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筱楼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唯一号: 110630020220001719
人物姓名: 杨筱楼
人物异名: 原名:周敏嘉;小名:阿金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15/001
起始页: 0201.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4年
卒年: 1977年8月10日
籍贯: 德清县新塘乡
亲属: 杨筱天

传略

杨筱楼(1914—1977),原名周敏嘉,小名阿金,民国三年生于新塘乡荡里墩(今属士林镇)。父母兄嫂都是贫农,依靠租田租地、借债为生。阿金童年割草斫柴、锄地种田、辛苦劳动。曾经替富豪干杂活、当勤务工。十七岁就参加王甫元、沈来宝等发动的“士林大暴动”,组织“赖债会”,宣传革命。 阿金自幼喜爱滩簧小戏,十六岁时,邻村草塘里(今属高林乡)滩簧戏“挑箱班”,联络叶家兜滩簧名家叶久林师傅,聘请宁波客师,传授技艺,学习演唱滩簧。周因无力支付茶烟灯油杂费·在窗外窃听暗习。雨雪无阻。后被察觉,从业者欲加驱逐,叶久林为他好学精神所感动,即让他入室同习滩簧。 1933年秋,随草塘里滩簧戏挑箱班,与杨梅阿顺、严春发等在乡间演出。因他在《小寡妇粜米》中扮演“小寡妇”角色,维妙维肖,又歌唱了《小寡妇上新坟》一阕词曲,声调婉转哀怨,嘹亮悠扬,名振一时,好事者才给加上“寡妇”的绰号。从此广为流传、声价倍增。 寡妇阿金表演细腻动人,嗓音柔婉,扮相逼真,农村中争相邀请演出。每至一村,爱好者夹道相迎,每演一剧,戏台前人山人海。其后转向远处:东到崇德桐乡,北至湖州近郊,西至德清武康,南达杭州余杭等地的农村,循环往复,年年不断。 旧时警察以“有碍风化”、取缔“下流淫秽小戏”为名,迫害滩簧艺人,趁机敲诈勒索。有一次周正在演戏,警察骤至,逃避不及;顿生急智,跳入台下妇女群中,警察竟不能辨识,任其一哄而散。 周在滩簧戏中善于扮演花旦,但亦会扮演花脸、小生,是一个多才多艺角色。他的“拿手好戏”很多,除《小寡妇粜米》外,如《僧尼回俗》、《活捉姚麒麟》、《陆雅臣卖家妇》等,都得到当时群众赞扬。 1935年,周参加“民裕社”,用艺名“周菊花”在湖州“长乐戏馆”演出《双蝴蝶》,当时湖滩女角很少,观众误认他是女性,颇为轰动,剧场满座,半月不衰。那时说“湖书”的著名女演员杨筱天看了他的演出,极为折服,倾心相爱。不久,他便入赘成婚。改姓杨、名敏嘉,随筱天学习湖书。第二年秋天,参加杭剧“四喜舞台”,扮演《双落发》女主角梅娇娥,悲切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赢得好评。同班杭剧著名老生朱少楼,见他唱演俱佳,便认他为徒;周即改名筱楼。后改演老生,兼唱湖书。 解放后,杨筱楼以从事德清县戏曲改革和组织领导工作为主,同时与妻筱天合档唱书。1950年任德清县戏曲改进协会副主任。1951年代表嘉兴专区参加华东地区戏曲改革艺人代表大会。1953年组织德清县“新力”越剧团。1956年组织德清县“湖剧团”,为首任团长。1958年杨氏夫妇参加嘉兴专区首届曲艺会演,合档演出湖书《庵堂相会》,获演出奖。同年参加省首届曲艺会演,演出现代琴书《陆巧生》,获优秀演出奖。省曲艺家协会成立后,即被吸收为会员,并当选为理事。 “文革”后杨频受冲击,德清县曲艺协会被封禁,艺场摧残无遗;杨宅被占,筱楼筱天均曾遭受“斗批”。后下放禹越乡合作商店。1977年八月十日病逝于德清,享年六十四岁。妻杨筱天率女新娟送终。杨筱天原名桂芝,小名阿大,1913年生于蠡山乡(今属干山镇)塍头村杨家埭省曲艺协会会员。13岁便向民间艺人福囡学唱“扫蚕花地”。3年后拜师学习湖州琴书,后闻名艺坛。1963年退休后任县曲艺协会副主席。1986年3月车祸身亡。

知识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民国德清人物志》

本书收录了民国德清200个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潘申甫、潘鉴清、潘春林、蔡宝善、金有恒、慕陶、吕梦飞、俞箴墀、嵇炳元、许孙儒、高沚蘋、俞同奎等。

阅读

相关专题

副主任
职位
团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