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造纸技艺(市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957
颗粒名称: 手工造纸技艺(市级非遗项目)
分类号: K825.7;K295.53
页数: 4
页码: 360-3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湖州市市级传统艺术类非遗项目—手工造纸技艺,及项目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之间的渊源。
关键词: 非遗项目 手工造纸 湖州市

内容

手工纸加工工艺发源地是萧山。在施阮村最早出现在清末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那时,萧山人逃难到此安家落户,手工纸加工工艺在此落地生根。至今,手工纸加工工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施阮村手工纸加工工艺,由于技术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低下,大量的手工纸加工者改做机械纸加工或改行做其他,面临着传承人越来越少的境地。取材:旧时用2年以上4年以下的嫩毛竹。现在改用拉丝厂生产余下来的边脚料。制做:将嫩竹去皮,用石头洚料,将原料漂清,在水斗中捣烂后,放入脚斗中捣成浆,最后把浆倒入槽中,用帘床把浆抄起来,制成长172cm,宽48cm的原纸,然后切成长43cm,宽38cm的成品纸,自然凉至半干,放入笼中烘干(现在是放在阳光下晒干)。
  手工造纸技艺
  顾浩祥,男,1949年出生,安吉县上墅乡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手工造纸技艺”。
  我叫顾浩祥,今年64岁,家住上墅乡施阮村,家中有六口人。
  我家祖上是萧山市云石乡顾家溪,是我祖父一代迁到施阮村的,我父亲就出生在施阮村。 我家从搬到施阮村就开始造纸,到我儿子已传至四代。那时的土纸工艺较复杂,是在每隔两年的夏初从山上砍下嫩竹,竹梢在前,篰头在后,拉到山下较平坦的“马场”里,用断料刀把嫩竹断成一般长短的小段,然后用削竹刀(弯月形)将青皮削去,再把青皮截断成约二尺长的小段,捆成一件件,把削了青皮的白料也截成约二尺长的小段,捆成一件件,然后放到石灰塘里去浆。浆上十来天后,拿到很高很大的壁锅里,用劈柴煮上三天三夜,然后捞出来放到塘滩里去翻摊,把石灰水捞净,取出后放到塘滩上去翻摊,再拿到料碓去磉料,磉料完毕后即可拿到槽桶里去造纸。槽桶里放满水,先用捞杷将料和水搅拌均匀,然后用竹簾编成的簾子把纸浆一幅幅捞出来,放到操板上,叠到一定的高度后,再拿到木柞上去柞干,接着拿到烧竹丝的壁弄里烘干,这叫“晒纸”。晒纸师傅把三五张纸为一幅撕下来贴到壁弄,一面烘干后撕下来反贴在壁弄上,再烘干另一面。待两面都烘干后,取下捆好送到捆纸房,用木柞捆好后盖上章,就可出售了。这种纸就是现在画画写字的“宣纸”。 现在不用嫩竹做纸了。过去集体的时候我们用嫩竹做纸,后来集体散了,我家用嫩竹做了五年。后来造纸工艺改进了,自家用新工艺做了20年。现在我村有十家在造纸,每家毛收入15万元,除去原料、水电、人工等费用,净收入大约7—8万元。 新工艺造纸是用老毛竹的下脚料。从竹席厂买来做篾席拉丝后剩下的边角料,这些下脚料先用碱水浸过,再拿到磨料机里轧碎,放在料塘里浸两天两夜,然后用打浆机将其打成糊状,捞到槽桶里用吊杆造纸。操纸的方式方法同过去一样,捞到操板上后用50吨重的千斤顶把纸压干,再撕下来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就行了。较厚的装运到萧山去磨蜡,较薄的装到绍兴去折元宝,都是“迷信纸”。
  磨料机的磨盘是个很大的石磨,前几天那个磨芯铁杆断了,石磨滚落下来,顺着我的脚背碾了过去,脚背的骨头断了。所以,造纸也要讲究安全第一。
  我们施阮村要造水库了,近300户人家要搬迁了。我们施阮村有10户人家在造纸,而龙王殿原来只有8—9户人家,现在只有3户在造纸。我儿子现在继承了我的造纸工艺,如果我们现在因为造水库而放弃这项工艺的话,实在太可惜了。我们要求县里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搬迁到别处能继续允许我们造纸,为安吉的旅游业也可带来一定收益,而且用碱水浸料我们经过妥善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
  来采访我的人很多,中央电视台也来过。我只是要求县里不要放弃这项工艺,造纸工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山川乡和余杭九东山都遍及土纸厂,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一定要保护我们上墅施阮村的土纸厂。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

相关人物

顾浩祥
责任者
沈基铭
责任者
陈霞
责任者
顾浩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