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井舞狮(省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868
颗粒名称: 刘井舞狮(省级非遗项目)
分类号: K825.7;K295.53
页数: 5
页码: 100-10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湖州市省级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刘井舞狮,及项目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之间的渊源。
关键词: 非遗项目 刘井舞狮 湖州市

内容

刘井舞狮,发源在长兴县南虹星桥镇刘井自然村。刘井舞狮属中原小架子狮舞。清朝末年,一位严姓河南籍移民自郑州沿途卖艺至刘并村定居,将舞狮技艺传授给当地村民,并逐渐传至周边乡邻,成了长兴民间舞狮的一支独秀。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大娱乐城“上海大世界”刚开张时,“刘井舞狮”应邀到“大世界”与各地明星同台演出,连演一个多月,闻名上海滩,成了老上海人的怀旧话题。国民革命领袖陈英士逝世,特邀“刘井舞狮”去湖州守灵三天三夜,可谓思义之狮。直至上世纪50年代每年多达十多支舞狮队要到刘井给师傅拜年,并比武闹春。
  “刘井舞狮”传统表演形式主要有“打地场”和“拜门子”。“打地场”是选择空间较大的场地,供人们集中围观。狮舞演出时通过卧、腾、跃、滚、挠、戏、嬉、攀等一系列造型动作来展现欢庆祥和的场面。舞狮表演时还借助桌、凳、椅、梯等作表演道具,增强舞狮的表演氛围。其中一节目要攀爬到叠有三只桌子,一条板凳高的道具上表演,这节目俗称“三桌半”,据传当年最高舞到“七桌半”,是刘井舞狮的看点。“拜门子”是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新春,刘井狮舞都要到邻乡邻村逐家逐户上门表演,讨个吉祥,图个欢乐。“文革”时期“刘井舞狮”停止活动。直到改革开放,沉寂的“刘井舞狮”展示出新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末,“刘井舞狮”经改编后走上了舞台。共有八只大舞狮,四只小舞狮同台表演,大舞狮腾跳追逐,小舞狮滚爬嬉耍,更加锣鼓时紧时弛,台面活跃,气势壮观。2008年以来,先后受邀到湖州、杭州、温州、上海等地参加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得到较高评价。2009年“刘井舞狮”被列入湖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井舞狮和我的心愿
  刘志义,男,1942年3月出生,长兴县虹星桥镇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刘井舞狮”。
  我出生的刘井村是标准的平原地区〓区村。自我懂事开始,就喜欢观看老一辈的舞狮表演。那个时候前辈们不肯传授舞狮技艺,可我们又想学舞狮,只能站在边上看,边看边学。没有舞狮的道具,两个人派对,舞狮尾的躬着身子,双手抱舞狮头那人的腰,听着边上的锣鼓声,两人配合着跳动。有一次,我和刘根林配对舞,两人觉得学得差不多了,想钻到那真的舞狮皮里调一下,却被师父看见,师父是抽潮烟的,他手上捏着根长长的烟管,对着我俩打过来,吓得我俩再也不敢去碰那舞狮皮了。我16岁那年,几个舞狮的前辈看我长成小伙子了,而且舞狮的套路也有了一定掌握,这才让我与几个学舞狮的小伴派对表演舞狮了。我20岁时,已能表演“三桌半”了。“三桌半”是舞场地时的一个表演节目。先要在场地中间放上三只方桌,三只方桌要一只只对着叠上去,然后上面再放一只条凳,放着的每只桌子脚,都要用纸衬平。舞狮表演时,要从最底下的桌子舞起,逐只往上攀舞,一直攀到最上面的那只桌子,这时,舞狮又要跳上这板凳上表演。我是舞狮尾的,和舞狮头的演员一定要搭配好,在板凳上要做五个倒立的惊险动作,要在板凳两头各竖一个,再把板凳竖起来捏着凳脚竖一个,还要把板凳翻转身再竖一个,最后在板凳中央竖一个,这一个被称作“倒插金花”。在板凳上舞狮表演艺术结束后,舞狮派对的两个演员要根据锣鼓节奏,一同从桌子上面侧身跳下,着地后即刻顺势一个地滚,演员脱皮亮相,“三桌半”节目结束。传统刘井舞狮表演有一黄一绿两只,上桌的舞狮称为武狮,在地上的舞狮称为文狮,文狮在地上舞动时,其动作要显得嬉耍活泼,给观众逗乐发笑,其舞狮的艺术也需要十分娴熟。过去刘井舞狮每年春节都要受邀到附近的村坊演出,有安吉红庙、吴山和本乡的各村。受邀时,邀请方先拿个糖果包上门,表示邀请方客气的礼节。约定时间后,我们舞狮队二十几个人就步行到邀请的村庄,对方村上的人会在村口放鞭炮迎接,我就要敲锣打鼓地进村。舞狮“拜门子”有许多习俗,舞狮进门时必须要对着主东家的中堂三拜,这三拜要舞一下拜一拜,第三拜已要舞进门了,而主东家也要对着舞狮拜三拜,意思是把舞狮迎进门,舞狮进了主东家客堂后,就在锣鼓的节奏声中开始表演,这时的表演动作以嬉耍讨吉利为主,主人家也会在中堂的桌子角放上香烟或红包表示答谢,但放在桌子上的香烟或红包必须由舞狮头的用狮嘴将其衔下来,给主东家增添乐趣,最后舞狮要头朝主东家,随锣鼓的节奏边拜边退边舞,慢慢地退出门来。“拜门子”时,不能漏掉一家,否则漏掉的人家会不开心的。要待一个村子的人家全部拜到后,这个村的“拜门子”活动才算结束。“拜门子”结束后,我们就得舞场子,这时,场地上有挂汽油灯,也有点火把照明,即使已近半夜,但围观舞狮的人还会顺着锣鼓声,从四面八方赶来。舞场子的表演一般要持续一个小时,表演结束也是半夜了。邀请我们舞狮的村子会安排我们吃夜餐,等到夜餐吃后,我们要敲着锣鼓出村,连夜步行回家,最远的路程要走近廿里路,回到刘井村口,我们又得敲着锣鼓进村,这是舞狮队的规矩。叫作“锣鼓出,锣鼓进”。我们回村后,一般都要近鸡叫边了。尽管辛苦,舞狮队的队员还是挺开心的。
  “文革”时期,红卫兵要破“四旧”,舞狮当然是“四旧”之列,没有办法,我冒险把两只舞狮道具藏在阁楼里,总算没被红卫兵搜去烧掉。直到改革开放,乡文化站干部亲自来刘井村找我,动员我把刘井舞狮恢复起来。当时,藏在我家阁楼上的那两只舞狮道具已十分陈旧,只能当训练舞狮的道具,于是,凑了五百元钱,自己重新做了一对新的舞狮道具,文化站还送给了一套锣鼓乐器。那时,训练舞狮就放在我们家里的稻场上,每天晚上训练时,我家也每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我的家人也很支持,还主动烧茶递烟,从不计较。那时候林城的舞狮已很出色,经常到外地演出,可是我们“刘井舞狮”就是无人问津。有一次林城舞狮在湖州表演,我们知道了,就开车去湖州,观看林城舞狮,当时我觉得林城舞狮确实舞得有点水平,但是我知道,林城舞狮与刘井舞狮同出一宗,而且,林城舞狮还是刘井舞狮的前辈所教。那次我们在湖州看林城舞狮回家后,大家都要求对刘井舞狮作必要的改编,要把刘井舞狮从原来传统的调场子等表演形式,改编为上舞台表演。我们请了县里的专家老师协助指导,增加了舞狮,由原来两只舞狮变为八只舞狮,还增加了四只小舞狮。这一年,我们还放手在村民中报名招收舞狮队员,结果从几十个报名的村民中精心挑选了十二个学员。在村里组织集中训练了四十天,让刘井舞狮重新整装上舞台,果然不同凡响,深受百姓喜爱。从此,刘井狮舞就经常参加外出演出活动。
  为了结合当地特色,创新想法(虹星桥镇盛产西瓜)我们就做了两个大西瓜道具,让舞狮踩在西瓜上表演,得到了观众好评。为了保存好“刘井舞狮”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革”前的那对舞狮道具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如果政府允许,我准备拿出点钱,盖一个“刘井舞狮”陈列馆,这是我的心愿。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志义
责任者
施正强
责任者
葛丹
责任者
施正强
责任者
刘志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