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筹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旅游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998
颗粒名称: 计筹山
分类号: K928.3
页数: 3
页码: 19-21
摘要: 杨坟的兴起,应归功于杨存中的开发。而文人的景仰,更因有高人遗踪。春秋晚期就隐居过著名谋士计然。计然一作计岘,又作计倪,本姓辛,名研,字文子,蔡邱濮上人。越国战胜吴国后,朝中大臣因功高震主,引起猜忌,纷纷引退。计然择址于禺山北侧,隐居在深山之间。从此,计然避世逃名,躲过了越王勾践大肆诛杀功臣的政治巨祸。计然隐居于此,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此山呼作计然山。计筹山与禺山在西侧逶迤相连,而中间对峙,两山形成峡谷盆地,后来成为民居所在。此后,计筹山再度成为羽客胜地,景物名区。这一方摩崖石刻,至今依然存在。名山有山志,起源较早。而计筹山作为名山,早在清乾隆年间,便已由李钟编成《计筹山志》。
关键词: 记筹山 名胜古迹 德清

内容

杨坟的兴起,应归功于杨存中的开发。而文人的景仰,更因有高人遗踪。春秋晚期就隐居过著名谋士计然。
  计然一作计岘,又作计倪,本姓辛,名研,字文子,蔡邱濮上人。
  越国战胜吴国后,朝中大臣因功高震主,引起猜忌,纷纷引退。范蠡、计然师徒俩也渡过钱江,各自隐居于山林。计然择址于禺山北侧,隐居在深山之间。那山坐北面南,峡口对着禺溪,东西峰峦峭拔,中间涧水潺湲,苍松翠竹,白云蓝天,那幽胜的好景,不啻桃源洞天。从此,计然避世逃名,躲过了越王勾践大肆诛杀功臣的政治巨祸。
  计然隐居于此,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此山呼作计然山。但宋嘉泰《吴兴志》将山名记作“计筹山”。并曰:“越大夫计然尝计筹于此,故名。”其实,“然”与“筹”在当地方言中读音相同,并非计然在山上度筹划势。
  计筹山与禺山在西侧逶迤相连,而中间对峙,两山形成峡谷盆地,后来成为民居所在。据《武康县志》载:“计筹山,县东南三十五里,高七十三丈,围五里三十步。”可见其山不小。
  计筹山,除了计然避世隐居于此外,三国吴末叶,又有一位名叫计昭的将军隐居在此。据史料记载:“计昭,字叔明,黄武中为车骑将军,见皓(吴国末帝孙皓)荒暴,乃弃官隐居禺山,后晋宣帝屡诏不起。”这位计昭隐居之后,子孙繁衍。据传,今三合乡境内的东计家兜、西计家兜、计家埭等自然村中的计姓人家,都是计昭的后裔。
  绍熙元年(1190),姜夔因爱计筹山,在南坡开辟“白石洞天”结舍寓居。计筹山最繁荣的年代是元朝。那时,元政权统治江南,不少坚持民族气节的文人多遁隐山林,以示反抗。于是,计筹山成了大宋遗民的洞天福地。当时,许多名人都到过计筹山并留有诗文。计筹山之繁盛,一直延续到明初。
  经过沧海桑田之变,计筹山在清康熙年间武康知县吴康侯的游览中重振山声。吴康侯不仅写下了文字优美的《游计筹山记》散文,还写下了“花源一涧碧悠悠,木落空山水自流。丹灶月明鸡犬静,白云泉联竹松幽。书成越绝人何在?梧冷吴宫岁几秋。霸业烟消弹指梦,神仙安事觅封侯”的七言律诗《秋日计筹山怀古》。此后,计筹山再度成为羽客胜地,景物名区。在众多诗作中,值得一提的是清陈斌的《计筹山览古》诗:
  计然脱履遁樵苏,范蠡藏弓泛五湖。
  浙浙秋风千载恨,区区越国两狂夫。
  兴亡稻蟹偶然事,高兴莼鲈达者徒。
  独惜谋臣从古少,不营贩牧即屠沽。
  陈斌这首七律传颂很广,对计然、范蠡师徒俩的遭遇作了婉委的评论。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计筹山的半山石崖上,当年留下了一方赵孟游山时的手迹。这一方摩崖石刻,至今依然存在。上面的文字是:“吴兴武康计筹山,越大夫计然隐此成道。后千年,葛仙翁炼丹在此。又千年,当涂杜君道坚来登白石崖。二仙游侠,为四大域中建万古福地。大梁赵孟书。”
  名山有山志,起源较早。而计筹山作为名山,早在清乾隆年间,便已由李钟编成《计筹山志》。李钟字松崖,武康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贡生,官任浙江兰溪县训导。他是我县历史上为名山写志的创始人。此后,民国期间的升玄观道士真谷子在民国20年(1931)完成了《计筹山志略》。两部山志,同辉互映,彪炳史册。(陈景超撰文)

知识出处

德清旅游文化

《德清旅游文化》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俗节庆、神话传说、名优特产、历代人物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景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