活动,既要能“育人”,又要能“聚财”。1982年,学校在条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选定一条简、精、稳的办厂道路。办厂因陋就简,经费开支精打细算,选定产品稳扎稳打、不冒风险。向外单位借债400元,租用一间20平方米的民房,由5个工人办起了后坞中学砂片厂。一分钱一片的砂轮片,许多人会不屑一顾,后坞中学砂片厂开始时也鲜为人知。然而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却本着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刻苦精神申,坚定不移地在认准的道路上走下去。由于资金短缺、家底薄,别的厂采购原材料——金刚砂,都以吨计算,而他们采购只能5公斤、10公斤计算。到大城市进料,舍不得花钱雇车,总是肩扛到车站。一年辛苦,产值2000元,净利1000元。用汗水换来的1000元,在后坞中学广大师生的心目中是勤工俭学结出的硕果,是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是鼓舞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第二年产值和利润就翻了十多番,新建了厂房,增加了工人,扩大了产品销路。至1985年,年产值竟由1982年的2000元迅速上升到18.3万元,利润也由1000元上升到7.3万元,成为全县校办企业中艰苦创业、勤俭办厂的典型。1986年起,产值又连年翻番,高达61万元。尽管厂内开支加大,工人工资增加到人均每月近180元,年利润仍保持在6万一7万元。 该厂已拥有固定资产9万元,新建厂房面积600平方米,工人(包括临时合同工)100余名。 办厂收入主要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其次用于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自1984年以来,自力更生建起了教师宿舍楼、食堂、实验室、工人宿舍楼和厂房等,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学校用房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多。投资新建自来水设备,添置仪器图书,支付代课教师工资,补充日常办公费用,这都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该校还提取适当经费改善教师生活待遇,给每位教师浮动一级工资,每月发给菜金补贴12元,还有各种补贴和奖金,使每位教师每年受益不少于500元,以鼓励教师安心工作为山区教育事业服务。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