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梦梅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唯一号: 110630020220001686
人物姓名: 许梦梅
人物异名: 谱名:孙缪;字:孙穆;号:溪西;小名:鹤轩;别号:乌巾山民;别号:乌巾子;别号:与木石居士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15/001
起始页: 0129.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02年
卒年: 1971年
籍贯: 德清县
亲属: 有仁(友仁);有则

传略

许梦梅(1902—1971),谱名孙缪,后改同音字孙穆,号溪西,小名鹤轩,别号乌巾山民、乌巾子、与木石居士。清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十九日,生于德清县务前街·许西园次子。民国九年毕业于杭州浙江工业专科学校(即浙江大学工学院前身)织物图案系。自小受西园夫人薰陶,酷爱美的事物。尤爱画画,刚能行走,即握笔涂鸦于家中的四壁,不论小鸡小鸭,花草鱼虫,比比皆是。 十四岁赴杭州求学,除学业外·常浏览于书画印刻店铺之间。他自称“十四始学篆刻,为金石书画的第一步”。毕业后,任职于杭州纬成、虎林二公司设计织物图案纹样驾轻就熟,其余大部分时间悉研究书画之道。二十三岁娶石门(今属桐乡市)吴待秋(吴澂)之女吴元。既得岳父指点,又与夫人研讨磨砺,凡山水花卉人物传真摹写,经数十年琢磨研习,无不精妙。对篆隶真行四书和治印、刻竹及雕塑造型,样样俱能。又精于书画鉴定,伪真立辨。收藏颇丰,可惜在日寇侵略德清之际,家宅遭焚,收藏毁于一旦,但他并不灰心,事后数十年间,虽常食不果腹,点滴结余,悉收集历代名家书画,以及大量新人名作,真可谓事艺术于一生。 婚后住德清祖居,为当时名士。县政府有缺,薪金月六石米(一石为150市斤),收入颇丰。如果加上祖田的租粮,完全可以过幽闲的生活,但是他一不愿同流合污,二不想依靠祖田,而时刻思念着自己的书画生涯,婉言谢绝了科长的肥缺,只身浪迹于平湖、桐乡一带,以卖画度日,广结朋友,当时最为知交的有平湖名西医茅拨,画家潘琅甫等四人,结为桃园兄弟,共同勉励研讨使书画精益求精,为当时平湖的名画家之一。 三十三岁,夫人去世,他不得已留家照料二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又二年,芦沟桥事变,家乡沦陷他转辗逃到新市外祖父曹家,居曹氏小花园“顽石簃”,以卖画为生。那时,常有日本人慕名要求他的墨宝,为此父亲还留起了长须,以示年高而搁笔。直到抗战胜利,才恢复本来面目。一次,在不得已情况下,他画了一幅蟹菊图”,画中以缚蟹一串寓意为“看你横行到几时”。他常说:“宁愿喝粥汤,不做卖国贼”。而事后说到日军在中国横行,总感到无限屈辱,无限痛心。 1939年到上海,寓居巨籁达路(今钜鹿路)晋福里,以卖画课徒为生。当时他的学生中有富家儿孙,也有贫家子弟,他无不一一精心指点。有一名学生沈觉初,孑身一人,无依无靠,但习艺尚努力,也有所领悟,因而对他不但免费教习,还供给膳食、笔墨纸砚,从家乡带领他赴沪后来进上海朵云轩,解放后为朵云轩石章篆刻、书画鉴定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只要对艺术有关的,他就乐于帮助。 建国后,进上海建平中学任美术教师。任教期间,全力以赴,为祖国培育美学人才。他在十年树人的美术教学中,美术人才辈出。很多学生的作品东渡日本,为国争得了荣誉。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大种花木,美化环境,用劳动感染学生。曾在校园塑造毛主席像。在1956年,上海市各中学校园里能塑像的,可以说他是首屈一指的。塑像期间,他也以早年治学精神,带领学生从收集各种正侧面照片开始,孜孜不倦研究讨论,从建架到塑身,从造型到雕刻细部,无不要求逼真。既培养锻炼了学生,也为学校树立了典型形象。直到1961年退休。 退休后,上海市市长柯庆施聘他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并任书画组负责人。他如鱼得水,日以继夜进行创作。参观解放军画展后,得到了很大启发,认为过去自己所作的书画,是传统的,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首先以粗犷简炼的笔触根据毛主席诗词意境进行创作,一改过去的面貌。他深入生活,以课余”和“开镰”等题材进行创,深得领导的赞赏,也备受馆员们的推崇。文史馆书画组活跃的创作,打开了局面,求书、求画、求章的纷至沓来。为了酬答同志们的信任和爱好,常常挑灯夜战,创作思想也更显开阔。 1964年“中国书道展览”在日本大坂展出,他的古隶书联“我欲因之梦廖廓人间正道是沧桑”,不但深得友邦人士的好评,并在刊物中印刷出版,为文史馆所传颂。当时求书者不绝,可以说人手一联。 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杨西光当时曾拜他为师,学习书法艺术。由于他们书画组成绩卓著,1965年由他主持举办上海文史馆书画展览会,他的二十几件作品为人称道。 除了以上对工作坚毅钻研,全力以赴,认真治学精神以外,在他的一生中,对美与丑、爱与憎十分分明。记得刚解放时,他在新教学学院学习时,因他的外貌酷似蒋介石,当时有人要他参加游行扮演老蒋,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他说:“别的任何事都可以做,就是这件事至死办不到,否则,连我自己都会痛恨自己的”。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年历上印出了那雄伟的景色,他为这美丽而雄伟的雄姿所振奋,匆匆忙忙,兴奋之极,走进店堂去买那照片,不慎摔伤了手腕,事后毫无怨言。 他的书画生活中最爱好的还是篆刻。他常把玩着新刻的印章,欣赏琢磨叫人评论。直到他去世后,在整理遗物中,才看到他把所有的印谱整理在一起,并且亲手做了一只精致的玻璃封面的盒子存放着,上面题了“敝帚自珍”的标签。 1969年冬,他得了肺癌,在病魔缠身,转辗于床榻间的时候,他所想到的还是自己的书画生涯和对故乡的怀念。1970年1月21日他写的“画生涯”诗中这样写道:“一尺丹青五尺罗,生涯浪迹画消磨。卌年惨淡经营笔,留与人看知几多。”“十载人琴付劫灰,失枝有鹊夜徘徊。饥寒迫使天涯去,春归何时载梦回”虽然他对不能落叶归根感到遗憾,但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并不为此气馁。1971年11月23日卒于寓所。在他逝世前的几天还提笔写道“古稀未必算年尊,仅存一息尚峥嵘”。 他寓沪30多年·仍有深厚的乡情,他依恋怀念着故乡,生前曾嘱子女,待自己百年之后,争取归葬于乌牛山麓。其诗中曾有“青山依依归卧故里”之辞。而此深厚的乡情,决非始于暮年,而是在成名的青年时代即已树立。这从他的书画署名上即可见一斑他笔名乌巾山民、乌巾子等等,即自称为“乌牛山的儿子”、“乌牛山的子民”、“德清的儿子”…… 他葬于苏州巾洞庭东山法海寺后,碑题用他断香得续的古隶“德清人乌巾子墓”,为外孙杨谅所写。 女有仁(友仁)、子有则。

知识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民国德清人物志》

本书收录了民国德清200个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潘申甫、潘鉴清、潘春林、蔡宝善、金有恒、慕陶、吕梦飞、俞箴墀、嵇炳元、许孙儒、高沚蘋、俞同奎等。

阅读

相关专题

馆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