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湖笔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939
颗粒名称:
湖笔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
分类号:
K825.7;K295.53
页数:
8
页码:
238-24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湖州市国家级传统艺术类非遗项目—湖笔制作技艺,及项目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之间的渊源。
关键词:
非遗项目
湖笔制作
湖州市
内容
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七八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被湖笔所取代,从此,奠定了毛笔之冠的地位,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
地处浙江省湖州市的善琏镇,是湖笔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素有“笔都”之称。湖笔纯由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支湖笔从原料进口到出厂,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在众多工序中,以择料、水盆、结头、择笔四道工序要求最高,最为讲究。制作工匠秉承“精、纯、美”的准则,生产出“尖、齐、圆、健”四德齐备的成品湖笔。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
湖颖之技甲天下
邱昌明,男,1950年10月出生,浙江湖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湖笔制作技艺”。
湖笔,亦称湖颖,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被誉为“笔中之冠”。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七八百年以前的元朝。多年来善琏湖笔采用传统的工艺精心制造,形成了“尖、齐、圆、健”四大特色;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刀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
我的父母并不从事毛笔制造,但是我自己从事这一行业之后,竟产生极大的兴趣。1966年进厂的时候,我拜姚关清先生为师,那时他已有50多岁了。由于素来技艺“传儿不传女,更不传外人”的观念影响,我师傅一开始并没有把技艺毫无保留地教授给我,那时我很多东西都是偷偷学的。后来因为我在生活上对师傅无微不至的关心感动了他,师傅就把自己毕生的技艺都传给了我。1966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搁置工作造反去了,但我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我的师傅对我说:“你不要去管什么‘“文化大革命”’,先把这技术掌握好了,以后才能有好的工作和生活。”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师傅真是个睿智的人,只有身怀技术,才能走遍天下,我也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历史上对湖笔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很多人物,如书法家赵孟頫,他总是亲自试验笔锋的好坏,自己觉得好写了,就严格以此为参照制作,因此他制造了很多好的笔锋。而在近代最有名的是我们厂里的杨卓民、我的师傅姚关清以及李荣昌三位老师,他们的技艺都是出类拔萃的。杨卓民是我们工厂制造高档羊毫的技工,他制作的毛笔具有五大特点:高、光、白、圆、俊。我的师傅姚关清则主要制作大小羊毫,这是一种很高的技术。李荣昌在高档羊毫这一方面成就也很显著,我的师傅和李荣昌是同一个级别的。我刚进厂的时候,和他们是同一个工作小组的,关系非常密切,我十分尊敬他们,而他们也对我疼爱有加。
现在我自己也成为别人的师傅了,受我师傅姚关清先生影响,我在技艺上对徒弟们的要求都很高。湖笔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只有真正掌握好技术才能制出好的毛笔。而在生活上,我对我的徒弟们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让她们能够不受生活困扰,潜心工作。1975年,我第一次收徒弟,那时我刚满25岁,收的学徒也是25岁,和我同一个年纪。做毛笔的人都是越年轻越好,最好是十七八岁。而25岁基本上手比较硬了,年纪大的,手的灵活度不高,手势不好把握,在教的时候也比较有难度。毛笔的制作非常辛苦,只有意志力坚强、有恒心的人才能坚持下来。我一共收了4个徒弟,现在她们也都已成为湖笔厂里的骨干了。
湖笔融合了全国各类毛笔的制作精华,形成了选料精细纯净,制作精湛复杂的独特风格。湖笔有70余种原料和40多种辅料,而主要的原料是笔料毛和笔杆。笔料毛有山羊毛、山兔毛、小山羊毛、黄鼠狼尾、猫尾、石獾等。由于笔料毛的质量和性能对毛笔的书写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对笔料毛的选择十分重要。毛毫的采集季节也十分讲究,只有冬季采集的毛毫才是制笔的好材料。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千万毛中拣一毫”,就是毛毫采集的贴切形容。湖笔笔杆的采办季节也是在冬季,山羊毛、山兔毛和竹梗笔杆都要在冬季采集,故有“三冬”之说。
湖笔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蒲墩、装套、牛角镶嵌、择笔、刻字等12道工序。而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所以湖笔的制作工艺大小达120道工序之多。每道工序的工艺质量,对湖笔的质量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抓好每道工序,都是提高湖笔质量的关键。
例如择料工序主要是将毛料进行分类,按长短、粗细、色泽、有锋或无锋等区别,将它分成几十个品种,且各个品种之间不能混杂。所以作为一个择料工要懂得毛料的分类知识,了解各档毛毫产品需用笔料毛的质量要求,鉴别毛质。如区别各地区山羊毛,分清品种,并知道各种笔料毛产于山羊身上哪种部位。而水盆这道工序一般都由女工来完成,她们常年和水打交道,一手捏着角梳,一手攥着脱脂过的毛类在水盆中反复梳洗、整理。要制成各种笔头,得将笔料毛在水里进行一根一根的组合、分类,做成刀片状的刀片头。然后再将各种刀片头放在水里缕析毫分,把断头的、无锋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圆的毛在反复检查中剔除,进行“齐毫”“造型”,圆盖成笔头,使得每一簇毛毫的尖端都有一段透明发亮的锋颖,俗称“黑子”。成颖时,需要在笔芯的外层再披一层毛,从而使笔头拢抱不散,这是湖笔的一大特色之一,也是普通毛笔制作所没有的程序。一般水盆工要达到技艺纯熟的地步,都得经过20年的训练。结头工序就是要将千毛万毫的笔头捆结黏合在一起,一个笔头少则十几根毛,多则上万根毛,且做出来的笔头最终要达到笔头底平整,线箍深浅适当的要求。因此要结扎好造型各异的笔绝非一件易事,这工艺只能靠纯手工制作,机器是无法完成的。要求工作人员要非常细心,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否则做出来的笔头容易散开。蒲墩工序是笔杆的精选过程,首先需要将干裂、虫蛀、皮色苍老、粗细不匀的笔杆剔除。接着根据笔杆颜色、粗细、圆直以及笔杆中间部位的直径、椭圆度、杆长、弯曲度的不同分出不同的等级。像那些高档的礼品笔我们一般选用的是牛角杆,而普通的实用笔则选用花竹杆或青竹杆。装套工序分为装笔杆和笔套帽两类,需要经过配、润、车、拉、开的工艺程序,装套要求达到挫头平,剂口齐的质量标准。第一步就是要把笔头植入到笔管里去,再将杂毛或不齐的毛去除,所以这道工序需要很好的眼力和纯熟的手法,使笔身达到光、齐、圆、健,除此之外羊毫的笔的外表还要达到光、白、直三个要求,这是湖笔羊毫的最大特色之一。刻字工序是功夫颇深的一种工种,要在粗细不同的笔杆上刻字并非一件易事。刻字的顺序是有严格的要求,它同我们平常的书写顺序是不同的,它要求先将所有的横写完后,接着完成所有的竖的笔画,再写点等。并且笔形要求达到:点子瓜子式,竖的上端宝剑式,长勾子粗细均匀,上下字体略粗,中腰字体又微细。
湖笔的制笔技术跟其他传统工艺略有不同,其他工艺学成后一般可以独立完成作品,而制作湖笔则是分工序来的,一般一个人对某道工序有专攻,比如选料、水作工等。因此学徒也是选其中一项来进行专门练习,我当时选择的是湖笔行业公认的特技——择笔。择笔又称修笔,让制成的半成品毛笔笔头在干燥状态下散开。择笔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笔头植入到笔管里去。毛笔植上去后锋要齐,不能植偏,再一个就是胶水要涂抹均匀,这样笔头才牢固。在择笔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杂毛和无锋的毛剔除;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将笔头上折断的、不均匀部分修整好,制出好的笔形,否则笔形不好是造不出好笔的。我当时做择笔工序时,一手握住笔杆,一手拿着修理工具,迎着光线把没有锋颖的笔毛拣去。由于毛毫的锋颖只有在自然光线下才能达到清晰的最佳可视效果,所以择笔工序对于坐姿有特殊的要求,宜侧身而坐,身朝南而面稍偏东,从而处于自然光线的照射下;此外择笔还十分讲究脚的摆放,右脚的脚背往往拐在左脚的脚跟上,座位是板凳,使笔头在操作时不会弯腰,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挺直。一支毛笔蘸满胶水后,用手一次一次地将弯曲的毛挑掉,然后再一遍一遍地用手抹光,只有抹到一定的程度后,方可定型。那时我师傅对我非常严格,怎么挑毛、怎么抹光都手把手地教,直到我完全掌握要领。择笔的制作工序十分精细复杂,一般都要经过注面、挑削、择抹等工序。择抹是把笔毫捻和成笔头的形状,择笔中有句行话叫做“择三分,抹七分”。各类湖笔在经过择笔工艺后,要求笔身达到光、齐、圆、健。羊毫笔锋颖清秀、明澈,兼毫笔盖毛肩胛整齐,没有露骨。做择笔这一工艺是要花上一些工夫的,并且要求在操作时必须凝神、平气、心静,不能心浮气躁,否则是制不出好的湖笔的。
湖笔作为中国文房四宝的其中一宝,传承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我们工厂来说,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了,再下去是第四代。善琏镇是湖笔的发源地,我们要把湖笔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在市场化所需要的批量化生产和传统手工艺所追求的精细这两者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点,让市场化更好地带动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既能保持传统工艺本身,同时又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进行批量化生产,提高产量和社会效益,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作为湖笔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之一,有些人建议我进行作品的签售,便于收藏。对于这一类的收藏品,制作是要十分精致的,笔杆要质量最好的,笔头要高档的毛,还要经过我的精工细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更愿意教我的学徒来做,从旁指导帮助他们从哪几个方面着手,以此来提高效率。对于高档笔来说,需要做得好,做得精,数量不需要太多。而对于实用笔,大众化的,可以多做。高档笔工艺比较精深,只由几位技术大师做。这样就可以在市场化和工艺本身之间实现平衡发展,不会顾此失彼。
湖笔工艺是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断传承,这就需要我们将我们所学到的手艺教给学徒们,让他们成为新一代的湖笔大家,将湖笔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由于我们现在的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有较大的吸引力,很多的青年人还是想到我们厂里来工作。进来之后,就是让一些年纪大的退休的老艺人教他们,一个人带一个或者是两个徒弟。但是做毛笔是一种纯手工技术,对手的灵活度和柔韧性要求较高,越年轻学越好,十七八岁是最好的。学徒刚开始进来的时候,一天到晚的做吃不消,到后来就慢慢的习惯了。因此,湖笔这个工艺30年不会失传。我现在60岁左右,离退休还有几年时间,在这几年中,再教一批学徒,把这个工艺继续传承下去。这样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下去,湖笔是不会失传的。
20世纪80年代是湖笔销量最好的时期,堪称是湖笔的“黄金时期”。那时候,湖笔供不应求,出口需要提前下订单,一般是提前3个月下订单,可以说是湖笔销售最佳鼎盛的时期。此外,还有大批的日本商人到我们的厂里进行参观旅游,下订单。
日本商人第一次到厂里来参观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概是1981年,日本代表团的一个大客户过来参观的。当时我们的出口主要是通过省级公司——浙江出口公司出去的。当时的出口是按照订单计算的,作为省级公司来说,一年大概是200万美金的订货量。我们的毛笔出口到日本的量大约占我们工厂销售总额的60%,而内销是40%,现在有所改变,日本出口是40%,而国内是60%,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经济滞后情况有所转变,风俗文化的影响,有更多的人写毛笔字,销量也就上升了。
湖笔作为中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是中国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蕴。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世界,给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作为中国的文房四宝,湖笔更不能只是在国内传播,而是要打入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的古文化。所谓传承湖笔工艺,不仅仅是要继承湖笔工艺技术,也包括要把这一工艺所代表的文化传播出去,这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总的来说,我认为湖笔的发展是会越来越好。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湖笔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其次,善琏镇是湖笔古老的发源地,祖祖辈辈都是做毛笔的,掌握了较为纯熟的技术。因此,我对湖笔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信心的,只要能将湖笔工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湖笔的发展必将前程似锦,一片光明。
知识出处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
相关人物
邱昌明
责任者
邓丽君
责任者
何平
责任者
黄艳萍
责任者
邱昌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湖笔制作技艺(国家级...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