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宸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清古今人物》
唯一号: 110630020220001384
人物姓名: 赵紫宸
文件路径: 1106/01/object/PDF/1106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94.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888年
卒年: 1979年
籍贯: 新市镇四平路1号

传略

赵紫宸(1888—1979),祖籍杭县,清光绪十四年正月初三月生于新市镇四平路1号。宣统二年(1910)考入苏州东吴大学。毕业后,民国三年(1914)被选送美国田纳西州梵德尔特大学,专攻社会学和哲学。民国六年(1917)毕业,名列第一,获社会学硕士与神学士学位。回国后任东吴大学教授,1922年任教务长。1926年应司徒雷登聘请,任北京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1928年升任院长,兼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陶诗、杜诗。 青少年时代就读教会学校,受神学博爱思想影响较深。19岁受洗礼加入基督教。后孜孜不倦致力于神学研究,东吴大学曾授予文学博士学位,在任教20多年中,曾作为中国基督教代表参加耶路撒冷、印度马德拉斯等地举行的世界基督教会议。民国二十一年(1932)赴英国牛津大学讲学。1941年,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赋诗170余首。1942年6月1日获释。1947年又去美国讲学,被普林斯顿大学授予神学博士学位,聘为名誉教授。8月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世界基督教协进会(WCC)成立大会,被选为六位大会主席之一。期间曾到美国、英国、荷兰、日本、新加坡、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教务活动。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带领宗教学院学生到教会宣传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安定人心。9月作为宗教界5位代表之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并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常委。1950年5月参加周恩来总理与中国基督教领袖的谈话会。此后积极参加基督教“三自”(自治、自养、自传)爱国革新运动的发起工作。1953年,华北区各神学院联合组成燕京协和神学院,受聘为研究教授。次年8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为吴晗、邓拓、廖沫沙和翦伯赞等申辩,遭残酷迫害。1979年11月21日病逝于北京。 他对西方古典哲学、东方古典文学深有研究,特别对美国尼勃尔神学,中国陶渊明、杜甫诗歌更具独见。此外,词曲、书法有深湛造诣。据德国格鲁厄博士所著的《中国的基督教神学家赵紫宸》一文介绍,生平著作达170多种。其中有诗集《玻璃声》、《打渔》、《南冠集》。

知识出处

德清古今人物

《德清古今人物》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收录德清县籍古今人物四百有余,将德清古今人物作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整理,以期能客观全面地记录自古至今的德清知名人物。这部载录德清古今知名人物的书,是对整个德清历史人文的重新梳理,它的出版发行,将对宣传和介绍德清的历史、人文有着深远的意义。

阅读

相关专题

教授
职位
教务长
职位
教授
职位
院长
职位
教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