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一中校办企业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唯一号: 110631020220000280
机构名称: 德清一中校办企业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244.pdf
起始时间: 1975年

机构描述

1975年,学校抽调教师办起电机修理部,设备简陋,人员稀少。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相继办起了特种耐火材料厂、沪江电子仪器厂、特种耐火材料二厂,加上原来的电机修理部和1987年开设的综合服务部,组成了以特种耐火材料厂为主体的拥有三厂二部的校办企业体系。有职工172人(包括农工)。厂区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950平方米。共拥有资金240余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近90万元,流动资金近100万元,已折旧基金约26万元,福利基金15万元,奖励基金10万元。历年上缴学校约60万元,上缴主管部门约15万元,上缴国家税金约60万元。 特种耐火材料厂是一中校办企业的核心,专业生产硅酸铝保温材料。创建于1979年。当时学校借贷7万元资金,利用城东明星村一所旧机埠房子,就近扩建130平方米简易平房,雇用30名农工,开始投产。接着经营了五六年,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当时全县硅酸铝保温材料厂有90家之多,相互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该厂长期处于高消耗、低产量的状态,管理跟不上,质量不稳定,年产值始终不能超100万元,利润徘徊在10万元左右。1985年下半年起,该厂出现销售额下降、产品积压的状况,面临困境。经多次分析研究,为了改变现状,必须“一手抓技改,一手抓供销”:对内通过技术改革,挖掘潜力,降低消耗,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对外健全供销队伍,改革报酬制度,实行工效挂钩,广泛开拓市场。 1987年,该厂派遣有关人员到北京、通化、南京等地学习,抽调厂内骨干人员到南京玻纤研究院职工大学培训。同时聘请上海、南京等地专家来厂协助技术改造。技改工作以节能为重点,将原来一只手摇二极电弧炉,改造成两只三极自动控制电弧炉。此项改造使产量大增而能耗锐减,生产1吨产品,可节电2050度。同时又将除沙装置和压机改为自动化,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通过烘房改造,每吨产品可节煤0.92吨。以上三项改造就降低成本59万元。通过一系列改革,全年创净利从1986年的10万元迅速增长到55万余元,人均创利近5000元,在湖州市校办企业中名列榜首。 该厂技术力量较强,产品结构合理,检测手段齐全,产品质量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其中4个产品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国家级认可证书。该厂与上海的江南造船厂、高桥石化总公司、上钢五厂等二十多家用户和销售单位建立了业务关系,产品遍销杭州、苏、北京、天津、南京、广州州、汕头、厦门、宜兴等地区,并通过上海兴隆建材商店销往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该厂是中国建材工业保温材料协会的理事单位,全国高温棉大组副组长。1987年,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节能产品展览会,还到上海、厦门、海南等地参加了全国性展销会。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