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锡璇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唯一号: 110630020220001713
人物姓名: 俞锡璇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15/001
起始页: 0190.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2年3月29日
卒年: 1988年8月4日
籍贯: 德清县
亲属: 俞林;俞曲园;俞同奎

传略

俞锡璇(1912—1988),祖居德清县城东门外南埭圩。曾祖俞林,是俞曲园长兄;父俞同奎,北京大学化学系首任主任。她生于民国元年3月29日。民国23年北京燕京大学毕业,26年赴美,28年美国奥利根大学毕业,获营养学硕士学位。29年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部主任,为第一任中国人主任。后任教于北京辅仁大学、成都华西大学。37年再度赴美研究,1950年回国,任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教授、营养卫生教研室主任多年,并任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营养学报》名誉编委、《生理科学进展》编委等职。九三学社北京分社成员。1988年8月4日,患脑病逝世。 她治学态度严谨,备课认真,讲课生动。学生遍布全国,成为营养科学工作骨干力量。在有关维生素B1、热能需要、儿童蛋白质营养等项研究工作中,取得优良成果。她热情投身我国临床营养工作,为我国医院临床营养的奠基人之一。 解放初,她父亲俞同奎即写信给她,信中说:“我一生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奋斗,但在旧社会腐败的现实下,中国依然贫穷落后,爱尽外国人的蔑视欺负,现在解放了,急需科技人员回来参加祖国建设,不要贪图美国的物质生活享受,要想想中国科学家的责任,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她接信后十分感动,想要回来,但奥立根省立大学的主任说:“你在此搞科研,可以闻名世界,若放弃了你的科研工作回去,会后悔一辈子。”当时她的男朋友也在美国,不愿回来。但最后她还是毅然独自回来参加祖国建设。她刚回国,就爆发了抗美援朝运动,中美断交。她怀念在美国的男友,直到50岁还没有结婚。这使她晚年没有子女照顾,生活上带来很多困难和不便。临终前幸有外甥女接电报由南京赶来,守在她病榻旁,才有个亲人在身边而死去,为了爱国,为了把科学技术献给祖国,她牺牲了美国的高薪、高水平物质生活,牺牲了奥立根大学十分欣赏她的用功和才能的主任提供给她的学习及工作的优越条件,甚至牺牲了终身的伉俪生活。 她工作一直认真负责,要查清一个数据,常常翻阅很多参考书。70多岁日时,为了给杂志审稿,给北医大老师们看讲稿,每人都工作到深夜,往往清晨4时才上床睡觉。她说“年老干活慢,若不利用夜间安静时间,工作就不能完成。”工作已成为她最大愉快和克服衰老、疾病的动力。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某些人的误解,认为她在美国生活优越,却在解放后回国,肯定是特务,因而爱国反被抄家,在美国挣的钱和首饰等全被抄光、丢失。后来虽然退赔一些,但丢失的无法追回。她死后所余的钱,按照她的遗嘱,除了部分救济补贴无儿无女,生活困难的亲友外,余下15000元全部捐赠给北京医科大学,作为俞锡璇奖学金,以每年存款利息奖给学习优秀的学生。 按照她生前把全身心献给中国科学事业的遗愿,她的妹妹们在她死后签名同意北医大需要她的脑子作科研的要求,送去了她的脑子,成为她最后一次对祖国的奉献。

知识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民国德清人物志》

本书收录了民国德清200个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潘申甫、潘鉴清、潘春林、蔡宝善、金有恒、慕陶、吕梦飞、俞箴墀、嵇炳元、许孙儒、高沚蘋、俞同奎等。

阅读

相关专题

主任
职位
教授
职位
主任
职位
名誉理事
职位
编委
职位
编委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