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龙(省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报纸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863
颗粒名称: 竹叶龙(省级非遗项目)
分类号: TU;C913;F426
页数: 4
页码: 92-95
摘要: 竹叶龙是发源于安吉县昆铜乡上舍村的民间传统舞蹈,起源清朝光绪九年(1883),由“化龙灯”的传承人杨九龄在“化龙灯”的原型上,以竹、纸为材料创作而成的,历史悠久。
关键词: 光绪九年 关键所在 传承方式 经济的发展 民间传统舞蹈

内容

竹叶龙是发源于安吉县昆铜乡上舍村的民间传统舞蹈,起源清朝光绪九年(1883),由“化龙灯”的传承人杨九龄在“化龙灯”的原型上,以竹、纸为材料创作而成的,历史悠久。
  竹叶龙分布在地处天目山系的昆铜乡,该地竹资源百竹之乡之称。
  竹叶龙表演时有分有合,“动则变、变则化”由九盏竹笋灯、一盏龙头灯、一盏龙尾灯组合成的竹叶龙,时而翠竹摇摆,时而竹龙翻滚,有竹海腾龙之气势,给观众造成瞬间竹笋、瞬间龙的艺术感受。
  传统的竹叶龙以舞竹笋灯、走阵势为主,主要有双圈阵、长蛇阵、四角阵、篱笆阵、剪刀阵等五种阵势,具有“进门笋灯,出门龙灯”的特色。
  经过几代艺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在“变”字上下功夫,用布替代纸制作的竹叶龙,可走阵势、可舞龙;由翠竹交映、山姑献笋、笋灯绕竹、竹海成龙、竹龙戏珠、龙拜四方6种阵势和滚竹龙、慢罗龙、跳龙身、跳龙珠、罗汉龙、跪地龙、跳竹节、躺地龙等 8种舞龙形态贯穿而成。其中竹海成龙是笋灯变龙的关键所在。
  竹叶龙通过家族式的传承方式,代代相传,直至杨榴芳这一代才打破“不、传外姓人”的规矩,胡启华、朱承高便是师承杨榴芳,竹叶龙也随之发扬光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青壮年外出经商、打工,参与竹叶龙表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竹叶龙制作和表演面临后继乏人的状态。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