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塔与辉山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旅游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2003
颗粒名称: 文明塔与辉山塔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27-28
摘要: 文明塔屹立于城关镇东北2公里下兰山之阳的余不溪(又称清溪)畔。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时知县连继方、教谕彭同魁相此地为天柱,建之以塞下流,以振邑之文运。故取名文明塔,又名文峰塔。同年3月开建,8月落成,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古塔,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塔身用厚砖实砌,7层8面,底宽2.8米,高18米。自下而上,各层逐一缩小。塔的转角有砖砌倚柱,每层腰檐均以锯齿形砖筑装饰外展。
关键词: 古塔 名胜古迹 德清

内容

文明塔屹立于城关镇东北2公里下兰山之阳的余不溪(又称清溪)畔。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时知县连继方、教谕彭同魁相此地为天柱,建之以塞下流,以振邑之文运。故取名文明塔,又名文峰塔。同年3月开建,8月落成,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古塔,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塔身用厚砖实砌,7层8面,底宽2.8米,高18米。自下而上,各层逐一缩小。塔的转角有砖砌倚柱,每层腰檐均以锯齿形砖筑装饰外展。除下面两层小佛龛相间外,各层每面正中有壶门式壁龛和方形砖雕魁星像。
  塔下原建有水阁,后阁废。塔顶原有一铁制“塔刹”,重约千斤。据载在清道光初毁于大风。“文革”中,塔基部分许多砖石被挖,1979年修缮,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塔顶生树木一丛,枝叶扶疏,古塔风姿犹存。正如康熙《德清县志》描绘塔景说“远山若揖,恍然挟日千峰,左乌巾(乌牛山),右玉麈(百凉山主峰)。阁上祀文明,登览者,浮天万顷之象已。”
  辉山塔位于钟管镇东舍墩村。原名镇北塔,因建于辉山南麓,故又名辉山塔。据《德清县新志》载:“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知县何太青谓绅士云:‘辉山为德清之门户,宜建高塔,以补缺陷。’遂纠工建造,至二十五年(1820)告竣。”
  该塔面临横贯东西的龙溪。塔高约18米,7层6面。塔工系花岗岩砌筑的须弥座。塔身用砖实砌,外粉铁红灰。底层面宽3.2米,自下而上逐层略有收小。每层转角有仿木结构的砖砌倚柱,装饰性的腰檐砌成棱角带,上翘外展,十分挺拔秀气。6面塔壁除顶层外,用“南无阿弥陀佛”6字砖雕,其余各层塔壁每面正中均置有方形砖雕魁星像。塔刹残留覆钵、露盘。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180多年历史。(姚达人撰文)

知识出处

德清旅游文化

《德清旅游文化》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节庆、神话传说、名优特产、历代人物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姚达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