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名优特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旅游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2022
颗粒名称: 卷五 名优特产
分类号: F762.7
页数: 17
页码: 87-102
摘要: 其中塔山茶尤佳“品茶夙嗜狮峰产”莫干山区的茶人们发扬广大了先辈种山茶经验;进一步开发了品优质佳的系列莫干名茶。外形紧密、芽叶成朵、白毫显露、色黄隐翠。2000年在上海名茶评比中获白玉兰奖。同世界各地的600多种名茶一道参展,成为全国名优茶中稀世珍品之一。莫干名茶中还有:杨墩枇杷“枇杷是德清名优水果之一”其中雷甸杨墩枇杷更是声名远播“塘栖枇杷杨墩产”德清出产枇杷也是历史悠久“杨墩枇杷种类有白沙、红种、草头(草种)三种。雷甸枇杷有了很大发展。
关键词: 特产 商品 德清

内容

莫干名茶
  莫干山是国家级旅游胜地,海拔700多米。境内群山叠翠,春夏季节云雾缭绕,生态条件对茶树生长非常适宜。早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莫干山寺院林立,僧侣遍地种茶。到了唐代,这里的山茶被列为上品。陆羽《茶经》载“浙西以湖州为上……生安吉、武康县山谷”。其中塔山茶尤佳,“塔山云雾皆是雨”,“茶吸云雾,其芳烈十倍”。近人冯熙(梦华)为《莫干山志》题词云:“品茶夙嗜狮峰产,日饮亡何六十年;闻道莫干佳茗有,愿从陆羽补丛编。”近年来,莫干山区的茶人们发扬广大了先辈种山茶经验,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开发了品优质佳的系列莫干名茶。其中有:
  莫干黄芽一等黄芽以清明前后采摘一叶一芽的茶芽,经炙、揉、焙、汰”精制而成。外形紧密、芽叶成朵、白毫显露、色黄隐翠,清香甘醇滋味鲜爽。放下茶杯,唇际齿间仍留有余香。长年饮用养身健体,延年益寿。1982年获浙江省首批“省级名茶”,是湖州市惟一的黄茶类名茶。特别其中南路乡的横岭茶场,茶园都在600米高山之上,成为“莫干黄芽”的主要生产基地。2000年在上海名茶评比中获白玉兰奖,同时又在新加坡的国际茶文化交流会上,同世界各地的600多种名茶一道参展,并获参展证书。茶场经营者赵荣林也被省评为高级农民技师和省级优秀科技示范户称号。
  莫干剑芽1995年新研制的高档礼品茶。外形如松针,翠绿有毫,清香持久,冲泡后成针状直立杯中,成为全国名优茶中稀世珍品之一。创始人为南路乡东山茶场王银平、江静夫妇。他们精制的“莫干剑芽”1997年获省一类名茶奖,同年又获国家“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二等奖。省诗词学会会长、茶人戴盟盛赞“莫干剑芽”:“晶
  莹芽似剑,嫩碧蕙兰香。回味甘醇美,佳茶播四方。”
  另外,莫干名茶中还有“莫干龙井”、“莫干螺毫”、“莫干青龙”等也是名贵品种。(钮智芳吴凯胜撰文)
  杨墩枇杷
  枇杷是德清名优水果之一。其中雷甸杨墩枇杷更是声名远播,自古就有:“全国枇杷数塘栖,塘栖枇杷杨墩产”之说。
  枇杷,古称无忧扇,别名卢桔。其叶长椭圆形,状如民族乐器中的琵琶故名。《西京杂记》有:“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芳果异树,有枇杷10株”的记载。宋人有诗道:万颗金丸缀树稠,遗恨汉苑织风流。”德清出产枇杷也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康熙《德清县志·物产》中记有“枇杷”之名。民国《德清县志》称:枇杷。有红、白两种,南乡中初鸣、上初鸣等盛植之,白尤胜”。
  杨墩枇杷种类有白沙、红种、草头(草种)三种。白沙又有软条(音刁)、硬条之分。红种则分平头、尖头、大叶、白毛四种。草头有头早、轧脚、乌儿等多种,其中以软条白沙品质为最佳。枇杷柔软多汁,甘酸适度,营养丰富,是水果中的珍品;其叶和核均可入药。
  解放后,雷甸枇杷有了很大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末,占全县总产量的90%以上。远销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上世纪90年代中,在发展效益农业,开发名优特产中,投资建成全县著名的杨墩枇杷园区。园区面积达300多亩,成为德清效益农业的新亮点。(钮智芳施长富撰文)
  欧诗漫珍珠
  珍珠以其绚丽的宝气和高雅纯洁的品格而被誉为“宝石皇后”。
  根据生长水域不同,珍珠可分为海水珠和淡水珠,海水珠主要产于白蝶贝、黑蝶贝中;淡水珠主要产于三角帆蚌中。珍珠中含有角蛋白质、水份、十几种氨基酸以及28种微量元素,其中硒、锗等还是难得的抗癌、抗衰老物质,珍珠不仅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而且具有美容美颜、保健治病的显著功效。
  天然珍珠产量少,难以满足人们对珍珠的广泛需求。人们根据珍珠的成因,采用人工插种培殖技术,进行规模养殖。人工插种珠又分为“有核插种珠”和“无核插种珠”。我国的人工养珠技术,最早大约可追朔到宋朝,一位姓谢的礼部侍郎,曾试用了“有核插种”的培殖方法。大规模进行人工养珠,仅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天然珍珠到人工养珠,是珍珠业的巨大革新,它为珍珠的多功效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浙江欧诗漫集团公司就是我国最早开展淡水珍珠人工培育技术试验并获成功的单位之一,该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志荣对淡水珍珠研究开发贡献突出,被誉为“珍珠大王”。现在德清珍珠已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装饰、美容、保健、治病等都有德清珍珠的应用。走进浙江欧诗漫集团公司仿佛步入了一个神奇的“珍珠王国”,一串串润滑、光亮、匀称的珍珠项链挂件、铂金珍珠项链,还有用米粒珠、馒头珠加工成的猫、狗、熊等精美工艺品琳琅满目。珍珠化妆品中加入珍珠酶解液,使其美容养颜的功效发挥得更加显著。(郑金林撰文)
  工艺扇
  莫干山扇厂生产有吴式风格的各种竹扇。品种有大型纸折扇、竹骨雕边扇、凤尾柄宫扇、绢折扇、绢宫扇、香木扇、仿古扇、屏风扇、绢团扇等七十多种。最大工艺大挂扇半径一点二米,最小工艺扇半径仅为四英寸。这些工艺扇取料考究,精工细作,造型美观,精致大方,书画雕刻,美不胜收。其高档品更是熔竹工、绘画、雕刻技艺于一炉,具有较高的实用和艺术欣赏价值。如折扇,扇面用宣纸手工绘成,具有吴扇风格的仿唐宋式画面,绘有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神话故事等。古朴典雅,神韵飘然。竹柄边精刻唐宋诗词、仕女、龙凤“喜”、“寿”等内容,令人爱不释手。其中销往上海大观园的扇子上印着《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画像;销往北京颐和园的扇子上印有颐和园万寿山和昆明湖全景。
  1983年,莫干山竹扇进入广交会,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当场订购20万把。1987年3月,在广州举办的二十家内销工艺品展销会上,工艺扇颇得好评。同年7月,又为湖州市府制作了一把“中国竹骨屏扇”,作为与日本岛田市结为友好城市的礼品。
  现在,在德清县已有莫干山扇厂、庆荣工艺责任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制扇企业,工艺日臻精美,各个档次,各种规格的工艺扇五花八门,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工艺扇制作要求颇高,选料、劈篾、蒸煮、消毒、染香料、裁料、制作、油漆、上扇面、绘画、包装等数十道工序,缺一不可。现在制扇企业中已拥有一批技法高超的画师,专门从事扇面的设计和绘画。(钮智芳撰文)
  风筝
  风筝在多数人的眼里,是给生活带来乐趣的玩具,可是风筝在艺术家的眼里是富有生动寓意的工艺品。
  德清历来民间就有放飞风筝的习俗。风筝的形状千姿百态,旧时有双燕、蜈蚣、蝴蝶、人物等较为多见;其制作最为姣姣者,要算当代的张志刚了。
  张志刚潜心研究风筝制作工艺几十年,在吸取前人风筝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创新,获得极大的成功。
  张志刚制作的艺术风筝品种甚多,且结构严谨,工艺精巧,色彩绚丽,放飞平稳,特别是他首创的“羽毛风筝”更是堪称一绝。用真羽毛制作,形象逼真,《世界知识画报》赞它为“中国风筝之精品”。此外,还有“龙筝”、“双燕”、“沙燕”、“蜻蜓”、“金鱼”、“蝴蝶”、“凤凰”、“大雁”、“龙鹰”、“宫灯”等四十多种。尤其是“龙筝”,气势雄伟,品种繁多,其中有长达100余米的“超龙”,放飞晴空更见气势磅礴。“龙筝”是属于担子活儿风筝,是综合了拍子类,软膀类以及串儿类风筝之所长,而制作出来的一种难度较大,却又别具情趣的高档风筝,其身躯由数十节(腰节)园形拍子、用线连接而成。“龙筝”曾应邀去法国展览并作放飞表演时,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好评。
  张志刚的风筝还被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所收藏,国内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浙江日报、香港大公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都作过专题介绍。1998年他本人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吴冠民撰文)
  根雕
  德清县西部山区有丰富的树根资源。多年来,南路、筏头、武康等乡镇,有一批根雕艺人脱颖而出,他们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根雕作品登上了大雅之堂,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浪淘沙》根雕作品曾获得了1995年浙江工艺品大赛一等奖;《江山如画》根书艺术夺取了1996年全国民间艺术展的金奖,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节目。
  根雕艺术一般以山上树根为原材料,都是按照自然形态塑造出人物、动物和用具。艺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巧的手工艺,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仕女、将士、神象等人物,根牛、根马、根象等动物。还做成根椅、根桌等用具,尤其是根据树根的千变万化,制作出一幅幅秀丽和雄浑的书法,充分展示了根书‘艺术’特有的韵味。
  根雕、根书取材于山上外露在岩石上树根,经过采掘、选择、刮皮、制作、装裱、打磨、油漆、包装等几十道工序方可制成。中华诗词家吴冠民先生曾有诗赞美根书艺术:“浑朴轻柔缀士庐,肯抛笔墨作奇书。鸿飞兽骇见聪悟,月上霞催传美誉。检得树根施以技,行将骨法化为虚。当知绝艺凭胸臆,虿尾吴装同样舒。”
  根雕艺术品已用于各宾馆、饭店、家庭住宅的装饰,也是旅游者购买的纪念品之一。德清的雕根艺术品现在已销住上海、杭州、南京等地。(钮智芳许连生撰文)
  新市酱羊肉
  新市酱羊肉诞生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是宁波籍张和松来到新市以后,了解到该镇四周农村家家户户饲养湖羊,当地乡民又喜爱吃羊肉,便独自开了一爿“张裕泰”羊肉店。由于张裕泰善于在羊肉上做文章,并且在选购、烹调上下功夫,他出售的羊肉色泽红亮,香、酥、鲜三而合一,深受顾客的喜欢,渐渐有了名气,到了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张裕泰更名为“张一品”,取一品当朝之意。
  事隔数年,张裕泰的儿子张永源继承父业,以重金聘请名厨张宝三。他精选湖羊,精研烹调技艺使羊肉味道更醇美,倍受赞誉。在经营上他善于掌握信息,拓展市场占有率,先后在上海、杭州等地开设分店。为了便于羊肉携带,将酱羊饺放在篾黄制的小篮里,上面盖大红商标显得精美古朴。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市的餐饮业继承老字号品牌,把“张一品”酱羊肉作为一种商业饮食文化,不断拓展和发扬光大。使这一经过历代耕耘,已经形成一道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江南名菜,一代一代传下去。新市酱羊肉载入《中国名菜谱》。从1996年来,当地政府把新市羊肉当作发展地方经济,进一步弘扬饮食文化的大事来抓。每当金秋十月,都要承办规模盛大的羊肉节,前来品尝羊肉客人络续不绝,经过连续六届羊肉节举办,新市羊肉名气越来越大,每年供应量也一届胜过一届。在销售羊肉季节里,全镇除银都、枫洋等
  大酒店外拥有50余家个体羊肉摊遍播街头巷尾,每天宰杀湖羊在百头以上,各地消费羊肉的客商慕名赶来品尝。一碗羊饺面、一壶黄酒,成为新市人特有小乐惠生活,也是外地人到新市后必须品尝的风味饮食。(吕荣佳撰文)
  清溪花鳖
  鳖,俗称甲鱼。据说中华鳖最早产于太湖流域,后被日本与台湾引种过。德清属太湖流域,素称“鱼米之乡”,其地理环境非常适宜各种野生龟鳖和鱼类的繁衍生长。而德清的清溪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清溪花鳖、清溪乌鳖更具独特品位。它是从当地成千上万只野生鳖中经过严格筛选后培育出来的,清溪鳖养殖在与自然环境相一致的露天池塘内,池塘水深达一米以上,且池底无硬化处理,采用鱼鳖、虾鳖混养,稻鳖轮作的生态养殖模式,充分采用鲜活饵料及营养丰富的深海鱼粉制成的优质食料。为了防病,还在饲料中掺入黄岑、黄连、母草、陈皮、杜仲等中草药。鳖体内没有发现过抗生素、激素等有害残留物,并且制订了国内最详尽的《清溪鳖繁殖、养殖技术标准》。
  “清溪”牌花鳖是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品种有“花鳖、乌鳖、软罐头制品及鳖血片、鳖脂丸等产品。
  清溪花鳖的生产基地现在已列入省级优质高效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400亩无公害生态养殖示范园区通过省级验收。2001年清溪花鳖被评为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已连续两年被评为杭州市名牌甲鱼。(王根连撰文)
  逆鱼
  逆鱼,虽没有像春江鲥鱼、松江鲈鱼那样知名,但只要你品尝过它的美味,也一定会难于忘怀。
  逆鱼形体木大,一般三四寸左右,跟小白鲦极相似,不过其体较宽,其嘴较钝。逆鱼有专食性,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料。因此不易垂钓,只宜网捕。
  逆鱼虽是德清的特产,但其实并不源于德清。烟波浩渺的太湖才是它真正的故乡。逆鱼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性,即逆水而上,到异地去产卵,鱼也由此而得名。东苕溪到了德清县境出现回流现象,人称回龙水,成为其鱼产卵的好处所。其他如吴兴、菱湖一带也有逆鱼,只是因为水流较缓,逆鱼潜在深水之中,不易捕获。德清转水湾至塘泾一段水域成为逆鱼产卵的最佳水域。逆鱼经过长途跋涉,尤其母体产卵,体力消耗很大。一到河水恢复平静,逆鱼已产卵完毕,体形比原先几乎小了一半。人们习惯称这种逆鱼叫回水逆鱼,或下水逆鱼,所以捕捉逆鱼须赶在梅雨季节。
  逆鱼以油炸红烧为主,其卵味更为鲜美,不失为菜肴中的佳品,清代著名地理学家胡渭称赞逆鱼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本邑诗人卢前曾在一首《沁园春》的词里,对它有过独到的描述:“……银鳞舱底翻跳,数尾尾匀称柳叶刀。用香油略炸,酥连骨鲠,良朋或至,佐以花雕。野味之鲜,自然之赐,小镇之人口福饶,无多日,再尝新得等,明岁今朝”。(吴冠民撰文)
  水精灵
  青虾
  青虾,俗称河虾。它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过去靠人工在河塘中捕捉,产量极为有限,所以市场价格也较贵。
  德清从1992年开始,引进太湖青虾进行种质对比饲养,然后筛选出优良亲本,通过免疫育苗技术培育出优质虾种。人工饲养这种虾,都是经过浙江省地方标准审定的一种无公害虾种。这种青虾还可与鳖(甲鱼)、鲈鱼等混养,从而大大提高了生态养殖的效益。并及时对青虾注册了“水精灵”商标。
  青虾的人工养殖,德清已经快有十年时间了。无论是技术和规模都已日趋成熟,产量也逐年增加。1997年全县青虾养殖面积仅5000多亩,产量只有309吨,到1999年就发展到了2.5万亩,产量达到1972吨,目前养殖面积已有9.6万亩,青虾收入已近2亿元。它已成为全县效益农业中的佼佼者。
  今年10月德清的青虾养殖又被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项目。它将全面按照《德清县青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实施方案》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标准化管理。青虾的发展又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吴冠民撰文)
  新市茶点
  新市解放前有“小上海”之称,历来茶点制作精细,在县内外小有名气:
  肉馅茶糕
  肉馅茶糕是新市传统名点,其中“康福多”茶糕最为有名。该店制作茶糕选料考究,都是采购瘦猪肉,剔除硬皮软骨,以手工切碎斩细,调以纯酱油,拌入适量冬笋韭菜,并加皮冻,搅拌均匀后作为茶糕馅儿。茶糕的皮儿用通变纯糯米粉,加水份适量,搓粉均匀。馅多皮薄,蒸时掌握火候,做到既不蒸过火,又不能过早出锅,在恰到好处时揭锅盖,肉馅味鲜美,不油不腻,鲜汁横溢;糕皮儿又薄又糯,其味可口。一般在早茶时进食,茶糕名由此而得。茶糕是时令糕点,每年农历9月16开始上市至翌年正月初五止。为了适应远方客人携带方便,店主改进包装,将茶糕装入簧篮(竹制小盛器),以箬叶垫底,贴上“康福多”红纸商标,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名闻杭、嘉、湖及上海一带。
  糯米焐藕
  新市盛产鲜藕。春暖乍寒时,许多过冬藕纷纷上市,有的商家和藕农则以糯米灌藕焐熟应市。其做法是:取老藕中段洗净后按节切成段,用刀把每段的一端藕节斜切下(露出藕孔)备作藕盖;再往藕孔灌入浸淘过的糯米和少许白糖,然后把藕节盖上,用竹签插住固定,放入有竹垫子的锅内,用清水淹没藕段,盖上锅盖。先用明火烧至锅内水沸,再转文火焐3焐个小时左右,停火略焖即可。焐藕外表乌光油亮,藕内与糯米交融,黏糯香甜,十分可口。
  清明麦芽饼
  麦芽饼也是新市风行的一种糕点,制作独特,别有风味。因盛行于清明前后故名。其主要用料有米粉、麦芽、野草、猪肉、猪油和豆沙等。采集的野草主要是白胡子草、迎椿头等,用清水洗净煮熟,放于木盘内,用1比30的米粉与水相拌搓揉,做成一个圆筒状,上蒸笼蒸成熟粉。同时,事前把麦芽清洗晒燥磨成粉,以麦芽30、熟米粉20的比例揉合均匀,用手工做成月饼状,内嵌猪油、豆沙或者瘦肉剁碎为馅心。饼做成后放在蒸笼里蒸上半个小时左右即成。此饼上口柔和软韧、味醇、口感极好。(钮智芳撰文)
  “山伢儿”早园笋
  每当春天来临之时,德清县中、西部的早竹园内,一支支翻芽头早园笋破土而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早园笋,又名元笋、早笋,是春笋的一个种类,笋中珍品。出笋始于春初,“清明”前后为生长的旺季,盛产于武康、三合、城关、雷甸、莫干山等乡镇。“山伢儿”早园笋以粗壮、矮嫩、壳薄、肉厚、美味爽口而闻名,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春季蔬菜中的佼佼者。鲜笋(或制成笋干)畅销广大城乡市场,特别是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居民十分喜爱,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早园笋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笋内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有一种白色含氮素物质,叫“亚斯颇拉金”,食用时会散发出特殊的清香味。吃笋还可以使皮肤滋润,促使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首赞早园笋烧肉的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最好餐餐笋烧肉。”早园笋在江浙沪蔬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吃法多种,可以单一的“油焖笋、油烤笋、红烧笋”,也可用咸肉、新鲜肉搭配春笋烹调而成的“腌督鲜”,还可与其他荤素配合炒烹多种菜肴。味鲜、口爽、老少皆宜。
  目前,德清早园竹面积已达9万多亩,是全省最大的早园笋生产基地。2002年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近2亿元。全县还有生产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武康郭肇万亩早竹园,开辟了“碧水忘情、樟木闻香、松涛觅兰”等10个观赏景点。“山伢儿”品牌先后荣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和1999年中国竹文化节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等。(沈海鹰钮智芳撰文)

知识出处

德清旅游文化

《德清旅游文化》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节庆、神话传说、名优特产、历代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