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西苓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清古今人物》
唯一号: 110630020220001411
人物姓名: 沈西苓
人物异名: 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沉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214.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04年
卒年: 1940年
籍贯: 德清城区

传略

沈西苓(1904—1940),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沉。德清城区人。民国二年(1913)随家迁居杭州。于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日本,进东京美术专门学校,后结识了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等人,使他在艺术上有所升华。1924年,在日本筑地小剧场实习美工,1928年回国后,参加了创造社,同时执教于上海艺术大学、中华艺术大学。1931年进入电影界,先后在天一、明星等影业公司任职,编导《女性的呐喊》、《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等影片。1937年转入联华电影公司。为纪念鲁迅,曾计划把《阿Q正传》搬上银幕,但未能如愿。接着又将曹禺的《日出》改编成电影。于7月中旬开拍,因“八·一三”抗战爆发而停顿。 期间,于1930年2月和许幸之等人发起组织我国第一个左翼美术团体——时代美术社。3月,与鲁迅等人联名发起并组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2月当选为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并担任宣传部领导工作。1937年7月当选为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常务理事。次年1月,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当选为第一届理事。 同时,他又是戏剧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从日本回国后,1929年11月与夏衍、冯乃超、郑伯奇等人组织艺术剧组,演出《炭坑夫》、《西线无战事》等剧。1933年参与轰动一时的《怒吼罢,中国!》的联合演出工作。1936年,在夏衍的协助下,将爱尔兰剧作家西恩、奥凯西的《求诺和孔雀》改编为《醉生梦死》,并亲自执导。还积极从事国防戏剧运动,与夏衍、于伶、凌鹤等集体创作《撤退赵家庄》等。抗战爆发后,又集体执导《保卫芦沟桥》,在上海蓬莱大戏院演出,轰动全市。期间,还创作了《在烽火中》、《罗店夜战》等独幕剧。当上海成为孤岛时,他和姐姐沈兹九一道离沪赴汉,后迁居四川,在重庆、成都导演舞台剧《民族万岁》、《塞上风云》和《一年间》。1938年夏,他加入中央电影场,担任编导委员,拍摄《中华儿女》,1939年9月完成公映。是三十年代电影界著名人物之一。 1940年12月17日因伤寒病逝重庆。

知识出处

德清古今人物

《德清古今人物》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收录德清县籍古今人物四百有余,将德清古今人物作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整理,以期能客观全面地记录自古至今的德清知名人物。这部载录德清古今知名人物的书,是对整个德清历史人文的重新梳理,它的出版发行,将对宣传和介绍德清的历史、人文有着深远的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